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玲伶,陸彪,宋昱晗
兒童多動癥又稱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是兒童、青少年期常見的一種行為障礙。臨床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本病發病率為3%~5%,男孩發病率明顯高于女孩[1],發病年齡在6~8歲,而近年來其發病年齡有下降趨勢,甚至2歲左右的孩童也可發病[2]。相關資料顯示,若兒童時期多動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大部分患兒會將癥狀持續到青少年期,甚至成年期或終生[3],易形成思維偏激、酗酒、藥物濫用甚至反社會人格等諸多問題。對家庭、社會有著嚴重的不良影響。
其主要臨床癥狀表現有活動過度、注意力障礙和沖動控制力差三大癥狀。即不分場合,難以自控的軀體大幅度活動或四肢某些小動作、語言明顯過多等;注意障礙、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不認真,虎頭蛇尾,不能較為完整的做好一件事情;自控能力差,沖動,耐心差,急躁易怒,煩躁不安。同時還可能伴隨一些其他癥狀,如學習技能障礙[4]、閱讀障礙[5]、神經運動和神經生理功能異常等。
此病究其中醫病因病機分析,該病的病理因素關鍵在于風、痰、熱、火相互作用而致病。中醫認為治病必求于本,小兒五臟生理病理特點所決定,而從中醫辨證分型方面討論以及治療。因西醫在治療此病時多應用中樞神經興奮劑,治療方法較為單一,副反應大,而中醫治療此病有著較為明顯的優勢。
中醫認為治病必求于本,而該病的病機關鍵在于風、痰、熱、火,其四者可相互作用而致病。小兒為純陽之體,具有心有余而脾不足,肝有余而肺不足的生理特點。心有余而致火盛、熱盛,肝有余而致風盛,肺脾兩虛而致痰盛。
小兒先天肺脾不足,后天飲食不節,護理不當,不但損傷脾胃,還使郁蒸邪熱積于心,傳于肝,心有熱則肝有風,脾屬土,肝屬木,肝風盛乃木旺,肝木旺則乘脾土,脾失健運,脾意不守,故致病;心火、肝風均為風火之陽物。風主乎動,火得風則煙焰起,二陽相鼓,風火相搏,而肝藏魂,心藏神,因熱則神魂易動,故發病;調護不當,則傷脾,運化失常,不能正常代謝水液,水濕聚而成痰,痰濁內郁,積而化熱、熱而化火,痰火熏蒸,上擾神明,心神不寧,神躁智變而發病。
兒童多動癥的發病機制大量臨床研究認為其發病與生物因素、社會心理因素關系密切。本病在古代醫籍中無專門記載,根據患兒神志渙散、多語多動、沖動不安等表現,歸于“躁動”“失聰”“健忘”等范疇。《雜病源流犀燭》認為,怪病多責之于痰,而脾為生痰之源。故該病的病位在心、肝、脾,病機關鍵在于痰、熱。小兒素體心、肝有余,脾常不足。加之后天調護不當,飲食不節,過食肥甘,易至脾虛,脾虛則運化失常,水濕停滯于內,聚而生痰。而又因七情不遂,或壓力過重,損害氣機,肝本為氣機之樞,若肝氣調達,則氣貫全身。而氣機不利,肝失疏泄,肝氣郁結,郁久化熱。且小兒本為純陽之體,痰熱互結,上蒙清竅,內擾心神,而發為該病。從中醫辨證角度將本病分為脾虛肝旺、心肝火旺、肝陽上亢、痰火擾神四型。小兒生理特點決定的臨床上以脾虛肝旺者居多。
2.1 脾虛肝旺型 癥狀表現為情志不暢、心神煩亂、喜動惡靜、煩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食后困倦、納差、便溏、舌苔白、脈弦。
2.2 心肝火旺型 癥狀表現為多動多語,煩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面色紅赤,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弦數。
2.3 肝陽上亢型 癥狀表現為脾氣暴躁,易怒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面紅目赤、語聲高亢、舌紅、苔黃、脈弦數。
2.4 痰火擾神型 癥狀表現為煩躁多動,不能自控,情緒激動,胸悶脘痞,喉間痰多,或咽中如有物梗阻,目赤口苦,小溲黃赤,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兒童多動癥強調綜合治療措施,包括心理治療、合理教育、認知行為治療、社會技能訓練以及藥物治療[6]。中醫學認為小兒多動癥其病機關鍵在于風、痰、火、熱。故治療上突出開竅醒神、清熱平肝、化痰熄風為法。自擬菖蒲郁金湯治療兒童多動癥,在臨床上取得了較為顯著療效。
兒童多動癥中醫組方及用藥特點如下:石菖蒲、郁金、遠志、川芎、菊花、伸筋草、益智仁、酸棗仁。石菖蒲既能芳香化濕、醒脾健胃,又能化濁祛痰、開竅寧神,還具有疏肝解郁、行氣化滯的作用。郁金,其體輕氣竄,其氣先上行而微下達,為疏肝解郁之要藥,同時輔助石菖蒲共奏開竅醒神之功,故共為君藥。遠志氣味芳香,通利九竅,益智健腦,聰耳明目、散郁化痰、寧心安神。川芎辛溫香竄,走而不守,能上行顛頂,下達血海,行氣活血。益智仁具有開發郁結,使氣宣通的作用,同時益脾胃、理元氣的作用。酸棗仁養心陰、益肝血、清肝膽之熱從而到達到寧心安神的作用。四者相配,能夠行氣解郁、清熱寧心、養血安神的作用,共為臣藥。伸筋草能行能散,舒經通絡,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其能增強戊巴比妥鈉的睡眠時間,具有鎮靜止痛作用,為佐藥。菊花質輕氣涼,輕清走上,善清熱平肝,為使藥,亦為引經之藥。
脾虛肝旺者酌加黃連、吳茱萸、白術、薏米、陳皮等藥物瀉肝實脾;心肝火旺者酌加淡竹葉、梔子、黃連、川楝子等藥物清肝瀉火;肝陽上亢者酌加天麻、石決明、鉤藤等藥物平肝熄風;痰火擾神者,伴胸悶脘痞,喉間痰多,或咽中如有物梗阻,舌苔黃膩,脈滑數酌加黃連、竹茹、清半夏、赤茯苓、枳殼等藥物清熱化痰[7]。
兒童多動癥其發病多與心理因素有較為密切關系。在當今社會,獨生子女居多,家長對于孩子期望過高,望子成龍心切,導致孩子學習壓力過大,課余時間過少。家長對孩子要求過于嚴厲,孩子對父母產生恐懼,而致其內心異常煩躁,需要特殊途徑來發泄。臨床上,患兒表現出的多動癥的癥狀也不盡相同,如多動、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遵守秩序、思想行為古怪等癥狀也可同時出現。如家長對孩子過于寵溺,當孩子愿望不能得到滿足時,而致肝陽上亢癥狀,出現急躁易怒,思維偏激,品行問題等,成人后會對家庭、社會有著不良影響。還有因父母忙于工作,不能照顧孩子,忽略孩子成長過程,孩子為吸引父母注意力,做出某些動作,某些不可理解的事情,或語言過多等,甚至父母責罵也會感到滿足,久而成習,不易更改。
因此兒童多動癥預后與中醫調護尤為重要。中醫認為七情致病也能治病,家長的情緒及教育方式直接影響到兒童,首先要轉變自己的觀念。父母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既不過分管制,也不放任自流,給孩子一個寬松的成長空間。對于已患此病的孩子,在給予中藥治療的同時配合心理輔導、特殊訓練等方法,可獲良好治療效果。
[1] 穆莉芳,吳春燕,郭紅,等.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相關因素臨床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3981-3982.
[2] 李薦中.兒童多動障礙[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02-110.
[3] 尹顯貴,孫巍,尹葛子煦,等.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研究進展[J].吉林醫學,2013,34(31):6555-6557.
[4] Dykman RA,Ackerman PT.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nd specific reading disability:separate but often overlapping disorders[J].J Learnd Disabil,1991,24(2):96-103.
[5] Shaywitz BA,Fletcher JM,Shaywitz SE.Defining and classifying 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J].J child Neurol,1995,10,Suppl 1:S50-57.
[6] 杜彥云,衛利,王素梅.王素梅教授治療兒童多動癥經驗擷萃[J].現代中醫藥,2013,1,33(1):3-4.
[7] 陳美娟,衛利,王素梅.王素梅運用溫膽湯治療兒科疾病經驗擷萃[J].北京中醫藥,2012,2,31(2):101-102.
(收稿日期:201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