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霞
(新鄉市第一人民醫院乳腺外科,河南 新鄉453000)
三陰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分子亞型分類,而是將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HER-2 陽性乳腺癌等除外后的剩余部分病例,是由不同基因表達譜組成的異質性腫瘤,被認為是一種獨立的臨床病理類型,其預后也存在很多差異,已成為當前研究的焦點。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科經術后病理確診的女性乳腺癌患者337 例,年齡28 ~71 歲,中位年齡52 歲,其中57 例(16.9%)TNBC患者,280 例(83.1%)非三陰性乳腺癌(non-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所選患者資料完整,包括:發病年齡、月經狀態、家族史、腫瘤大小、腫瘤分期、淋巴結狀態、免疫組化檢查結果等,并且術前排除遠處轉移。
1.2 方法 臨床指標判定方法:患者的ER、PR、HER-2 表達狀況采用免疫組化方法檢測,其中激素受體陽性的判定標準為ER 或PR 免疫組化染色的切片中有≥10%的腫瘤細胞核染色陽性;HER-2 表達的判定依照乳腺癌HER-2 檢測指南,免疫組化檢測陰性或(+)為HER-2 表達陰性,(+++ )為HER-2 表達陽性,(++)需進一步行FISH 檢測。
治療方法:所有病例均接受保留胸大小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術后根據患者病理及臨床分期給予化療和放療,主要采用以蒽環類為基礎的化療方案(部分患者聯合紫杉類)。
隨訪:患者的復發、轉移情況通過門診復查、住院檢查及電話隨訪獲取。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 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臨床病理特征 TNBC 組患者年齡為(52 ±3)歲,NTNBC 組為(55 ±5)歲,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但TNBC 組≤40 歲患者所占比例相對較高,為19.3%,而NTNBC 組僅為6.1%(P <0.05)。TNBC組腫瘤直徑為(3. 2 ±0. 3)cm,NTNBC 組為(3. 5 ±0.2)cm,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TNBC 組Ⅲ級28 例(49.1%),NTNBC 組12 例(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2 組患者月經狀態、家族史、腫瘤大小、淋巴結狀態及臨床分期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2.2 復發與轉移 局部復發率在TNBC 組及NTNBC組中分別為15.8%及6.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遠處轉移率分別為26.3%及14.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TNBC 是一種特殊類型的乳腺癌亞型,具有特殊的生物學特性及臨床病理特征,目前無針對性的治療指南,預后也差。文獻[1]報道,TNBC 占乳腺癌發病率的10% ~20.8%左右,5 a 生存率大約為15% ~80%。本研究共診斷57 例TNBC,占同期乳腺癌患者16.9%。與其他類型的乳腺癌相比,TNBC 的腫瘤惡性程度高,總生存率低,無病生存期短,大多在3 ~5 a內出現復發及轉移,腋窩淋巴結轉移率低,但內臟轉移率高,腦轉移概率也高,這也成為治療失敗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2-3]。而乳腺癌最常見的骨轉移和肺轉移在TNBC 中的發生率明顯降低。本研究中TNBC 組復發轉移率明顯高于NTNBC 組。對于腫瘤較大、淋巴結轉移、分期較晚的患者,應給予充分的綜合治療并密切隨訪觀察,尤其是術后3 ~5 a 的隨訪[3-4]。本組病例數有限,且多為浸潤性導管癌,不同病理類型與預后的關系還有待研究。
目前,盡管分子靶向治療在乳腺癌某些亞型中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截至目前為止,化療仍是TNBC 患者的標準治療方案,主要推薦以蒽環類或蒽環類+紫杉醇為基礎的化療,本組病例也采用此類聯合化療。
結合本組研究結果,作者認為,乳腺癌TNM 分期能夠反映TNBC 的侵襲性和復發轉移的臨床特點,TNBC 患者更易出現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轉移。
[1]Cleator S,Heller W,Coombes RC. Triple-gative breast cancer:therapeutic options[J].Lancet Oncol,2007,8(3):235-244.
[2]張慧明,宣立學,高紀東,等. 三陰性乳腺癌和非三陰性乳腺癌臨床特征的比較[J].中華外科雜志,2009,47(7):506-510.
[3]關印,徐兵河.三陰性乳腺癌的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分析[J].中華腫瘤雜志,2008,30(3):196-199.
[4]夏炎春,趙瑜,王俊麗.多西他賽聯合順鉑治療葸環類耐藥的晚期三陰性乳腺癌的臨床觀察[J]. 腫瘤基礎與臨床,2012,25(4):28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