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世杰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競爭的世紀。知識經濟的競爭,實質上是創新技術的競爭、創新知識的競爭和創新人才的競爭。隨著學習型社會的到來,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不斷更新知識,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應對各種挑戰。目前,在學校創新教育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困惑或誤區:把創新教育誤認為非考試教育;把創新教育誤認為非升學教育;把創新教育局限于活動課,成立特長班、興趣小組,減少主課時,取消考試,將考試改為“等級加評語”等。眾所周知,課堂教學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呢?
一、注重抽象的物理知識生活化,使學生獲取的知識更加直觀、具體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盡量聯系現實生活中的物理知識。比如講到“光學”一課時,運用生活中學生比較熟悉的的歇后語:“水中撈月——一場空”,有月亮的夜晚可在天上看到一個月亮,在水中也能看到一個“月亮”。水面相當于平面鏡,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水中的“月亮”實際上是月亮在水中的虛像,當然是不可能撈到的。“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根據平面鏡成像的規律,平面鏡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對稱,因此豬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己一模一樣,仍然是個豬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這樣,增強了知識的趣味性和形象性,學生在輕松和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有關“光學”的一些基本知識。
二、創設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努力創設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習環境,營造一種尊重、民主、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交流。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提問和善于質疑,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對于學生提出的一些奇怪的問題,教師不能簡單地加以否定,表現出滿不在乎的神情。正如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教師要以極大的熱情,認真傾聽學生提出的問題和意建,和學生共同探討,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例如,我在講八年級物理“認識晶體”這一節時,著力調動學生觀察,利用教科書提供的圖片,酌情展示一些常見晶體和非晶體的實物、模型、圖片資源。讓學生建立區別晶體和非晶體的宏觀依據——形狀規則與否的概念,初步認識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在觀察和思考的基礎上,提出探究問題:熔化是在什么條件下發生的?熔化過程有什么特點?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規律究竟有什么不同?這些問題需要師生討論,達成共識,并要有所約定。例如,各組達成借助酒精燈加熱晶體和非晶體使之熔化的基本思路,約定定時(例如每隔30s)記錄加熱過程中晶體和非晶體的溫度,并確認當時研究對象的狀態,直到熔化持續一段時間為止。至于各組探討的具體問題,例如,停止加熱后,熔化情況怎樣?是選取冰和蠟,還是選取海波和松香或者別的作為研究對象?是用水浴法加熱,還是直接加熱?教師都應該以寬容的態度對待。需知規范完美的科學探究純屬理想模型,在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以此模式組織探究只能是“假探究”。各組探究過程的差異應視為寶貴的課程和教學資源,使得合作交流、討論評估更具實際價值。激活學生尋找和比較數據規律的熱情,提高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進行必要的推理分析能力。
三、有針對性地設計實驗活動,培養學生實際操作和探究能力
物理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凡是教學內容能用實驗操作的都應安排學生去做,并且還要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也讓學生實驗操作。教師要加強實驗教學,多做實驗,落實學生實驗,增加探索性和設計性實驗,鼓勵學生在課外做一些小實驗,多觀察身邊的物理現象,加強實驗意識和操作訓練,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學習,自己建構知識。比如,在學習“平面鏡成像”這一節時,教師為了使學生通過動手實驗,自己總結出規律,要積極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幫助學生制定探究的計劃與設計實驗。要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通過討論,確定實驗器材,制定實驗計劃及實驗步驟。在課堂討論中,教師可適當提問加以引導,這樣做可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使學生思路更加清晰,實驗更有興趣,實驗探討更有創造性,使學生有了敢于思考、敢于探索、敢于創新的精神。通過實驗教學,使學生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平面鏡成虛像,了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象。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中,學生體會克服困難、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通過對桂林山水的圖片觀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通過對平面鏡的物與像對稱的討論,領略平面鏡成像中的簡潔對稱之美;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師要避免學生由于為了節省時間而忽略缺少必要實驗的環節。長此以往,學生會養成良好的研究習慣,或者形成全面考慮問題的思維方法。
四、創設有利于學生積極開展思維的課堂教學氛圍
只有實施愉快教學,師生關系融洽,雙方配合得好,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是教師的教學中的主要任務。教師在教學中要貫徹以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為本的思想,努力去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樹立正確的育人觀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前提。教師應時刻保持一個樂觀開朗的心態,積極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努力創造。教師要善于融洽師生關系,調適學生心理,努力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自身的消極情緒帶進課堂,要努力把樂觀向上的一面展示給學生。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實施愉快教學,學生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心境愉悅,情緒飽滿。在這種狀態下,大腦皮層容易形成興奮中心,激活神經系統,使思維處于積極狀態。為了創造生動活潑、輕松歡快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理解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不唯成績論高低,對學生一視同仁,讓學生在一個寬松平等的學習環境中充分展示個性和發揮創造力。在教學中要做到:凡是學生通過努力自己能看到的,都應該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看;凡是學生通過努力自己能做到的,都應該讓學生自己去創新、自己去做,寫、算、說等活動都是如此。在學習活動中,教師主要給予學生必要的啟發、誘導、點撥,長此堅持,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形成,創新能力就會得以發展。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習,改進物理教學方法。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自己首先就要有強烈的時代精神、創新精神、責任感。只要廣大教師努力探索,積極實踐,堅持不懈,一定能培養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