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威
高齡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臨床效果觀察
彭威
目的 了解溶栓治療高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 每組29例, 對照組予以2.5 mg/次硝酸甘油, 舌下含服, 皮下注射0.4 ml/次低分子肝素, 2次/d。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150萬U/次尿激酶, 行靜脈滴注, 于12 h后予以7500 U/次低分子肝素鈣, 行皮下注射, 2次/d。兩組均持續治療5 d, 觀察療效。結果 實驗組總有效率(93.10%)明顯優于對照組(68.97%), 且冠狀動脈再通率(62.07%)顯著高于對照組(20.6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療效頗佳, 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
本文主要對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旨在探究溶栓治療高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價值, 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組選擇本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8例為研究對象, 均經活檢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 其中男38例, 女20例, 年齡62~82歲,平均年齡(70.82±4.57)歲。梗死位置:16例前壁, 21例前間壁, 9例廣泛前壁, 8例廣泛前壁加下壁, 4例下壁加右室。應用隨機平行對照法, 將這58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進行對比分析, 每組29例,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梗死位置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以2.5 mg/次硝酸甘油, 舌下含服,皮下注射0.4 ml/次低分子肝素, 2次/d。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150萬U/次尿激酶, 行靜脈滴注, 于12 h后予以7500 U/次低分子肝素鈣, 行皮下注射, 2次/d。兩組均持續治療5 d。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療效:①治愈:心臟功能、同工酶等指標恢復正常;②好轉:臨床主要癥狀明顯好轉,心臟功能等指標幅度>50%;③無效:以上臨床主要癥狀或體征無明顯變化??傆行?治愈率+好轉率。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上述資料進行數據分析,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 行t檢驗, 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 P<0.05時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治愈16例(55.17%), 好轉11例(37.93%), 無效2例(6.90%), 總有效率為93.1%;對照組治愈8例(27.59%), 好轉12例(41.38%), 無效9例(31.03%), 總有效率為68.97%, 兩組總有效率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實驗組冠狀動脈再通18例, 再通率為62.07%;對照組冠狀動脈再通6例, 再通率為20.6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療主要目的是促使冠狀動脈再通, 予以心肌灌注, 改善缺血、壞死癥狀, 保護心室功能,降低并發癥發生率[1]。據相關研究資料顯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血管再通, 可顯著改善患者預后, 降低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發癥[2]。由于高齡AMI患者易發出血等并發癥, 病死率高, 故本文予以患者小劑量尿激酶, 行溶栓治療, 冠狀動脈再通率達62.07%, 明顯高于常規治療(20.69%),且總有效率顯著優于常規治療, 提示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療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究其根源, 尿激酶作用于纖溶酶原, 促使其轉換為纖溶酶, 并滲入到血栓內部, 激活了血栓中的纖溶酶, 溶解了冠狀動脈內的血栓, 打通了血管閉塞狀態, 一定程度上縮小了心肌梗死面積, 改善了患者的心臟生理功能, 降低了并發癥率與死亡率, 保證了患者生命安全[3]。
綜上所述, 予以高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療, 臨床療效佳、安全系數高, 能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值得臨床廣泛推廣與使用。
[1] 黃紅霞.急性心肌梗塞靜脈溶栓治療的健康教育.中國醫療前沿, 2013(03):119-120.
[2] 周凡.58例急性心肌梗塞靜脈溶栓治療臨床觀察.中國醫藥導刊, 2013(04):553-555.
[3] 任樂易.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塞的臨床效果分析.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3(09):1944-1945.
2014-05-19]
116011 大連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