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煙武漢卷煙廠財務部 焦芳榮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會計作為市場經濟主體較為核心的環節,直接或間接影響著市場經濟,我國加入WTO 后更加推進了會計行業的全球化進程。在這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中,對會計人才的數量和要求也愈來愈高,同時會計人才培養的結構性矛盾也會愈加突出,這樣一來就面臨著會計人才教育與培養改革模式的轉變。
(一)會計行業教育背景
1.會計教育辦學混雜。目前整個會計行業的入行門檻較低,會計從業人員水平參差不齊,這是本行業的劣勢所在,然而要追根溯源,則要從會計從業人員的教育說起。當今會計教育存在會計學校教育的混亂現象,從辦學條件的角度來說,從統招本科大學、自考、成教、電大、夜大、函授等都開設了會計專業,并且大街小巷都張貼著會計培訓的廣告,在外的會計培訓機構也培養了一批會計從業人員,即有條件的學校開設了會計專業,沒有條件的學校也在創造條件開設會計專業,從而導致整個會計行業教育水平不高且缺乏專業化。為了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有關部門應引起高度的重視,明確設立會計專業的辦學條件,并定期對其進行教學評估,對于達不到規定標準的都需淘汰,只有規范了辦學教育,才能保證會計從業人員的質量。
正因為整個會計行業教育水平較低,教育的目標以及目的也不明確,使得教學規劃、目標以及課程的開設等混亂無章,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培育出的部分會計從業人員專業素質不高、職業道德水平低,更加無法適應在瞬息萬變的全球化經濟背景下的從業要求。
2.會計教育目的不明確。會計教育的根基不穩,使得會計教育的目標也不明確。會計教育的目的旨在培養適應經濟形勢的會計人才,但目前會計教育限制了會計人才發展,同時在全球化經濟背景下,學校需緊跟現實狀況改善教育目的,這樣培養出的會計人才更加符合會計市場需求。
根據目前大學教育來看,會計教育與社會所需求的會計人才是脫節的。大學教育宣稱以培養各行各業的高級人才為直接教學目的。但事實并非如此,培養人才目的定位過高,導致教育太籠統不細化。許多大學宣稱本校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級會計人才”或是“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以及熟練實操的會計人才”等??v觀這些年會計教育出的會計從業人員,很好地佐證了大學教育效果不好,當然這其中也不排除學生自身的因素。
會計教育分為理論和實踐兩個部分。從理論角度出發,會計人才對理論知識的重點在于對其所學的知識的運用,而事實上會計教育追求的是理論教學的完整性以及系統性,忽略了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理論知識,是否能延伸理論知識并舉一反三。從實踐角度出發,培養具有實操能力的“實用型”人才是更為重要的教育目的。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互結合、融會貫通,以理論為基礎,以不變應萬變。
(二)學歷、證書如何體現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從會計人員的學歷來看,參差不齊,從中專到博士,各個學歷各個層次的從業人員都有,從學歷文憑的角度來看這種專業水平、職業素質的差異更是顯而易見。但會計這個行業又不僅僅是憑借著從業人員的學歷來判斷其專業水平的高低,還有一條評價途徑是通過全國會計技術職稱考試、注冊會計師考試(CPA)等專業考試,所以這就導致了有技術職稱證的不一定學歷高,學歷高的也不一定持有技術職稱證的現狀。
實施全國會計技術職稱考試制度,以考代評,看中的不僅僅是從業人員的學歷,通過此考試更加有利于會計人才的選拔。從客觀上來說,職稱考試制度是對會計教育的檢驗,通過專業化的考試檢測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學歷的高低并不能全面地體現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而是更加側重于綜合教育。
目前,會計從業人員的職場敲門磚依舊是證書,許多企業HR 將證書看做是衡量求職者自身價值的標準。這樣一來,會計教育的目的漸漸演變為盡可能多的考取證書,會計人員也以盡可能多的考取證書為學習目的。會計僅僅是經濟的一個分支領域,而當許多學生將考證為學習目的時,也會選擇考取衍生領域的證書,如:證券資格證書、期貨資格證書等。也正是教育目的不明確,導致持證的人多如牛毛。可能有些證書確實能夠在初期成為求職者的敲門磚,但事實上企業所需的還是那些擁有真才實學的人才,只有能夠幫助企業進行有效財務管理并開源節流,讓企業健康發展的高端財務才人才是企業真正想要的。
近年來,我國的會計教育也在改革中不斷發展。會計作為經濟管理的核心部分,在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下更加凸顯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的道理,而會計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離不開會計人才教育與培養的火車頭式帶動作用。我國的會計教育進行調整和變革已勢在必行,不然很難促進會計教育自身的發展和提高。
(一)教材及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目前,會計從業人員知識老化是本行業發展的最大阻力。據調查,許多大學教材更新速度緩慢,與現實經濟發展狀況嚴重脫軌,學習知識落后跟不上發展是會計教育的弊端。所以不斷更新完善教材內容,讓學生掌握最新的知識已成為當務之急。
課程教學內容改革則須根據當代中國經濟、世界經濟、人文科技等方面的發展而變化,當代世界各國在培養人才時,所注重的都是通才教育,要求學生學習人文、社會、自然、科技等領域的課程,關注當代人文、社會、自然、科技的發展對會計學科的滲透和影響,從而實現各個學科領域的知識交叉、兼容與結合,淡化各個專業界限,使知識從片面化走向全面化。課程設置則應以人文、社會、自然、科技為出發點,開設基礎知識課、相關學科課、一般專業課及專業方向課。基礎知識課包括:政治理論、哲學、心理學、社會學原理、中外歷史研究等課程,涵蓋整個人文、社會、自然、科技等領域。相關學科課包括:國際金融、證券與期貨、建筑工程概預算、技術經濟學等,從國內外經濟學角度出發而設置的衍生課程。一般專業課包括:會計電算化、基礎會計、稅法、財務管理、統計學等,從會計角度出發開設專業化課程。專業方向課則從審計、理財、財務會計等角度出發開設課程。學校所開設的課程既要注重學生對會計專業課程的業務素質培養,又必須加強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和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同時在經濟與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下,信息技術共享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教育應不僅僅局限于會計本身的教育,而是全面化的教育,會計人員的外語水平、計算機水平等也不容忽略。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當前,會計教育辦學混雜,會計專業教師也魚目混珠,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會計人才培養的關鍵所在,有關部門需加強對會計教師的資格認證,否則培養會計人才就成了空話,當前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是我們面臨的最為迫切的問題。
教師對素質教育的認識是基礎,而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也是十分重要的。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主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要求本專業的教師了解最新實時的行業知識并關注國內外經濟發展態勢,鼓勵教師考取注冊會計師、注冊審計師等資格證書,強化教師自身的專業知識。另一方面,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教學方式,從企業中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會計人員為兼職教師,從實操入手教學會計實務操作的任務。
建立一支高素質并相對穩定的會計教師隊伍,一方面從教師自身實際角度考慮須適當提高教師工資報酬,另一方面應加強教師的會計實踐能力,不能僅僅局限在理論知識的框架內。具體來說,學??稍试S教師兼職擔任企業會計,多接觸實操,搭建會計職業界與教育界的橋梁,使得會計職業界和教育界相互融合。同時應加強教師的考核制度,從授課質量、授課內容、學生課后反映等方面全面考核教師教學質量,而晉升方面,應適當獎勵考核成績優秀的教師、發表論文學術的教師、積極探索新教學方法的教師等。從獎懲這個硬性標準,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以資金資助和考評為杠桿,促進承擔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任務的院校改進辦學工作,提高辦學質量。
通過會計職稱考試合格者并非可以一勞永逸、停滯不前,會計作為一門技術性較強的學科,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不斷發展。法規、條例的變更,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經濟全球化等促使會計從業人員不斷地深入學習,緊跟時代步伐并適應其發展。所以會計教育需根據當前市場經濟需求明確定位會計人才培養目標,必須與現實相符并且具有前瞻性。
(一)加強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稌嫹ā芬幎ā皩嬋藛T的教育和培訓工作應當加強”,2006年11月20日,財政部發布了《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這些法律法規為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
但目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現狀是,表面上說要積極采取措施加強會計人員的后續教育,也明確規定了會計人員每年應完成規定繼續教育的學時,而事實上許多單位并沒有聘請專職教師完成其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或者即使聘請專職教師完成其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但是,因為時間較短,內容較多,導致走馬觀花,難以達到目的。同時會計人員自身也存在問題,懶惰、不追求上進的會計從業人員也大有人在,為了完成任務而學習,并沒有將知識學到位。
面對這種現狀,一是聘請專職教師授課,授課時間充足,使會計人員真正學到最新的理論知識;二是加強會計從業人員自身職業素質、提升職業操守。同時需跟進時代發展,了解當下形勢對會計行業的要求,不斷更新完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進一步規范各級培訓組織的職責、分工,完善繼續教育制度,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加強培訓考核管理制度。
(二)會計教育需接軌國際化會計教育。自我國加入WTO后,將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融為一體,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選擇,經濟的全球化發展也使得會計與國際接軌。這些要素必然對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道德修養要求更高。所以強化了會計教育,才能使會計人員適應形勢的發展,而會計教育和人才的培養都是一個漫長而持久的過程,在整個經濟大背景的變動下,會計教育和人才的培養也受到了較大的沖擊。
加強與境外會計師職業組織、國際會計公司和培訓機構的合作,每年選拔一批優秀的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高級管理人員,到境外考察、研修,提升專業能力、管理能力和國際交流能力。積極支持、指導地方注冊會計師協會和會計師事務所對外交流合作,拓寬注冊會計師境外培訓渠道。
(一)高級會計人才匱乏。目前,我國注冊會計師雖然數量在擴大,但質量和數量成反比的現狀,反映了會計從業人員老化嚴重,年輕合格人才缺乏狀況。導致行業整體素質不高,從而直接影響到整個會計行業的發展,人才缺乏已成為制約高級會計人才發展的一大“瓶頸”。
全球化時代的來臨,為適應行業未來國際化發展的需要,通過開辦行業MPAcc(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會計碩士學位)和EMBA(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在職學位教育、加強對境外會計師職業組織的合作、開通行業人才境外實習培訓渠道等多種方式,開辟行業高層次、國際化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培養新途徑。
(二)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叭胧馈焙笥捎赪TO 運行規則的需要,會計信息效度標準所發生的新變化,必然對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知識結構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就必須開展契合實際的會計培訓,且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對在職會計人員進行后續教育,從而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素質。促使我國會計行業盡快走上規范化、科學化、國際化的發展軌道,只有推進了會計國際化進程,促使會計人員精通會計業務,通曉會計基本理論,熟悉國際會計商務慣例,了解世界主要會計模式異同,建立能懂外語和計算機的國際型、復合型會計職業隊伍。
(三)管理會計人才引領企業未來。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各大中小企業的結構轉型、企業之間的競爭加劇以及國際金融危機倒逼等現狀都表明了經濟環境在動蕩中轉型,一個新的經濟發展時代即將來臨。在今年召開的全國 “兩會”上,諸多企業掌門人關心的話題是在當前經濟背景下,如何促進企業轉型升級、中國經濟的改革及發展等。我國需加快經濟國際化進程,加快發展方式,管理會計成為企業的重中之重,成為應對挑戰、提升內部績效的“御用寶劍”,財政部已將管理會計列為今后會計改革發展的重點方向,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管理會計制度建設,加快管理會計人才培養,以期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保駕護航。
管理會計是以加強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實現最佳經濟盈利為目的,通過一系列方法,利用財務會計提供的相關資料及其他有關財務會計信息,進行整理、加工和再利用,實現對企業經營過程預測、決策、計劃、控制、責任考核評價等職能。
目前,關于會計對企業發展的影響,業內外都有不少人感言,認為企業財務部門的主要工作就是記清賬務的來龍去脈、報稅和銀行等相關工作,好像跟企業管理無關。但當企業所有的重大發展戰略制定、經營計劃、投融資決策都需要財務部門所提供的數據相協助,而財務部門從應收、應付、固定資產、費用、總賬、出納、稅務、成本等模塊取數,并且這些科目反映了企業的所有營運環節和流程,只有財務能夠全面掌控公司的營運狀況。隨著我國加入WTO,國際化進程的加快,管理會計已逐漸滲透到我國企業,真正發展好管理會計,才能夠表明實現企業會計工作由核算報賬型向經營管理型的轉變。
在曾任職多家國際、國內知名上市企業高級副總裁兼CFO 的美國IMA(管理會計師協會)全球董事兼中國理事會副主席鄒志英也表明,當前,傳統的粗放式管理時代已經悄然遠去,企業的管理轉型已成必然。管理競爭時代的來臨迫切要求企業的管理者要快速響應市場,并作出科學合理的決策。現在的財務管理工作正在從單一的財務管理向戰略規劃、綜合運營管理、內部控制以及風險管理、投資管理等多重角色轉變,財務管理者對于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影響日益凸顯。
管理會計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進行企業管理決策,即:規劃、執行、挑戰。規劃則是以盈利為目的制定公司的戰略規劃,執行則是以公司文化、績效考核等業績指標保障戰略的執行,挑戰則是通過建立有效的預警機制來挑戰戰略,以期實現戰略規劃的目標。管理會計為企業帶來了“三件法寶”,從企業層面來說,管理會計師是創造價值和提升價值的助推器;從部門層面上來說,管理會計可以完善財務部門的職能,提升財務部門的角色定位和在企業里的話語權;從人的層面說,財務人員是為企業創造價值的人士,而管理會計正是幫助財務人士創造價值的最佳工具。
當今市場競爭的實質就是人才的競爭,會計行業是高智商行業,人才資源是重要的資源,目前管理會計的盛行,必定對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國際化人才更符合企業發展需要。
從會計專業的大學生和會計教育的基層著手,不斷改革完善整個行業的教育體系;強化從業人員職業素質、職業操守與國際相結合,培養國際化會計人才是會計人才教育與培養最終目的所在。只有提高了整個會計從業人員的素質,再通過后續教育培養成會計人才,才能為我國經濟社會帶來更大的利益?!?/p>

1.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2008.關于加強行業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意見。
2.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1999.職業會計師資格要求國際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