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景剛
(朝陽市閻王鼻子水庫工程建設管理局,遼寧朝陽122000)
八道溝水庫除險加固的穩定分析
宋景剛
(朝陽市閻王鼻子水庫工程建設管理局,遼寧朝陽122000)
為了提高水庫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保證水庫的整體穩定,進行八道溝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設計,使防洪設計標準達到50 a一遇,500 a一遇校核標準;對原有溢洪道進行改造,使溢洪道整體穩定和泄流能力達到防洪要求。大壩的穩定是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設計的前提,通過對主壩、副壩和溢洪道的穩定計算,為水庫的除險加固設計提供科學技術依據。
水庫;溢洪道;除險加固;穩定計算;計算依據
八道溝水庫位于凌源市西南部青龍河上游。始建于1958年2月,控制灌溉面積133.33hm2,是一座防洪、灌溉、養魚等綜合利用的小(Ⅰ)型水庫。主要建筑物有:黏土心墻土壩;正槽式溢洪道,分級臥管式輸水洞,設計防洪標準30 a一遇,因有庫容淤積和主要建筑物病險,水庫存在安全隱患[1]。為保證水庫的整體穩定,進行八道溝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設計,使防洪設計標準達到50 a一遇,500 a一遇校核標準?,F就溢洪道的整體穩定分析如下。
1)采用漿砌石防浪墻接高黏土心墻,漿砌石墻內側打10cm厚C15混凝土墻,漿砌石防浪墻頂高程為349.2 m。
2)大壩壩面工程:迎水坡干砌石護坡部分拆除和重新砌筑,臺階和排水溝拆除重建。
1)新建(溢洪道左側)左副壩,為均質土壩,最大壩高4.98 m,壩頂寬3 m,壩頂長60 m。
2)擴建右副壩:加高2.48 m,壩頂長100 m。
1)拆除混凝土翻板閘21延米,拆除混凝土薄壁堰49延米。
2)新建 8孔平板鋼閘門,閘門凈寬5 m,高2.7 m。
3)鋼閘門及埋件制安34 t,啟閉機購安8套,規格為:雙吊點,啟門力5×2 t,手電兩用螺桿式。
4)新建閘門啟閉工作橋75延米,寬2.8 m,為鋼筋混凝土梁式橋。
5)溢洪道底板襯砌41延米,2 501 m2。
大壩上游為次黏土、壤土、砂礫料,塊石護坡。下游壩坡為次黏土、壤土、砂礫料。壩后為墊式排水[2]。
八道溝水庫為1958年修建,屬于邊規劃、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工程,未有任何試驗資料,因此,本次除險加固對八道溝水庫的壩體填筑料進行取樣試驗,其試驗參數詳見表1。
根據國家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分布圖,八道溝水庫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05,地震烈度為6度,不設防。
八道溝水庫正常高水位342.6 m。土壩截水墻修筑到不透水層;壩后設排水棱體,下游無水、水庫壩頂寬 b=3.0 m,上游邊坡系數 m=2.0、3.0、3.5,下游邊坡系數m1=2.0、2.5,(校核洪水位為348.3 m)壩底高程為339.1 m,原壩底高程為324.50 m,壩前淤積層厚14.6 m,校核水位至防浪墻頂高t=0.9 m,壩基土壤與壩殼土壤的滲透系數相等,均為K=8.64 m/d。黏土心墻滲透系數 K3=0.005 m/d,心墻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斜墻,墻高為5 m,寬為4.0 m;第二部分為直墻部分,墻高17.2 m,頂寬3.0 m,底寬7.0 m。

表1 八道溝水庫大壩穩定計算的設計參數
根據省內水庫的運用經驗,汛期發生最高洪水位的歷時很短,一般土壩內不易形成計算的浸潤線,所以在設計中只須驗算上游正常高水位時的滲流情況即可[3]。
水庫處于正常高水位342.6 m時,H=18.1 m
計算心墻的平均厚度:

心墻平均厚度的下游邊線到排水棱體內坡腳的距離

計算心墻后浸潤線的縱坐標

按下式繪制浸潤線

式中:h為心墻的下游水深;L為浸潤線鋒面距迎水坡角距離。
其各點坐標見表2。

表2 浸潤線坐標表
根據表2計算結果,繪制壩體侵潤線如圖1。

圖1 壩體侵潤線圖
由壩體單寬滲流量計算公式:

從計算得出數值可知,壩體單寬滲流量是很小的,既符合我省西部干旱地區的特點,又比較可靠。
此土壩為Ⅳ級建筑物,設計情況時的抗滑穩定安全系數[fs]=1.20,校核情況時的抗滑穩定安全系數[fs]=1.05,壩高23.7 m,正常高水位時,上游水深為3.5 m,下游無水,上下游壩坡坡度分別為1∶3和1∶2.5,壩頂寬4 m,下游壩腳設棱體排水,筑壩土料為砂礫,土料的設計指標為,粗砂及砂礫料內摩擦角 φ 為 30°,C)=0°,γ干=1.80 t/m3,比重 △=2.50 t/m3。


式中:ε為孔隙比;γ為容重,t/m3。
壩基亦為砂礫土,其計算指標與壩體相同。壤土 γ干=1.7 t/m3,濕容重1.997 t/m3,浮容重1.07 t/m3,內摩擦角 φ =20°,黏聚力 C=1.0t/m2。
自B點作垂線與壩坡交于 A,A點高程為336.2 m,即為危險水位。

土塊NFDE的重量:

土塊NFFN的重量:

土塊ABC1的重量:

土塊ABm的重量:

保護層的最小安全系數按下式計算:

1)采用列表法計算,說明:θ3=9.8°,在保護層穩定中已求出。
2)水面以下的容重按浮容重計,水面以上的容重按濕容重計。
3)壤土與斜墻接觸的內摩擦角φ1=18°。
4)壩體與斜墻接觸面的黏結力C1,采用壤土C2值的一半,即 C1=1/2,C2=0.5 t/m2。
5)保護層黏結力C=0

當θ=27°時,安全系數最小,K=1.37,計算結果見表3。

表3 壤土連同保護層穩定計算表(土塊ABC1)
由于水壓力的作用,上游水要通過壩提滲透到下游,對壩的穩定產生一定的影響。通過滲流計算和單寬滲流量的計算可以加強對壩坡穩定的控制。大壩的穩定分析是八道溝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主要項目之一。
本文主要通過對主壩、副壩及溢洪道的理論分析和穩定分析計算,為水庫的除險加固設計提供科學可靠的依據。
[1]趙家成,王從鋒,姜利漢.中、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的研究[J].三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7(02):119-122.
[2]水利部大壩安全管理中心.SL258-2000水庫大壩安全評價導則[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0.
[3]張紹芳.堰閘水利設計[M].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87:22-24.
TV621
B
1007-7596(2014)06-0085-03
2013-12-15
宋景剛(1968-),男,遼寧朝陽人,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