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峰

北京的朱女士在一家文化公司上班,最近她發現,菜價漲得厲害,“隨便買些菜,100塊就花出去了。”服裝也是如此,中意一點的衣服就上千。“什么都漲,就是工資不漲。”她感嘆道。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對物價這么敏感。科爾尼咨詢公司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僅2%的中國人消費了全球約三分之一的奢侈品。有人感嘆生活艱難,有些人卻出手闊綽,貧富差距儼然有拉大趨勢。
前不久,由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執筆的《城鎮居民收入分配狀況調查報告》發布。報告顯示,2011年居民灰色收入為6.2萬億元,約占當年GDP的12%;中國城鎮居民收入基尼系數為0.501,10%的城鎮最高收入家庭的收入是另外10%最低收入家庭的20.9倍,遠高于官方統計的8.6倍。
遏制灰色收入、維護收入分配的公平正義已成當務之急。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向社會公開的改革建議方案中,有一項改革引人注目,即建立廉潔年金制度,公職人員未犯重大錯誤或未發現腐敗行為的,退休后方可領取廉潔年金。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用廉潔年金規范灰色收入肯定會有一定作用,但有個前提,必須要有配套政策出臺,比如建立財產公示制度等。”
灰色收入多與權力有關
此前8年,王小魯的課題組進行了兩次調查,并在2007年和2010年分別形成研究報告。每次發布,都會掀起巨大波瀾。
他說,灰色收入既不是正常的勞動報酬,也不是資本、人力資本等生產要素的合理回報,它的大量存在反映收入分配不公平、不公正。“在初次分配領域,灰色收入導致要素配置扭曲,影響效率和未來經濟發展;在再分配領域,灰色收入造成國民收入的逆向再分配,把本該用于低收入居民的資金通過非正當途徑轉移到權力相關者和尋租者手中,進一步擴大了收入差距和分配不公。”
王小魯認為,灰色收入大部分與權力相關。在利益驅使下,掌握資源支配權力的人,很容易染指其使用或分配過程,發生侵占公共資源或利用這些公共資源獲取個人利益的現象,因此產生貪污、瀆職、尋租等腐敗行為。具體來說,有6個主要來源,包括公共資金管理不善導致流失、資源性和壟斷性收益分配不當、土地等生產要素收益分配不當、行政性壟斷導致分配扭曲等。
在李實看來,近3年雖然收入分配差距有所縮小,但仍處在高位,比如壟斷行業的高福利問題、灰色收入問題、貪污腐敗帶來的收入分配不公問題,以及社會保障的差別待遇問題,國有企業、公務員與一般民企職工退休金的差別化問題等依然存在。
李實告訴記者:“灰色收入實際上是權力干預市場獲得的額外回報。”雖然從數量上難以估計,但從過去幾年貪官落馬數量有增無減這一現象來看,一定程度上意味著腐敗范圍在擴大;貪官人均腐敗額直線上升,一定程度上意味著腐敗力度在增加。
廉潔年金能否奏效?
實際上,遏制官員灰色收入的話題常有人提起,對于公務員廉潔年金制度,公眾也并不陌生。
幾年前,在全國“兩會”上就有政協委員提交了一份《關于建立在職干部廉政保證金制度的建議》,主張借鑒國外反腐成功經驗,通過設立廉政保證金,使其不愿意違法違紀。此前此后,湖南、江蘇、廣東等省也曾先后進行過類似制度嘗試。
然而,相關制度在各地的實施效果并不理想,飽受公眾質疑。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張永理說,廉金制度就是公務員為其自身廉潔從政提前繳納的保證金,制度的核心是直接影響公務員的預期利益,從而體現激勵價值。事實上,不是所有公務員都有貪腐機會,“據我所知,有些底層一線的公務員待遇并不好,他們手中的權力也很小。”
他認為,亟需做的不是建立廉金制度,而是打破“官本位”,把公務員作為人力資源市場的一部分,作為一種職業實行任期制、聘用制,讓其自由流動。很多公務員做的都是事務性工作,創造性不是很強,盲目高薪會加劇社會分配不公,也會破壞市場規則。“應建立制度讓公務員能進能出,待遇不滿意可以跳槽,年金不是一個治本策略。”
在李實看來,廉金制度必須有一系列配套制度,否則會成為公務員的變相福利。他說,首先是全面、徹底實行官員財產信息公開制度、財產申報制度。只有收入公開透明,才便于監督;其次是建立監督管理制度,如媒體、司法監督等。
“但在當前情況下,廉潔年金能在多大程度上限制腐敗、鏟除灰色收入還很難說。”李實說,“設多少合適?少了,對公務員沒有吸引力,而且沒有制度監督,即便腐敗也查不出來,照樣領這筆資金;多了,肯定能規范其灰色收入,但對財政是一筆負擔。”
李實表示,公務員招考幾千比一的現象足以說明公務員待遇有很大吸引力,增加一個年金,會變相增加退休金,且退休雙軌制頗受詬病,公務員退休金已經高出企業員工不少了。
政府管理透明化是上策
“過去幾年灰色收入膨脹的趨勢,與2009年到2010年實行的過于寬松的貨幣、信貸政策及大規模政府投資有關。在公權力缺乏制度約束的情況下,政府大規模介入資源配置,是導致公共資金流失、腐敗泛濫的重要條件。”王小魯認為。
解決這些問題,報告開出的“藥方”是,除了使用一切必要的行政手段反腐,還需要以漸進的方式堅決推進經濟、政治和社會體制改革,形成公眾對權力的監督機制,從根本上消除腐敗產生的基礎。
王小魯認為,除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財稅體制也是重要方面,需要盡快實現各級政府財政公開透明和社會監督,管住管好公共資金。當務之急是建立政府各項支出標準,有了標準才便于監督和管理。
張永理表示,要完善、健全制度和規則,減少灰色收入的腐敗空間。如國企收益屬于全民,但真正交給國家財政的很少,有的高管想給自己加工資就加,這些都要通過制度加以遏制。
“陽光是最好的反腐劑。”張永理告訴記者,要控制灰色收入,需要對公共資源的使用和權力的行使作出嚴格的法律界定,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將對公共資源的使用和分配過程置于陽光下。
“另一個就是加大監督,比如建立網絡平臺,動用廣大群眾力量,發現問題隨時舉報;通過媒體監督,加大曝光力度,震懾不法分子。”
李實告訴記者,加大懲處力度也是維護收入分配公平的利器。通過讓腐敗分子付出高昂代價來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和限制。“在我看來,要消除灰色收入,實行官員財產公開、財產申報是基礎,否則都是空談,不會有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