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鋒 劉翠華 田明
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并發急性腎功能衰竭臨床診治分析
張書鋒 劉翠華 田明
目的探討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并發急性腎功能衰竭的臨床診治效果。方法80例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并發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 根據患者病情應用針對性治療, 分析其臨床治療效果。結果80例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并發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經治療總有效率達97.5%。結論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并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需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在治療過程中針對患者病情予以對癥治療, 能夠顯著提高患者預后。
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急性腎功能衰竭;療效
急性腎功能衰竭(ARF)在臨床內科中是一種較為危重的病變[1], 原發性腎病綜合征(PNS)往往合并出現ARF, 若及時進行診斷治療, 患者腎功能通常會得到好轉[2]。本文選取80例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并發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 予以相應治療, 效果明顯, 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4月~2013年8月80例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并發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 其中男50例,女30例, 年齡20~65歲, 平均年齡(41.2±8.3)歲。按照患者實際癥狀和生命體征變化, 應用相關輔助檢查, 顯示患者均符合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并發急性腎功能衰竭診斷標準。患者主要診斷標準為:腎病綜合征:患者尿蛋白>3.5 g/d, 血漿白蛋白<30 g/L;水腫;血脂上升;患者需排除系統性紅斑狼瘡、過敏性紫癜、乙肝相關性腎病等病變引發的繼發性腎病綜合征。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腎功能48 h內突發性衰退,血肌酐上升絕對值>25 mmol/L或相比較之前水平, 血肌酐上升>50%;尿量<0.5 ml/(kg·h), 尿量減少且持續超過6 h。
1.2方法 患者均應用溶栓、調脂、抗感染、輸注白蛋白等方法進行對癥治療, 早晨起床后頓服標準劑量強的松, 1 mg/(kg·d), 持續8周后開始減少劑量應用, 予以速尿20~200 mg/d。患者存在輕度膜增生性微小病變, Ⅰ期膜性腎病時, 單純應用激素進行治療;患者存在腎功能輕度受損癥狀時, 采取白蛋白、利尿、排毒等方法治療;患者在無尿狀態下, 應用血液透析或持續腎臟替代法治療;患者出現其他病理類型, 需根據情況加入環磷酰胺靜脈滴注, 而且聯合應用甲基強的松龍實施沖擊治療。
1.3療效判定標準[3]顯效:患者無需透析, 血肌酐恢復到正常水平, 或比較入院時檢測值, 血肌酐降低>50%, 尿蛋白顯著下降;有效:患者無需透析, 比較入院時檢測值, 血肌酐降低25%~50% ;無效:比較入院時檢測值, 血肌酐降低<25%和(或)腎功能持續惡化, 應予以透析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在選取的80例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并發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中, 治療后顯效70例(87.5%), 有效8例(10.0%), 無效2例(2.5%), 總有效率97.5%。
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在未發生顯著誘因條件下, 有突發性尿量縮減、腎功能發生急劇惡化癥狀時則為急性腎功能衰竭,此疾病發病率大約為腎病綜合征患者的2.1%~10.7%。腎病綜合征并發急性腎功能衰竭產生機制并未得到完全解釋, 其與多種因素存在關系:①腎間質水腫:通常低蛋白血癥會引發腎間質水腫, 且腎間質水腫會導致腎小管受到壓迫, 導致腎小球濾過率減少[4]。②管型因素:患者出現腎病綜合征時尿液內會出現大量管型, 而腎臟內所存在的大量管型會使腎小管受到阻塞, 由此引發腎小球濾過率減少。③血流動力學改變:通常老年患者大部分會伴發腎動脈硬化癥狀, 因此在血容量、血壓降低時具有較高敏感性, 而腎病綜合征患者因為嘔吐、重度水腫、胸水、腹水產生, 應用大量利尿劑等情況均會導致患者血壓持續降低, 從而導致腎灌注出現減少現象, 且腎小球濾過率明顯降低。④血栓形成:臨床中腎病綜合征往往存在蛋白質、脂質代謝紊亂癥狀, 極易引發血栓形成, 若腎動脈形成血栓, 會使腎缺血、腎小球濾過率降低[5]。⑤血管收縮:臨床中一些腎病綜合征患者發生低蛋白血癥時往往有腎素濃度上升現象, 由此血管緊張素大量分泌, 導致腎小動脈出現收縮現象, 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合并急性腎功能衰竭通常屬于可逆性變化, 通過及時有效治療, 往往會得到較為理想的預后。對此疾病治療關鍵為及早發現、及早糾正可逆性因素[6]。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需注意對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和急性腎功能衰竭兩種癥狀均予以關注, 采取糖皮質激素、大劑量利尿劑、白蛋白、小劑量多巴胺及堿化尿液等方法進行治療。若患者應用激素治療后無理想效果[7], 可予以環磷酰胺或環孢素繼續治療, 若通過以上治療方法仍未得到明顯療效或產生尿毒癥時, 需及時應用血液透析方法治療。通常小劑量多巴胺會促進腎血管擴張, 具有改善腎血流量的作用, 呋塞米能夠提高腎小管內尿液流動性及排出量, 避免或緩解蛋白管型阻塞腎小管癥狀, 堿化尿液能夠降低管型形成, 而且靜脈滴注白蛋白時, 可以增加血漿膠體滲透壓, 提高利尿消腫作用, 利于ARF恢復。
[1] 陳鷺, 王輝, 沈穎.兒童腎病綜合征合并血栓栓塞23例回顧分析.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12, 27(6):428-431.
[2] 國琴, 吳玉斌, 趙成廣, 等.兒童原發性IgM腎病49例臨床分析及隨訪研究.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13, 28(4):289-291.
[3] 黃天倫, 徐承云, 徐高四.腎病綜合征患者并發急性胰腺炎的危險因素分析.實用醫學雜志, 2012, 28(13):2208-2210.
[4] 李芳, 仝雪霞, 孫紹峰, 等.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合并肺栓塞 16例.實用醫學雜志, 2013, 29(23):3913-3915.
[5] 馬連鳳.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患者并發上呼吸道感染護理體會.中國醫藥導刊, 2012, 14(7):1253-1254.
[6] 王甘露, 侍立志, 林建山, 等.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的臨床研究.實用醫學雜志, 2011, 27(15):2757-2760.
[7] 喬鷗, 胡平海, 孫志為.肥胖與膽源性胰腺炎的關系.實用醫學雜志, 2010, 26(22):4162-4164.
2014-07-02]
450000 河南省鄭州市兒童醫院腎臟風濕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