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黃淑玲+整理/孫宏波

你要是到雙路社區,隨便找個人問,這幾年啥事最大?啥事最高興?10個人中保準有10個人跟你說,在職黨員進社區了!居民們都說:“群眾動嘴、干部跑腿,黨員干部的好作風又回來了!”
雙路社區是老舊社區,下崗失業人員多、老年人多、困難家庭多,社區只有十幾個工作人員,整天忙得腳打后腦勺,群眾還是不滿意。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后,一下子有500多名在職黨員來報到,社區成立了13支黨員服務隊、18個樓院黨支部和71個樓道黨小組,力量強了,觸角長了,從等群眾上門反映問題,變成主動入戶、及時了解、及時解決。
我舉幾個例子。社區的下崗失業人員年齡普遍偏大,而且學歷不高,就業十分困難。在職黨員得知這一情況后,積極幫忙聯系,在他們的幫助下,社區1308名下崗失業人員全部就業。
為了幫助生活困難家庭,432名在職黨員與鄰居簽訂了《鄰里互助協議書》,并有116名在職黨員與特別困難居民結成幫扶對子。樓上樓下、左鄰右舍“結對子”,平時有個大事小情,只要招呼一聲就幫忙解決了。
我們社區是一個典型的老齡化社區,60歲以上老年人占轄區總人口數的16%。每當看到小區老人為了買袋米走三步歇兩步,為了交水電費跑上幾站路,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現在可好了,在職黨員與需要照顧的老人結成了幫扶對子,照顧老人的日常生活。為了讓空巢老人能過上一個熱鬧的新年,每年大年三十,在職黨員都陪老人們一起過年,讓他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這樣的事還有很多。最讓我高興的事是,在這些在職黨員的帶動下,社區退休黨員和很多居民都加入到建設社區的隊伍中來,社區環境變好了,居民難心事解決了,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我們社區現在出名了,經常上報紙、上電視,前幾天,我們在職黨員進社區的活動還上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了呢!
(圖為沈陽市沈河區濱河街道雙路社區黨委書記黃淑玲接受本刊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