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遠

2014年,A股市場仍然面臨較大的解禁壓力。在IPO重啟、大規模解禁的雙重壓力下,解禁股被減持套現的可能性極大,建議投資者回避業績較差、估值較高的個股,特別是在去年漲幅過大,面臨IPO批量發行沖擊的創業板個股。
解禁規模收窄
根據Wind資訊統計數據,2013年A股1160家公司解禁(一些公司出現2次以上解禁),全年限售股解禁股份數為4430億股,較2012年大幅增加2802億股,增幅172.07%;解禁市值約2.4萬億,較2012年增加1.56萬億元,增幅184.7%;整體規模創出近三年來的歷史新高。
農業銀行(601288)以2586億股和6540億元以上的市值,占2013年全年限售解禁市值的25%以上,創下A股歷史上單一股票首發原始股解禁數量之最。此前,這一紀錄的保持者為工商銀行(601398),其于2009年10月一次性解禁首發原始股2360億股。
相比之下,2014年全年,限售股解禁,無論是股份數量還是市值都有所收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A股764家次公司解禁,全年限售股解禁股份數為1373億股,解禁市值規模約為1.53萬億。比上年分別收窄七成和三成。
盡管如此,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由于IPO的開閘會對市場帶來一定的沖擊,業績差或價值嚴重被高估的限售股解禁后被減持套現的可能性極大。
Wind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全年,A股被減持公司家數為1096家,從數量上看,少于解禁公司的家數,但是如果將一家公司一年多次被減持的因素考慮在內,減持家數則超過解禁公司家數。全年減持股票數為124億股,被減持市值為1419億元,分別占當年解禁公司解禁股數和市值的2.8%和6.2%,均創歷史新高。被減持市值在1億元以上的公司有358家,5億元以上的有61家。
其中,海康威視(002415)減持市值最高。數據顯示,該股于2013年1月21日和5月28日兩次解禁,全年遭到20次減持,減持股份數1.35億股,套現49.2億元,減持的時間集中在兩次解禁的時間點附近。此外,向日葵(300111)、華誼兄弟(300027)等在當年解禁的個股減持的數量也十分巨大。其中,向日葵被減持的比例達39.54%,位居第一,主要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和二級市場直接減持兩種方式進行。
根據統計數據,2014年一月份,共有101家公司解禁,其中多數個股為創業板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限售股解禁股份數為206.6億股,解禁市值規模約為1600億元,高于去年10月—12月的解禁市值。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1月份解禁的個股中,華銳風電(601558)、大智慧(601519)、*ST賢成(600381)均為虧損狀態的個股解禁股份數量居前,其中華銳風電的首發股份解禁數量高達36億股,一旦解禁,遭到減持的概率十分之大。此外,高估值的個股也需要格外警惕,當前,海南橡膠(601118)、巨力索具(002342)的市盈率分別超過了80倍和50倍。
創業板依然承壓
創業板一直被認為是代表中國經濟轉型和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的板塊,但高股價,高估值,一直是懸在創業板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在2013年1160家解禁的公司中,中小板為396家,創業板362家,深市主板130家,滬市主板272家,中小板和創業板占65.3%,創業板占31.2%;2014年解禁的764家公司中,中小板塊253家,創業板208家,深市主板80家,滬市主板223家,中小板和創業板占60.34%,創業板占27.23%。
對應到減持的數量上,也表現出較為一致的規律。2013年在被減持的1069家公司中,共發生8119次減持行為,其中深市主板534次,深市中小板3671次,創業板2921次,滬市993次。
雖然2014年整體的解禁股份數量以及解禁市值都較2013年大為下降,但是這絲毫沒有讓創業板的壓力減小。以一月份為例,雖然解禁股數量排名靠前的公司以滬市居多,但這絲毫沒有掩蓋住創業板來勢洶洶的解禁潮。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1-6月份,創業板每個月的解禁市值均保持在270億元以上的高位,其中4月份的解禁市值更是超過400億元,此外,在今年8月份,創業板的解禁市值也將站上400億元的大關。僅上半年合計解禁市值接近2000億元,超越2013年全年的數值。而在過去的2013年,創業板僅在1月、5月、8月和9月,四個月的解禁市值超過200億元/月。具體到個股方面,今年一季度大華農(300186)、潛能恒信(300191)、鐵漢生態(300197)、通裕重工(300185)和朗源股份(300175)的解禁數量都將超過2億股,在解禁個股中排名靠前。
創業板解禁潮可能引發大肆減持套現的憂慮源于其高企的市盈率,以及過去一年的巨大漲幅。過去一年,創業板漲幅82.73%,當前的整體市盈率在60倍以上,且還在繼續創出新高。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全部A股的市盈率僅12倍左右。在高估值沒有得到回調的情況下,創業板一旦解禁,無論是創投還是公司高管,創業板股東減持的動力都將十分充足。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過去一年,創業板一路飆漲,一方面受益于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的大趨勢,另一方面則在于創業板個股的稀缺性。但是,隨著IPO重啟和創業板上市標準的放寬,創業板籌碼的稀缺屬性正逐步消失,市場喜新厭舊轉向新股炒作是大概率事件。業績差、估值高的創業板個股,或因失血而大幅跳水,投資者需要特別注意回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