張學維
摘要:習作是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體驗生活的過程,也是學生接觸社會,學會做人的過程。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就要做到豐富學生的生活,指導學生走近自然,融入社會,積累習作素材。
關鍵字:習作;實踐;體驗生活;習作素材
習作是學生心靈的放飛、是情感的釋放。習作是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體驗生活的過程,也是學生接觸社會,學會做人的過程。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除了在習作教學過程中努力做到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指導寫作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豐富學生的生活,指導學生走近自然,融入社會,積累習作素材,讓習作的過程成為學生積極投身社會實踐的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實情感??梢娚钍菍W生習作的源頭活水。那么,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需要進行哪些實踐呢?
一、閱讀積累
作文的內容及思想都是靠文字表達出來的,因此語言是習作的關鍵要素。教師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鼓勵學生自由選擇閱讀材料。課內外讀物不僅打開了學生的視野,把過去、現在、未來的有關知識濃縮在一起,而且跨過了地域的界限,讓學生繼承人類的全部精神財富。它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受到熏陶,在讀中充實自我,積淀和豐富自己的語言,領悟寫作的技能。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充分地閱讀課內外讀物,把平時學習中看到的優美的段落篇章、寫作的基本方法都記錄下來,形成良好的習作素材。
二、體驗生活
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學生習作的基礎,學生習作離不開他們生活的天地。因此,我們要不斷開拓學生的生活空間,豐富他們的生活體驗,觸動他們的寫作靈感,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社會生活,多留心、多觀察、多思考、多動筆。讓他們在生活中經歷風雨,感受人生的苦澀與甜美。習作教學要與社會生活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使他們不斷領悟人生的意義,感受生命的崇高。
1.鼓勵學生主動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從勞動中吸取生動有趣的生活素材。
2.積極開展訪問社區、智力競賽、講故事、表演小品等各種各樣的班隊活動。
3.充分利用傳統節日、風俗習慣,收集材料,獲取知識,積累生活經驗,鼓勵學生以日記的形式記錄自己在活動中的經歷和感受。
三、親近自然
藍天白云、青山綠水,馨香的花朵、可愛的動物,這些美麗的自然景觀,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他們見識,而且陶冶了學生的性情。因此,我們應支持學生融入自然,寄情于山水,積累習作素材。比如,在教學生寫春天之前,可讓學生到田野、村莊、小河旁,去觸摸春天,感受春天里萬物的變化,可以用攝影記錄春天的美麗,鼓勵學生交流活動中的發現和體會。這樣,學生在習作時就不再無話可說了。
四、參與活動
習作離不開活動,只要學生玩得開心、覺得盡興,就會寫得輕松、寫得愉快。在活動中,學生熱心觀察,積極參與,用心體驗。每學期學校都會舉行大大小小的活動,教師應引導學生把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活動作為選擇的素材,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從活動中獲取源源不斷的習作素材。除了學校組織的活動外,我還鼓勵學生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公益活動,讓他們親身體驗,從中感受快樂。這樣,他們在習作時就會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既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又享受了童年的樂趣,還積累了多彩的作文素材。
五、搜集信息
高度發達的網絡世界已經進入了千家萬戶,網上沖浪是學生最感興趣的活動之一。互聯網上蘊藏著不計其數的習作資源,教師應該指導學生綠色上網,搜集知識,了解世界。教師要給學生安排瀏覽任務,讓學生有選擇地收集資料,拓寬知識面,充實信息量。然后將信息進行篩選、整理,結合想象,大膽表達,讓習作內容更充實、更有創意。我們可以在習作課的前一天、一周,甚至幾周或幾個月,讓學生明確習作的要求,放手讓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構思,充分擬稿。因此,一篇習作練習的周期應根據具體習作的要求,可以是一周,也可是兩周,甚至是一個月或一個學期。
六、激發想象
學生的想象天真、豐富,不受現實的束縛,我們要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表達他們的心情、愿望,步入他們自己的奇妙世界,這樣,更能激發他們的習作興趣,擴展他們的習作思維。
七、學會觀察
生活給予了學生創作的廣闊空間;生活豐富了學生的體驗和情感;生活充實了學生習作內涵。然而學生如果對身邊的人與事,景與物無動于衷,熟視無睹,其習作素養是得不到有效培養的。不會觀察就不會作文,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細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親近自然。啟發學生主動積極地在生活中觀察發現,培養他們善于觀察思考、樂于表達的習慣。
八、豐富情感體驗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一個教師不能無視學生的情感生活,因為那是學習中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源泉?!痹趯W生的生活中滲透情感體驗,深化感受,學生的習作內容才會真實生動。激活學生情感也不是件易事,其基本因素必須有三個方面,一是師生間必須是零距離,二是激發學生對選題的興趣,最后便是創設一定的情境。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因此,要讓學生走進生活,使學生擁有豐富的素材;讓學生參與活動,使學生體驗活動的快樂;讓生活走進作文,使學生放飛自由的心靈;讓作文走進創造,使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才會使每個學生在習作時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習作的資源,藏在學生生活的每個角落里,藏在學生的心里,只要我們善于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就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們要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獲取生活經驗與感受,習得豐富的知識,領悟人生精髓,帶著他們走入語文習作的課堂,又帶著習作課堂的收獲與感悟走向社會生活。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