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飛+孫宏波

2013年12月8日,星期日,天氣陰冷。居住在沈陽市和平區的3600多名省直機關在職黨員一大早就來到居住地社區,打掃衛生,整治環境,并為社區的發展出點子,獻良策。
看到這么多的黨員義務為大家服務,社區居民紛紛表示:“黨員干部如此關心大家的衣食住行,讓我們心里熱乎乎的,真正感覺到黨員干部的好作風又回來啦。”參加活動的在職黨員董國平則表示:“非常愿意參加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常態化,作為一名黨員,就應該實實在在為群眾做點事,為社會奉獻自己的一份光和熱。”
這只是全省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的一個側影。此時此刻,在全省各地,正有更多的在職黨員在八小時之外積極參與居住地社區的建設和管理,面對面傾聽群眾所想所盼,實實在在為社區居民辦實事、做好事,進一步加深了與群眾的感情,獲得了群眾的廣泛認可。
高屋建瓴,省委作出精心部署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探索建立黨員在居住地發揮作用機制”后,我省就選擇沈陽、營口等市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試點工作。2013年3月,我省結合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總結試點工作經驗做法的基礎上,在全省全面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
省委認為,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找到了機關、社區、企業和社會組織等各領域基層黨建工作的融合點,是新形勢下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生動實踐,是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好抓手,是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增強城鄉社區活力的有益探索。省委書記王珉明確要求,各地各部門要認真組織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參加社區黨組織活動,各黨委(黨組)主要負責同志要帶頭進社區發揮作用。
按照省委要求,我省制定《關于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的意見》,各地各單位分別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王珉同志率先垂范,到居住地社區報到。在省委主要領導的帶動和倡導下,22名省級黨員領導干部、702名省委管理的黨員領導干部、2.6萬名縣處級黨員領導干部走前頭、作表率,紛紛走進社區,聯系服務群眾。14名市委書記、142名省直單位主要負責同志親自動員部署“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積極走進社區、服務群眾,帶動廣大黨員干部積極參與。
全省適時組織開展了“為什么進社區,進社區做什么,為社區怎么做”大討論活動,同時采取媒體宣傳、交流研討、召開“答疑會”、編發“致在職黨員一封信”等形式,進一步統一了思想,消除了顧慮,打牢了在職黨員“心系社區、服務社區、奉獻社區”的思想基礎,引導他們分領域、分批次走進社區。2013年8月,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趙樂際同志到遼寧省調研時,對我省開展的“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給予肯定,明確指出:遼寧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組織在職黨員到所在的社區登記、服務、做貢獻,這個做法很好,值得總結借鑒。
省委高度重視趙樂際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2013年10月10日,召開了深入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深化教育實踐活動推進會,省委常委、組織部長辛桂梓同志對“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進行了再動員再部署。同時,總結交流了一批典型經驗,在全省進一步掀起了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的新高潮。
形式多樣,黨員傾情走進社區
“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剛一啟動,全省在職黨員就響應號召,帶著責任、帶著任務、帶著感情,形式多樣地走進了社區。
在沈陽,20多萬黨員參加了以“組織在職的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進社區,建立雙向聯動機制;進支部,建立雙向管理機制;進樓院,建立雙向監督機制;進責任區,建立雙向服務機制”為主要內容的“四進四建”活動。有的社區根據黨員專長將其納入各類便民服務組織,義務為群眾開展法律宣傳、就業咨詢、健康義診、家電維修等服務;有的社區在居民樓道中,按照黨員家庭分布情況制作公示板,集中公示黨員的門牌號;有的社區在樓院、園區醒目位置,公開黨員義工服務隊編組情況;有的社區還將“共產黨員家庭”標志牌懸掛在黨員家門口。目前,沈陽市共成立黨員志愿者服務隊600余支,各類黨員責任區、責任崗5000余個。
在大連,近30萬名在職黨員胸前佩戴著“為人民服務”的徽章,在社區定期開展“在職黨員服務群眾大集”、“溫暖星期五”等服務群眾的活動。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后,以組織推薦與黨員自愿相結合的方式,被合理編入義務維修、醫療保健、幫貧濟困、技能指導、民事調解、治安巡邏等各項服務崗位,使每名在職黨員都有1個符合黨員職業特點和個人特長的服務崗位。中山區把在職黨員進社區服務群眾活動納入基層黨組織“民意配送服務體系”,通過組織在職黨員發放“民情連心卡”、接聽“民情熱線”、記錄“民情日記”和參與“民情表白會”,引導黨員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社情民意。
鞍山市對在職黨員的興趣愛好進行了統計分類,將興趣愛好相同的黨員組織起來,成立拳操隊、羽毛球隊、合唱隊、舞蹈隊、書畫隊等文體團隊1300余個,并建立了微信、微博、QQ群等網絡平臺加強聯系,積極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推動和豐富了社區群眾文化體育生活。
本溪市7.7萬名在職黨員結合職業和特長,積極參加特色服務團隊,組團式開展服務活動。目前,共組建科普、法律、醫療等在職黨員特色服務團隊2670個,為社區提供各類咨詢6.6萬余人次,開展宣傳活動560多場,捐款捐物價值830余萬元。
營口市開展了“‘5+2創崗、設崗、認崗、領崗”活動,即在每周5個工作日的“八小時”之外,由在職黨員根據自身實際認領社區志愿服務崗位,就近、就便開展“菜單式”服務;在每周的兩個休息日里,社區黨組織集中安排活動,確保在職黨員服務社區“7日不斷崗”。
鐵嶺市認真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五個一”活動,鼓勵和引導在職黨員參加一次黨建活動、認領一個崗位、作出一項承諾、提出一條合理化建議、結成一個鄰里對子。“黨員奉獻日”活動是鐵嶺市組織在職黨員進社區的有效載體。活動中,廣大在職黨員干部在居住地亮身份、樹形象、作表率,積極認領政策宣傳、民事調解、物業維修、養護綠地、扶貧幫困、科普推廣等崗位,并根據崗位職責情況及社區居民需求,公開服務承諾。
成效明顯,群眾真正得到實惠
廣大在職黨員進入社區后,通過與社區居民面對面、心貼心地結對子、交朋友,實實在在為他們辦實事好事,讓群眾真正得到實惠,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沈陽市衛生局的3800余名在職黨員參加社區活動2萬余次,發放愛心聯系卡10萬余張,開展社區義診100余次,受到群眾好評。劉偉是大東區城管局一名在職黨員,在一次活動中,他得知社區下水道排水不暢,便利用自己的專長解決了下水道堵塞的問題,得到了居民的好評。
大連市西崗區北崗社區的24名在職黨員,針對社區大院沒有路燈、監控存在極大安全隱患的情況,先后4次參加社區居民議事會,幫助籌措資金11.5萬元,為小區安裝花壇圍欄、路燈、攝像監控和電動門。日新街道轄區在職黨員通過參加“同心攜手筑夢”活動,聯合出資6萬元購買了6000株月季花,栽種到了和諧樓院中。
撫順市人大機關黨委根據在職黨員反映的榆林社區居民活動場所不足問題,積極協調市民政、交通等單位,籌措資金近200萬元,建成了700多平方米的社區活動場所。
林萍是丹東東港市基層司法所的一名干部,她主動把個人手機號碼告知社區群眾,承諾誰有需要任何時間都可以與她聯系。在她的幫助下,社區妥善化解了640戶居民因不合理電價引發的矛盾糾紛。
家住營口市南園社區的郭傳營老師,自從在社區亮明黨員身份后,便主動開展了“一對一”助學活動,帶領其他志愿者幫助7名學習困難的孩子補習功課。
鐵嶺市經信委協調資金100萬元,為銀州區嶺東街道左家社區15棟棄管樓實施綜合整治改造,在小區內鋪設彩磚,進行綠化,修補瀝青路面。鐵嶺市住建委、財政局等單位的在職黨員針對居民反映強烈的供暖問題,向政府建言獻策,推動了“暖房工程”的有效實施。
目前,全省已有80.5萬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累計做實事好事86萬余件次,走訪慰問居民群眾53萬余人次,開展政策答疑75萬余次?!霸诼汓h員進社區”活動為黨員搭建了聯系和服務群眾的平臺,通過為居民群眾辦實事好事,黨員融入了群眾,贏得了民心,真正成為了社情民意的知情人、社區建設的熱心人、困難居民的貼心人、社區黨組織形象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