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赤壁市糧食局 陳維城 中央儲備糧咸寧直屬庫 王愛華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擴大,一些個體和合伙經營的民營小企業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這些小企業有許多經營小五金工具器材、日用小百貨、小雜貨以及農業生產資料和農機具、車輛零配件等,其中不乏經營較多的是單位價值低,品種數繁多,又不便隨時盤點庫存的小商品。由于現階段很多民營小企業規模都較小,專職財會人員很少,大多是臨時聘用或兼任會計崗位工作,或聘請代辦核算的會計人員,月終來企業記賬、編報表,會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且大部分企業的會計核算工作仍然是手工記賬方式,給計算結轉這類小商品銷售進價成本,造成了一定難度。筆者曾輔導過幾家經營小五金工具器材和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的民營小企業財會人員的會計核算工作。在工作實踐中,對小商品銷售進價成本的核算,探索出將銷售額中不屬商品購進價款的部分分離出來的方法即“毛利扣除法”,較簡便地解決了小商品結轉銷售進價成本這一難點。
商品銷售價格,是由商品購進價(不含進項稅,下同)、費用以及按流轉稅額計算的附加稅費、利潤和銷項稅等要素組成。若將價格中的費用、附加稅費和利潤三項從價稅分離后的不含稅銷售價款中分離出來,其余為商品購進價款,也就是商品銷售后的成本,筆者將此方法稱之為“毛利扣除法”。為便于計算,將分離出的費用、附加稅費和利潤合并稱為“毛利”,并計算出該“毛利”占商品購進價的比重,即“毛利率”。“毛利率”一經確定,一般不能隨意變更。其計算公式:
毛利率=毛利額÷商品購進價款
“毛利扣除法”的計算公式:
商品銷售進價成本=不含稅銷售額÷(1+毛利率)
對尚未實行電算化的民營小企業,在結轉商品銷售進價成本核算上,除對整臺(件)車輛及大型配件(或確定對一個單件價格的最低起點認定為大的配件),按品種名稱、型號設立商品明細賬,并按照《小企業會計制度》或《企業會計準則》有關成本計量規定,采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和個別計價法等方法計算銷售進價成本外,而對那些種類數量多,既不便按品種名稱、型號設立商品明細賬,又不便于隨時盤點“以存計銷”的小商品,則采取按小商品種類設立商品明細賬。當企業每購進一批小商品時,由負責價格管理人員按商品購進價款、毛利額和銷項稅額之和除以小商品件數,以此分別計算出各類單件小商品銷售價格。其計算公式:
單件商品銷售價格=[商品購進價款×(1+毛利率)×(1+銷項稅率)]÷小商品件數
門店營業員按照各類單件小商品確定的銷售價出售、收款。每天按小商品種類填報《銷貨日報單》,憑單交款。月終,會計人員憑單編制《銷貨匯總表》作為收入和計算商品銷售進價成本的憑證。在計算結轉銷售進價成本時,只要分別按匯總的各類小商品不含稅銷售額中將“毛利額”扣除掉,即為應結轉的各類小商品銷售進價成本。舉例說明如下:
例如,某汽車公司屬于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稅率為17%。201×年1月31日購進甲類零部件2,000 件,價款26,000 元,乙類零部件2,500 件,價款37,500 元。公司對小零部件確定的銷售毛利率為商品購進價的30%。銷售部門應按規定的公式計算出甲、乙兩類零部件單件銷售價格。
價格管理員根據各類零部件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加確定的毛利率計算的毛利額和稅率計算增值稅額,計算出該類零部件單件銷售價格。其計算公式:
小零部件單件銷售價格=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1+毛利率)×(1+銷項稅率)÷購進的零部件件數
(1) 甲類零部件單件銷售價格19.773 元(26,000×1.30×1.17÷2,000);
(2) 乙類零部件單件銷售價格22.815 元(37,500×1.30×1.17÷2,500)。
又如,201×年2月28日,會計人員憑銷售部門報來的《銷貨日報單》 匯總,本月售出小零部件銷售總金額77,571元,其中甲類零部件銷售額29,659.50 元,乙類零部件銷售額47,911.50 元。憑此計算出應結轉的銷售進價成本。
首先分別將甲、乙兩類零部件銷售額進行價稅分離,成為不含稅銷售額,然后從不含稅銷售額中確定的毛利額扣除掉,即為應結轉的銷售進價成本。其計算公式:
不含稅銷售額計算公式:
商品銷售進價成本=銷售額÷(1+毛利率)
按含稅銷售額計算公式:
商品銷售進價成本=銷售額÷(1+銷項稅率)÷(1+毛利率)
(1) 甲類零部件應結轉的銷售進價成本=19,500 元(29,659.50÷1.17÷1.30);
(2) 乙類零部件應結轉的銷售進價成本=31,500 元(47,911.50÷1.17÷1.30)。
假定,201×年3月31日,甲、乙兩類零部件全部銷售完,根據《銷售日報單》數據;甲類零部件銷售額9,886.50 元,乙類零部件銷售額9,126 元。憑此計算出本月該兩類零部件應結轉的銷售進價成本為:
(1)甲類零部件應結轉的銷售進價成本6,500 元(9,886.50÷1.17÷1.30);
(2) 乙類零部件應結轉的銷售進價成本6,000 元(9,126÷1.17÷1.30)。
以上2、3 兩個月,甲、乙兩類零部件共結轉進價成本63,500 元,其中,甲類零部件結轉銷售進價成本26,000 元,乙類零部件結轉銷售進價成本37,500 元,與元月份購買該兩類零部件實際支付的購進價款完全相符。
企業在購進商品時,不可能待銷售完后再購進,一般是邊銷售邊購進。由于商品購進價格有高有低,新購進與原未銷完的庫存混放在一起,以致批次分不清,而出售商品時的銷售價格,一般是就高不就低。這樣就會造成計算結轉的銷售進價成本與實際存貨成本產生一定的差異。為做到成本核算準確,賬實相符,企業在每年會計決算前,對庫存的小商品進行一次實物盤存,并按各類小商品品種的實際庫存數量與該品種的最后進價,分別計算出各類小商品實際庫存值與該類小商品會計賬面存貨金額的差額,進行賬務調整。企業發生賬面存貨金額少于實際庫存貨值,即多結轉了商品銷售進價成本時,用紅字借記“主營業務成本——商品銷售進價成本”科目,同時用紅字貸記“庫存商品——×類零部件”科目。如果賬面存貨金額多于實際庫存值,即少結轉了商品銷售進價成本時,借記“主營業務成本—商品銷售進價成本”科目,貸記“庫存商品——×類零部件”科目。■
朱余娥、袁其謙.2008.毛利率法與其他成本計算方法的結合運用[J].中國集體經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