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朝蓉,王 鋒,雷 娜,雷黎黎,彭澤選,梅治家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西藏成辦分院腫瘤科,四川 成都610041)
惡性胸腔積液為晚期惡性腫瘤的常見并發癥。臨床常見的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多種惡性腫瘤可以導致惡性胸腔積液。惡性胸腔積液一旦出現,患者生存時間很少超過半年[1]。由于其增長迅速,常導致患者出現氣緊、胸悶、心悸、低蛋白血癥等心肺功能循環障礙表現,該并發癥不僅導致患者生存質量的降低,嚴重時可能加重進而危及生命。熱療有消滅或抑制腫瘤細胞再增殖的作用。熱療與全身化療聯合應用,有明顯的互補和增效作用[2]。惡性胸腔積液的治療以手術引流,化療為主。近年來研究[3-4]表明,胸腔內化療聯合熱療治療惡性胸腔積液較單純胸腔內化療療效更優。作者對57 例藏族惡性胸腔積液患者采用胸腔內化療聯合熱療的治療方法,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腫瘤科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藏族惡性胸腔積液患者57 例,經X 線,CT 和(或)B 超影像學檢查證實胸腔存在中至大量積液,并均由病理學或細胞學診斷明確為惡性,KPS 評分>50 分,預計生存期>3 個月,心電圖、肝腎功能、血常規無明顯異常,無腔內化療及熱療禁忌證。57 例患者用隨機數字分組法隨機分為治療組(腔內化療聯合高頻熱療)及對照組(單純腔內化療)。治療組共29 例,肺癌10 例,乳腺癌7 例,食管癌5 例,胃癌6 例,淋巴瘤1 例;男17 例,女12 例;年齡30 ~73(57. 17 ±12.08)歲。對照組共28 例,肺癌9 例,乳腺癌8 例,食管癌6 例,胃癌4 例,淋巴瘤1 例;男16 例,女12 例;年齡28 ~74(56.39 ±12.70)歲。2 組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經B 超定位穿刺點后行胸腔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外接引流袋,引流量不超過1 000 mL·d-1,盡可能排盡胸腔積液后進行腔內化療。對照組胸腔內灌注給予順鉑60 mg + 質量分數0.9% 氯化鈉注射液60 mL,注藥后每15 min 變化體位1 次,讓藥物在胸腔內分布均勻。腔內化療時常規給予昂丹斯瓊預防胃腸道反應,每周1 次。4 周為1療程。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以高頻熱療。治療時間為每周2 次,為腔內化療當天(于注藥后30 min后)以及腔內化療后第3 天。熱療方案:使用珠海和佳公司生產的HG-2000 型體外高頻熱療機行患側胸部熱療,設定溫度41 ~42 ℃;據患者耐受情況,設定熱療時間為50 ~60 min。4 周為1 療程。治療期間每周用B 超復查胸腔積液情況。監測血常規、肝腎功能及KPS 評分情況,4 周后評定療效。
1.3 療效評價 通過B 超及胸部X 片檢查結果,參照WHO 不可測量病灶療效評定標準進行療效評定。完全緩解(CR):胸腔積液完全消失且在4 周以上。部分緩解(PR):胸腔積液減少50%以上且在4 周以上。無變化(NC):胸腔積液減少低于50%或增加不超過25%;進展(PD):胸腔積液無變化或增加。以CR +PR 計算有效率。參照KPS 評分進行生活質量評價:KPS 評分增加10 分以上為好轉,評分增加或減少不超過10 分為穩定,評分減少10 分以上為惡化。同時,觀察相關毒副反應如胸痛、心悸、惡心、嘔吐等及心電圖、肝腎功能、血液毒性、有無燙傷、脂肪硬結等表現。
1.4 統計學處理 用SPSS 19.0 進行統計學分析,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2 組療效比較 治療組29 例中,CR 11 例,PR 14例,NC 3 例,PD 2 例,有效率86.21%;對照組28 例中,CR 6 例,PR 10 例,NC 7 例,PD 5 例,有效率57.14%,2 組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532,P=0.019)。
2.2 2 組生活質量比較 治療組29 例中,生活質量好轉率65.52%(19 例),穩定率17.24%(5 例),惡化率17.24%(5 例);對照組28 例中,生活質量好轉率35.71% (10 例),穩定率25. 00% (7 例),惡化率39.29%(11 例),治療組生活質量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339,P=0.042)。
2.3 2 組毒副反應比較 2 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惡心、嘔吐、發熱、胸痛表現,可自行好轉或給予對癥治療后好轉。治療組有3 例出現發熱,未超過39 ℃,對癥治療后緩解;1 例出現皮下脂肪硬結,無特殊處理自行消退。均未見明顯肝腎功及血液學毒性。
惡性胸腔積液是一種常見的腫瘤并發癥之一。約50%的乳腺癌或肺癌患者在疾病過程中將出現胸腔積液[5]。惡性胸腔積液不但使患者大量丟失紅細胞和蛋白質,且出現嚴重的臨床癥狀,如氣急,咳嗽,胸痛。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積液,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存期會受到嚴重影響。
惡性胸腔積液的處理常采取胸膜腔內注射化療或生物治療藥物,或胸膜的姑息性放療等[6]。但單純胸膜腔內注射化療的療效有限。腫瘤熱療是通過物理方法,將電能或其他能量轉化為熱能或直接利用熱能,對腫瘤患者特定組織或全身加熱,達到消滅或抑制腫瘤細胞再增殖的目的。熱療與化療聯合應用,有明顯的互補和增效作用。其機制在于:1)熱療可加強化療藥對細胞的殺傷作用;2)熱療可增高化療對細胞的滲透性;3)熱療可抑制化療引起的DNA 損傷[6]。順鉑是周期非特異性的抗腫瘤藥物,其水溶性、滲透力強,常用于胸腔內局部化療[7]。鉑類藥物屬于無溫度要求的化療藥,熱療可增加鉑類藥物的滲透距離[8]。臨床研究[9-11]證實,熱療與化療聯合應用可明顯增加化療的療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腔內化療加用高頻熱療控制胸腔積液的總有效率為86.21%,而單用腔內化療的有效率為57.14%,前者明顯較高;且聯合治療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也優于單用腔內化療者;2 組間的毒副反應無明顯差異,對治療的耐受性均較好。本研究結果與既往文獻[2,12-14]報道一致。
總之,熱療高頻熱療聯合腔內化療對惡性胸腔積液療效確切,安全性高,值得進一步臨床觀察及應用。
[1]丁永斌,王水,夏建國.腫瘤化療處方手冊[M].江蘇: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86 -489.
[2]田春桃,張瑞文,范慧娟等.熱療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化療增效作用的臨床觀察[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3,26(5):406 -408.
[3]王焱,曲卓慧,付志龍.熱療聯合胸腔內化療治療肺癌合并胸腔積液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0,5(32):104 -106.
[4]曹丹,侯梅,勾紅峰,等. 熱療聯合胸腔內注射藥物治療惡性胸腔積液的療效觀察[J].中國肺癌雜志,2006,9(3):286 -288.
[5]孫燕. 內科腫瘤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257-261.
[6]湯獻猷. 現代腫瘤學[M]. 第3 版.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695 -697.
[7]Yellin A,Simansky DA,Paley M,et al.Hyperthermic pleural perfusion with cisplatin:early clinical experience[J]. Cancer,2001,92(8):2197 -2203.
[8]El-Kareh AW,Secomb TW.A theoretical model for intraperitoneal delivery of cisplatin and the effect of hyperthermia on drug penetration distance[J].Neoplasia,2004,6(2):117 -127.
[9]裘友好,馬勝林,方美玉.熱療聯合化療治療晚期惡性腫瘤158例[J].中國腫瘤,2004,13(8):534 -536.
[10]劉海波,曹明,晏云霞,等.熱療聯合化療治療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J].現代腫瘤醫學,2008,16(3):383 -384.
[11]郭俊召,劉文超,陳衍等.全身熱療聯合化療治療晚期惡性腫瘤-220 例療效分析[J]. 現代腫瘤醫學,2012,20(11):2389-2391.
[12]肖奇,熊斌,謝明水,等.射頻熱療聯合靜脈加胸腔灌注化療治療惡性胸腔積液的療效分析[J]. 福建醫藥雜志,2011,33(4):23 -25.
[13]郭紹蘭,王若雨,冀學寧,等.胸腔灌注順鉑聯合局部射頻熱療治療惡性胸腔積液22 例分析[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22):5485.
[14]王戰營,劉小淵,張蒔等.胸腔灌注化療聯合深部熱療治療惡性胸腔積液[J].實用醫藥雜志,2012,29(9):799 -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