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亮
1月9日,在全國審計工作會議召開前,李克強總理在聽取匯報時強調,“切實加大對民生資金等公共資金的審計監督,對挪用、侵吞、貪污等行為,要嚴肅查處、嚴懲不貸,使民生資金真正成為高壓線,誰也不能碰、誰也不敢碰。”
如何把事關民生福祉的錢管好用好,是民眾和各級政府共同關注的大事。我國宏觀經濟當前面臨著下行壓力,各級政府在堅決壓縮一般性行政開支的前提下,下大氣力保證改善民生的支出,政府過緊日子,民眾過好日子,目的就是在實現經濟穩定增長的同時,為民生需求兜底。在此形勢下,政府力保的民生資金就更顯得彌足珍貴,轉移挪用民生資金就更顯得貪婪無度。
近年來,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涉及民生資金的案件時有發生,并且屢禁不止:一些地方的低保金竟成了關系保;一些地方扶貧資金被虛報冒領、擠占挪用、滯留沉淀;一些地方的培訓專項資金被虛套,家電下鄉補貼被騙補;一些地方的保障房資金,竟被用來注冊公司、商業投資、買理財產品或商業土地開發,甚至對農村危房改造的資金也雁過拔毛。這些人把寶貴的民生資金看成是應該分而食之的唐僧肉,嚴重影響了黨和政府的聲譽,破壞了民生政策的落實,社會影響極其惡劣。這些侵蝕民生資金的手段主要有索取回扣、直接克扣或挪用、出賣指標、虛報冒領等,花樣翻新,讓人擔憂。然而更讓人擔憂的是,一些利益受損者的維權意識淡薄,有人竟認為干部在爭取資金過程中勞苦功高,從中拿一些好處是順理成章。
當然,這些涉及民生資金案件發生的原因是復雜的,但毋庸置疑的是,不少地方對此還存在監管盲區。所以,要杜絕民生資金的跑冒滴漏,就需要深化改革,創新資金監管和使用方式。
管好用好這來之不易的民生資金,就離不開深化改革這一基礎。目前民生資金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重劃撥輕管理的現象,所以我們應該從管理層面上更加重視起來,完善各項制度,切實從體制、機制和管理上進行規范,形成層層抓整改的工作格局,并通過在媒體上公開等形式開門整改,把全過程置于陽光之下。
管好用好民生資金,還要注重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做到內外兼修,努力盤活沉淀資金,強化資金的內部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將長期閑置的資金清理出來,把錢花在關鍵點上。
管好用好民生資金,就必須堅持民生資金使用到哪里,審計監督就跟蹤到哪里,使其真正地造福民眾。一旦發現擠占挪用,不但要嚴肅處理責任人,還得下大力氣讓資金盡快歸位,把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發現的問題要一追到底,堅決讓違法違規行為露出廬山真面目。同時,還要從制度上提高違規違紀成本,讓那些覬覦民生資金的人伸手就碰到高壓線,就被電得觸及靈魂。
李克強總理所提到的高壓線,是公共資金的看門人,是民眾福祉的保護神。民生資金的管理改革是一場深刻的革命,涉及重大利益關系調整,勢必會觸動一些人的奶酪,勢必會觸動那些損公肥私的潛規則。但惟有改革,公共資金才會更健康更有活力,更能成為增厚民生造福民眾的源泉。
就目前的條件而論,一些具體的民生工作涉及面廣,以基層單位有限的人力密集進行全面核查的確有一定的難度。為應對這個局面,不少地方目前已設立民生資金網上監管平臺,致力于逐步實現網上接受公眾監管,一些基本數據,比如資金的來源、補助方式、補助對象,都將在網站上查詢得到。這個方式將會大大地壓縮暗箱操作的空間,讓公平的陽光照進民生資金的監管使用領域,很是值得推廣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