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英 楊春毅 李克劍 王魯平 高 雪 修志民
感染性濕疹25例臨床分析
張春英 楊春毅 李克劍 王魯平 高 雪 修志民
目的: 分析感染性濕疹(IE)的遲發診治原因與治療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25例IE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25例IE患者中,男18例,女7例,從發病到診治時間平均4.7天。2~4周IE治愈。結論: 有效清除和控制原發灶感染、及時清除分泌物是預防與治療IE的關鍵。
感染性濕疹; 原發感染灶; 遲發診治
感染性濕疹(infective eczema,IE)在臨床中時有發生,瘙癢難忍,遲發診治屢見不鮮。
1.1 一般資料 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診治IE 25例,住院15例,門診10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齡最小3歲,7歲以下4例,15歲1例,21~65歲20例,平均41.2歲。年診治例數:2005、2006年各2例,2007、2008年各3例,2009、2010、2011年各5例。發病到診治時間3~8天,平均4.7天。原發感染灶所處部位、分類及其并發皮損的時間:頸2例,胸腹6例,小腿11例,足6例;骨結核與骨髓炎竇道各1例,從竇道形成到出現皮損的時間分別為4.5個月與5.5個月;氣管切開、骨牽引穿針處與褥瘡各2例,從原發病到皮損出現的時間分別為3、4周,5、7周與6、8周;手術切口感染3例,從手術到出現皮損時間為9~17天,平均14天;外傷感染6例,從外傷到皮損出現的時間為10~19天,平均15.5天;燒傷8例,從燒傷到出現皮損時間為19~51天,平均26.5天。25例中合并糖尿病3例,高血壓2例。IE首診臨床表現為紅斑,粟粒狀丘疹8例,丘皰疹、水皰7例,糜爛滲出、鱗屑10例。
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增高21例,嗜酸粒細胞增高5例,血糖升高(7.0~8.1 mmol/L)3例,胸透及心電圖均未見明顯異常,原發感染灶分泌物均做細菌培養與藥敏,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13例,表皮葡萄球菌3例,大腸桿菌2例,大腸埃希氏菌1例。體溫36.5℃~37.1℃5例,36.4℃以下20例。
1.2 治療
1.2.1 原發感染灶治療 選擇藥敏(16例)或廣譜(9例)抗生素治療3~7 d,控制炎癥減少分泌。用1‰新潔爾滅液清創并濕敷創面,尋機實施病灶包括竇道徹底清除,氣管切開與骨牽引穿針及早拔管、拔針,III°創面及早植皮或用皮瓣覆蓋封閉之,其余加強換藥,減少刺激,避免分泌物從創面外溢,促進創面愈合。
1.2.2 IE治療 口服地塞米松(6例)、撲爾敏(12例)或氯雷他定(7例)5~10 d;維生素C口服(25例) 10~12 d,靜點(15例)5~7 d。用1‰新潔爾滅液棉球清潔,其后激光照射15 min,1次/d,10~15 d,暴露。其中20例照射后搽涂膚輕松軟膏3~5 d以減輕瘙癢。
3~5 d瘙癢減輕,5~7 d糜爛滲出處干燥收斂結痂,8~12 d丘疹消退,2~4 w IE痊愈,18例原發感染灶創面封閉。
外傷、燒(燙)傷、手術切口等感染后細菌內毒素及細菌代謝產物致使機體對自身組織產生的某種物質敏感性增高,其分泌物增多外溢流向周圍皮膚使其受到刺激、敏感而表現為充血、紅腫、粟粒狀丘疹、細小水皰、膿皰,并可隨搔抓方向呈線狀播散,甚至顯著紅腫、糜爛、滲出、鱗屑,臨床稱之為感染性濕疹,曾稱傳染性濕疹樣皮炎(infectious eczematoid dermatitis)。1其特點是在外科臨床中時有發生,而且原發感染灶必須有分泌物溢出侵及周邊皮膚而繼發皮損發生。2但有別于臨床常見的腸造瘺術后濕疹,后者因腸液泄漏刺激未保護的周邊皮膚招致局部皮膚過敏而發生濕疹化。而IE可能與分泌物及其感染細菌毒素或不當治療及接觸過敏等混合因素有關。3,4臨床因原發灶處理不當引發感染而致IE發生屢見不鮮,且有增多趨勢,本文病例多因不能及早有效清除病灶和控制原發灶感染與及時換藥所致,其次醫生和患者對IE非規范處置,同時換藥時又過度刺激,患者又嗜食辛辣、酒,往往造成越抓越癢,越癢越抓的惡性循環,從而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與生活。
原發感染灶是IE發生的潛在“禍根”,可隨時發生、復發,因此認真治療原發感染灶是預防IE發生及治療的關鍵。2為此首先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想方設法及早清除其病灶(如骨結核、骨髓炎等),拆除異物感染的根源(如氣管切開的拔管、骨牽引穿針處的拔針等)以及積極采用植皮或皮瓣覆蓋III°創面,從而從根本上消滅原發感染灶。同時還要及時做好分泌物的細菌培養與藥敏,才能選擇有效抗生素及早控制原發病灶的感染,科學而及時規范換藥清潔并封閉創面,避免其分泌物外溢至周圍皮膚。4其次,及早應用抗組胺藥物,減輕瘙癢,控制濕疹蔓延和炎癥擴散,增強患者治愈信心,配合治療,注意多飲水,忌食辛辣、酒類,不抓不撓避免有害因素的刺激。新潔爾滅液是無刺激的消毒殺菌劑,極少過敏,是處理創面的良好選擇。本文病例采用1‰新潔爾滅液清創濕敷或用棉球輕輕清拭收到良好的療效,既達到有效清創,又避免了局部刺激。光療具有消炎止痛收斂干燥、促進愈合作用,治療早期在光療后涂上一層薄薄的糖皮質激素軟膏,以減輕瘙癢,既穩定患者焦慮不安情緒,又有利于IE及早痊愈。
1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729.
2李鄰峰.濕疹皮炎與皮膚過敏反應的診斷與治療.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0.97-98.
3凌偉軍,劉忠緒,廖元興.外傷性皮炎31例臨床分析.海軍醫學雜志,2004,25(2):144-145.
4沈運彪,李耀,葉祥柏,等.燒傷并發濕疹樣皮炎致創面延遲愈合30例綜合治療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25): 6227.
(收稿:2013-07-01 修回:2013-08-07)
Clinical analysis of 25 cases with infectious eczema
ZHANG Chun-ying,YANG Chun-yi,LI Ke-jian,et al.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The General Hospital of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in Jilin,Jilin 132022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ause of delay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eczema. Methods:The profiles of 25 cases with infective eczema were analyzed.Results:Out of 25 cases,18 were males and 7 were females.All the 25 patients were cured in 2-4 weeks.Conclusion:Effective control of primary infection and cleaning of exudates timely are the key points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eczema.
infectious eczema;primary infection;delay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吉化集團公司總醫院北華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吉林,1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