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枝,佘振壘,沈曉明
(1.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腦病二區,河南 鄭州450000;2.河南中醫學院,河南鄭州450046)
腦血管病屬中醫學“中風”范疇,是中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是當今世界三大死亡原因之一。中風急性期患者多伴意識障礙,處理不當將危及患者生命。醒腦開竅法是通過祛除各種擾亂心神致病因素,以恢復心藏神、腦為元神之府功能和正常精神思維活動[1],并運用具有醒神作用藥物治療邪閉腦竅、神志不清,或神志失常的治法。醒腦開竅法在腦血管病中療效顯著,運用廣泛;但臨證時不能局限于芳香開竅,還應切中病機,靈活變通。下面就醒腦開竅法進行探討。在出血性和缺血性腦血管病中的臨床運用。
中醫學“神昏”與現代醫學“意識障礙”相一致,多由急性腦血管病引起,是因中樞神經系統損傷,致顱內壓增高而出現以神志不清為特征的急危重癥。《素問·脈要精微論》[2]曰:“頭者,精明之府。”《醫學衷中參西錄》[3]謂:“‘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細繹經文,蓋言神明雖藏于腦,而用是實發于心,故不曰藏而曰出,出者即由此發露之謂也……詎知神明在腦之說,吾中華醫學早先西人數千百年而發明之,且其發明者較西人尤為精奧,而于神明之體用,又能詳細鑒別,各得其實際也。”諸多邪氣互結,竅絡不通,蒙蔽神機,神識不清而致神昏。意識的維持依賴大腦皮質興奮——腦干上行網狀激活系統接受各種感覺信息側支傳入,發放興奮從腦干向上傳至丘腦非特異性核團,再由此彌散投射至大腦皮質,使整個大腦皮質保持興奮,維持覺醒狀態。因此,上行網狀激活系統或雙側大腦皮質損害均可導致意識障礙[4]。
醒腦開竅藥具有辛香走竄、開竅醒神、引藥上行作用。常用藥物有麝香、石菖蒲、冰片、蘇合香,復方有安宮牛黃丸、紫雪丹、至寶丹、蘇和香丸、醒腦靜注射液、清開靈注射液等。方永奇等[5]研究證實:醒腦開竅藥及其復方有共同作用特性——對中樞神經系統、循環系統等方面有確切藥理作用,能改善腦功能、減輕腦水腫和腦損害。“辛香走竄”表現為吸收分布快而廣泛、消除迅速,在腦內有較高濃度的分布且停留時間長,其有效成分主要為脂溶性強、分子量極小的揮發性成分,易透過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并具有雙向調節血腦屏障通透性的作用。“開竅醒神”表現為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醒腦護腦與鎮靜安神雙向調節作用,在腦內發揮藥效,減輕腦損傷。“引藥上行”表現為除本身能進入腦組織發揮作用外,還能促進其他藥物透過血腦屏障,更快更好地發揮藥效。
腦出血急性期,大量出血形成血腫使腦血管受壓,致腦供血不足,大腦皮質興奮性降低,還可壓迫間腦、腦干下移形成腦疝,同時導致上行網狀激活系統功能受損,出現意識障礙。1961年國外學者早已指出,腦出血并非少量、持續、漸進過程,而是短期內大量出血形成血腫即刻停止。因此,在腦出血急性期,不以止血為要,應以降顱壓、控制腦水腫、恢復意識障礙為主。《內經》[2]云:“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血之與氣,并走于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反則生,不反則死。”出血性中風急性期主要因各種誘因引起邪氣鴟張,風陽痰火熾盛,氣血上菀,橫竄腦竅,神機閉塞而發病。經臨證詳察,伴神志改變者多屬中風中臟腑之證,故在醒腦開竅法運用時應病證結合,辨證論治。
2.1.1 熄風豁痰,清心開竅
本法用于中臟腑閉證,痰火郁閉腦竅證。證見: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關緊閉,口噤不開,伴面赤身熱,氣促口臭,躁擾不寧,苔黃膩,脈弦滑而數。施以羚角鉤藤湯加龍膽草、代赭石清肝鎮攝之品,另服至寶丹或安宮牛黃丸,亦可用醒腦靜或清開靈注射液靜脈滴注。董芬等[6]研究表明:急性腦出血伴意識障礙患者加醒腦靜注射液可顯著改善癥狀,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改善意識程度,提高搶救成功率。
2.1.2 通腑泄熱,豁痰開竅
本法用于中風患者伴痰熱阻滯,腑氣不通之證。證見:突發神志昏迷,肢體強痙,伴痰多而黏,腹脹,便秘,口臭,舌質暗紅,苔黃膩,脈弦滑。給予星蔞承氣湯,躁擾不寧,徹夜不寐,舌干紅,加地黃、沙參、珍珠母、夜交藤養陰安神。另加安宮牛黃丸2丸,搗糊鼻飼,1 d 2丸。張文燕等[7]研究表明:治療組昏迷時間短于對照組,死亡數、血壓波動情況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均較對照組低,其在西醫常規治療基礎上加安宮牛黃丸對腦出血患者促醒、降低死亡率、改善預后均有積極影響。朱坤杰等[8]研究表明:全方安宮牛黃丸(含朱砂、雄黃)和簡方安宮牛黃丸(不含朱砂、雄黃)均使慢波(δ波)活動減少,作用相似;但全方安宮牛黃丸高劑量可使快波(β波)活動增加,對內毒素腦損傷有明顯腦電激活作用,簡方安宮牛黃丸作用不明顯。這一差異可能與朱砂、雄黃在安宮牛黃丸中發揮醒腦開竅作用有關。熊麗輝等[9]研究表明:通腑法聯合常規療法治療腦出血急性期能有效改善患者意識狀況,較單純常規治療具有一定優勢。
頸內動脈主干、大腦中動脈主干或皮層支完全性卒中時常出現大面積腦梗死,以意識障礙起病,起病后意識狀況進行性惡化,出現凝視麻痹,且梗塞面積在200 cm3以上者一般會形成惡性腦腫脹,最終形成腦疝。盧曉航等[10]臨床研究表明:大面積腦梗死是腦梗死重癥類型,應抓住臨床特點,及早診斷,急性期以積極降顱壓、控制腦水腫和腦保護為治療措施。痰濁瘀血互結,風邪夾帶,阻塞腦竅絡脈則為缺血性中風。痰濁蒙蔽清竅則加重意識障礙;痰瘀互結,閉阻經脈,膠結難化為久病難愈的重要因素。
2.2.1 活血化瘀,醒腦開竅
本法用于瘀血阻滯清竅,神機失靈之證。癥見神識不清,半身不遂,語言蹇澀,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脈沉澀。遣以通竅活血湯,方中麝香、老蔥通陽活血開竅效優。樸鮮瓊等[11]指出通竅活血湯可全面調理臟腑及陰陽升降功能,扶正與祛邪并舉,激活修復休克、休眠的受損大腦細胞,逆轉變性大腦細胞功能,調節機體生物物質代謝水平和下丘腦功能。
2.2.2 化痰熄風,溫通開竅
本法用于濕痰或寒痰上壅清竅,神機被蒙,而無火熱之象。癥見卒然昏仆,神機失用,兩手握固,伴面白唇暗,四肢不溫,痰涎壅盛,大小便閉,苔白膩,脈沉滑緩。遣以滌痰湯,另用蘇和香丸溫通開竅。冷偉[12]臨床研究證實:蘇合香丸聯合常規治療急性中風的療效明顯高于常規治療。此證由寒痰穢濁、閉阻機竅所致,治宜芳香開竅,溫里行氣,辟穢化濁。安宮牛黃丸、紫雪丹和醒腦靜注射液等涼開之品禁用。
2.2.3 利水化瘀,醒腦開竅
本法用于急性期腦絡瘀阻,氣機逆亂,水津不行,致水瘀互結于腦竅。癥見神志不清,肢體不用,伴腹脹納差,口角流涎,小便不利,舌質暗,苔白滑,脈遲澀。宜施五苓散,加益母草、澤蘭、赤芍、水蛭、川牛膝等化瘀利水之品,亦可給予醒腦靜注射液靜脈滴注以涼血活血、開竅醒腦。馬云枝等[13]研究表明:利水通絡方藥用于腦梗死急性期治療可顯著提高療效。
石氏醒腦開竅針刺法對中風神昏亦有獨特療效。如主穴:人中、雙側內關、患側三陰交。副穴:患肢極泉、尺澤、委中。主穴人中為醒腦急救之要穴,針之有興奮作用,可解除腦細胞抑制狀態;針刺內關可改善中風患者腦血氧供應,具有調血安神作用;三陰交則能益腦髓,調氣血,安神志。針刺副穴。可疏通經絡,運行氣血,改善肢體運動功能。石學敏等[14]研究表明:醒腦開竅針刺法可降低大鼠腦缺血再灌注后大腦皮層異常升高的IL-1RI、TNFR-ⅠmRNA表達,且該作用隨時間延長而更為明顯。醒腦開竅針刺法可干預缺血再灌注后腦組織炎癥反應,進而對腦損傷起保護作用。
醒腦開竅法在腦血管病中的運用不能僅局限于芳香開竅。中風神昏發生后,只有先分析竅閉病因,根據癥候,詳辨病機,靈活運用,才能達到最佳促醒護腦效果。醒腦開竅法作為祖國醫學特色治則,在腦血管病中應用廣泛,但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如醒腦開竅法在腦血管病中的應用時機、缺乏大樣本臨床療效觀察、對患者預后評估及相關實驗室研究等。鑒于此問題,筆者將繼續對該領域不斷深入挖掘和研究,并得到解決或完善。
[1]李紅梅,李得民,等.醒神開竅法治療中風神昏療效的Meta分析[J].北京中醫藥,2009,28(10):762 -765.
[2]王慶其.內經選讀[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0:99-154.
[3]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279.
[4]吳江,賈建平.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58.
[5]方永奇,李翎.醒腦開竅中藥治療腦病的共性作用概況[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25(5):470 -473.
[6]董芬,魯國建.醒腦靜注射液治療急性腦出血伴發意識障礙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1,20(2):191.
[7]張文燕,曲勇.安宮牛黃丸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05,14(11):1045.
[8]朱坤杰,孫建寧,張碩峰,等.含與不含朱砂、雄黃的安宮牛黃丸對內毒素腦損傷大鼠皮層腦電圖的影響[J].中醫研究,2007,20(4):23 -25.
[9]熊麗輝,王銘,王忠.通腑法治療腦出血急性期隨機對照試驗的 Meta分析[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6):349-352.
[10]盧曉航,黃曉新.大面積腦梗塞的臨床特點與治療[J].中華全科醫學,2010,8(2):175 -176.
[11]樸鮮瓊,郭海英.通竅活血湯治療神經系統疾病臨床研究進展[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8,23(2):77-78.
[12]冷偉.蘇合香丸治療急性中風108例[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2,7(4):132 -133.
[13]馬云枝,周曉卿.利水通絡方藥治療急性腦梗死120例臨床觀察[J].天津中醫藥,2004,21(1):24 -25.
[14]倪光夏,石學敏.醒腦開竅針刺法對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腦皮層IL-1RI和TNFR-Ⅰ的mRNA表達的影響[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54(6):538 -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