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偉,周慶
石效平教授從事兒科臨床、教學、科研工作30余年,學驗俱豐,組方嚴謹、用藥審慎。在中醫治療咳嗽經典方劑的基礎上,結合臨床經驗,根據小兒反復咳嗽常見的證候類型,石教授擬定了“小兒止咳方”,治療小兒反復咳嗽200余例,取得良好療效。組方:炙麻黃、杏仁、白前、桔梗、炙百部、紫苑、蘇子、炒葶藶子、桑白皮、地骨皮、蟬蛻、僵蠶等。該方結合三拗湯、止嗽散、蘇葶丸、瀉白散、三子養親湯等中醫經典方劑,具有宣肺、止咳、化痰、祛風等功效,對小兒反復咳嗽中醫辨證屬因痰、因風等導致肺氣不宣所致的咳嗽均有較好的效果[1]?,F將石教授治療小兒反復咳嗽經驗總結如下。
1.1 注重整體觀念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偏勝,百病叢生”。石效平教授注重陰陽和臟腑之間相互平衡。咳嗽是肺臟病變的反映,但與其他臟腑也有密切關系?!秲冉洝吩?“五臟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獨肺也……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臟各以治時……”石教授認為小兒久咳與肺、脾關系密切,在臨床中,還注重調理脾胃、顧護津液等。
1.2 注重辨證論治 石教授注重臨床審證求因,辨證施治,臨床不可執一方而通治,必須辨證選方用藥。根據患兒的臨床證候、舌苔、脈象等體征,辨出陰、陽、表、里、寒、熱、虛、實,根據風熱、風寒、痰熱、痰濕、氣虛、陰虛等不同情況,靈活加減化裁。在疾病發展的不同時期石教授治法也不同??人猿跗谧⒅匦危衅诩訌婌钐奠铒L,久病久咳則注重健脾養陰,這種方式體現了石教授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思想。
2.1 注重宣發肺氣 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肺為五臟六腑之華蓋,肺腑嬌嫩,衛外不固,則易為外邪所侵,邪侵于肺,肺氣郁閉不宣,清肅之令不行,肺失宣發,肺氣上逆則為咳?;蛞蛲飧酗L寒,邪留肺臟,肺氣郁閉,宣降無權而發病;或久咳肺虛,阻礙肺氣的肅降而發病?;蚱⒉荒苓\化水濕,痰濕內阻,肺失清肅而發病。石教授認為咳嗽的病機主要在于肺氣不宣,治療應注重宣肺。石教授對于肺氣不宣者,必用炙麻黃、杏仁。方中用炙麻黃辛散,杏仁開宣肺氣,共奏宣肺平喘之功。
2.2 注重化痰祛痰 小兒脾胃本不足,加之長輩溺愛,多食肥甘厚膩,食滯不消,積而化熱,化濕生痰,咯痰不爽?;純喝羲伢w脾虛,運化失健,則易內生痰濁,蘊阻于肺?!捌樯抵矗螢橘A痰之器?!笔淌谡J為止咳先祛痰,對痰液黏稠不易排出者,主張加用天竺黃、瓜蔞以清熱豁痰使痰液易出。方中白前降氣化痰,紫苑、百部潤肺化痰止咳。另外,對于痰少黏稠,咯吐不爽,石教授臨床注重促痰排出,針對患兒不會咳嗽吐痰的特點,石教授指導家屬為患兒晨起、睡前拍背,使宿痰松動,利于排出。
2.3 注重調理脾胃 小兒久咳耗氣,又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點。對于反復咳嗽的患兒,常出現久咳肺虛,脾肺氣虛。在治肺的同時,要注重調理脾胃,健脾益氣。石教授臨床體現出“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思路。治療初期,予以“小兒止咳方”止咳化痰;在治療后期,患兒出現面色萎黃、虛浮少華、胃納不香、倦怠無力、自汗、舌淡、苔少、脈緩無力,石教授自擬“小兒健脾方”調理脾胃。常選用茯苓、厚樸、炒枳殼、蒼術、砂仁、炒萊菔子等,健脾化濕祛痰;對病后食欲不振的患兒,在健脾開胃的基礎上多加用石斛、生地、元參等以滋養胃陰;對于濕邪困脾,常用藿香、佩蘭等芳香化濕之藥來悅脾、醒脾。
2.4 注重顧護津液 小兒在生理上具有“陽常有余,陰常不足”之特點。特別是反復咳嗽遷延日久,灼傷肺津,形成肺陰虧虛證,陰津虧虛,造成肺臟失于濡養,滋生內熱,以致久咳不已。多表現為干咳少痰或痰黏難咯、午后潮熱、口燥咽干、便干溲黃、舌紅少苔、脈象細數等特征。此證當以養陰清熱,潤肺止咳為法。方中,浙貝清熱潤肺;地骨皮以滋陰清熱,清肺降火,生津止渴;天竺黃清熱養陰。石教授臨床中顧護津液、滋養肺陰常用藥物有很多,如蘆根、白茅根、北沙參、玄參、麥冬、玉竹、花粉等。常用方劑如沙參麥冬湯、清燥救肺湯等。對反復咳嗽、低熱不退者,善用青蒿、鱉甲、知母、竹葉、元參、生地等。諸藥合用,共奏滋陰潤肺,顧護津液,扶助正氣。石教授同時也強調疾病初起,不可過早應用滋陰之品,以防戀邪[2]。
2.5 重視蟲藥應用 小兒“肝常有余,肺常不足”,認為肝常有余易肝陽化風,五臟之中肺為嬌臟,小兒肺常不足,外感內傷均易傷肺,外感之中,風邪最多,風邪上受,首先犯肺,肺失宣肅,咳嗽不止,敷布津液失調,以致肝陰不足,肝木偏盛,反克于肺,肝氣犯肺,故石教授從“風”論治,善用蟲類藥物,以熄風清熱、通絡解痙,促其宿痰排除。特別對于喉癢作咳,夜間咳嗽、干咳無痰,咳嗽劇烈者,效果更佳。常選用僵蠶、蟬蛻、地龍等。
2.6 善用對藥 石教授臨證善用對藥,對藥配伍起到了協同作用,專其所長。方中,前胡配桔梗,前胡清肺下氣,降氣化痰,桔梗既升又降,以升為主,二藥合用一升一降、升清降濁、祛痰平喘;地骨皮配桑白皮,地骨皮清血分之熱,桑白皮清氣分之熱,二藥合用,瀉肺平喘、清熱涼血;蘇子配葶藶子,蘇子清利上下,降氣平喘,葶藶子苦寒沉降,瀉肺氣而祛痰平喘;百部配紫苑,百部潤肺止咳,紫苑潤肺下氣,化痰止咳,用以肅降肺氣以定咳喘。麻黃配杏仁,麻黃宣肺平喘,杏仁辛散苦降,下氣平喘,一升一降,效果明顯;蟬蛻配僵蠶,蟬蛻善宣肺,清肝經風熱,僵蠶入肝、肺經,二藥合用祛風解痙,熄風清熱。特別對于活動后咳嗽加劇、有過敏史者、咳甚夜不眠者、劇咳連聲、攣急不己者,加蟬蛻、僵蠶效果更佳。
張某,女,6歲。咳嗽咽癢1個月,伴見有鼻塞流涕,干咳痰少,查咽紅、扁桃體大,舌尖紅苔薄黃膩,脈細。予以“小兒止咳方”7劑而愈。石效平教授認為咽喉性咳嗽多與過敏有關,常加蟬蛻、白鮮皮之類。此型臨床多見,以咽喉不適,咽部干澀癢咳,諸藥效差,久咳不止為特點。方中炒葶藶子、蟬蛻等有利咽止咳之效。
劉某,女,5歲,咳嗽2月余,干咳痰少,夜間及晨起咳嗽,陣發性咳嗽,曾予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大便偏干,舌紅,苔白,脈弦。石效平教授認為肝屬木,肝失疏泄,郁而化火或肝陰不足導致肺金無法正常宣發肅降,肺氣上逆發為咳嗽。肝臟疏泄有序,肺氣通利,咳嗽自止。故治療以疏肝理氣、清肅肺氣、化痰止咳為法。給與“小兒止咳方”7劑,每日1劑,分2次服。復診:咳嗽基本痊愈,大便正常。方中蟬蛻善宣肺,清肝經風熱,僵蠶入肝、肺經具有熄風清熱,解痙攣,抗過敏作用。
近年來小兒慢性咳嗽發病率呈增高趨勢。小兒慢性咳嗽的病因復雜多樣,石效平教授治療慢性咳嗽的學術思想及用藥特點是以中醫整體觀出發,以“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為指導,治病力求治本,用藥重視藥物性味,善用經方。
盡管小兒慢性咳嗽的病因復雜多樣,但是中醫對小兒咳嗽的治療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經驗。中醫治療方法主要采用辨證論治,根據咳嗽的不同癥狀,辨證求因,審因論治。根據臨床證候進行辨證論治,這樣才便于用中醫的思路抓住病機要點,正確實施治療。
[1] 石效平,王?。兴帩饧鍎┬褐箍确街委焹和钥人缘呐R床應用體會[A].第二十九次全國中醫兒科學術大會論文集[C].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2:345-346.
[2] 石效平.淺談小兒溫病之保津養陰[J].中醫函授通訊,1988,40(3):5-6.
(收稿日期:201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