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祥豐
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觀察
朱祥豐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中非常常見的一種腦卒中類型, 發病時能夠引起腦缺血-再灌注損傷,主要是再灌注時所形成的自由基造成的, 缺血再灌注后形成的自由基會引發細胞膜脂質過氧化損傷, 蛋白質過氧化和DNA損傷, 這也是引發腦缺血繼發損害的原因之一。通過溶栓以及抗凝等恢復缺血區腦組織的血液灌注是目前治療急性腦梗死的主要手段, 但因溶栓治療需要嚴格的適應證并有時間窗等因素的限制, 至今未被廣泛使用。通過觀察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 研究證明依達拉奉注射液能有效改善發病早期急性腦梗死患者近期的神經功能缺損, 且無明顯不良反應, 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依達拉奉;急性腦梗死;療效觀察
依達拉奉對神經具有保護作用, 能夠有效的防止脂質過氧化的癥狀, 是一種新型的有效的抗氧化劑和自由基清除劑。本研究對比分析60例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 在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時取得了不同的治療效果, 以此探討在治療腦梗死患者時使用的依達拉奉對神經功能具有改善作用, 報告如下。
1.2一般資料 急性腦梗死患者60例, 均選自本科2010年0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患者, 男37例, 女23例, 年齡40~82歲。6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0例,均符合1995年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各類腦血管病的診斷標準》。全部患者均經顱腦CT或MRI確診為急性腦梗死, 病程3~24 h。兩組患者的病程、性別、年齡、臨床表現及合并疾病等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標準 ①不符合以上標準者;②合并嚴重感染者;③合并腦出血、腦腫瘤、腦外傷或出血性梗死等病變者;④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者;⑤存在精神障礙或老年性癡呆等認知功能障礙者;⑥未能控制的嚴重高血壓者, 收縮壓>220 mm Hg (1 mm Hg=0.133 kPa), 舒張壓>110 mm Hg。
1.3方法 對照組給予急性期腦梗死常規治療, 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血脂及改善腦循環等;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依達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0.9%氯化鈉溶液100 ml中靜脈滴注, 2次/d, 14 d為1個療程。根據兩組患者具體病情配合脫水、調節血壓、控制血糖、水和電解質平衡等治療。對患者神經功能缺損量表(CSS中國卒中量表)在治療前、后進行評定:輕度0~15分, 中度16~30分, 重度31~45分。兩組患者均監測血尿常規、血糖、凝血功能、血脂、電解質及肝、腎功能和心電圖。
1.4療效判斷標準 ①基本痊愈:缺損分降低>90%;②顯著進步:缺損分降低45%~90%;③進步:缺損分降低18%~45%;④無變化:缺損分降低<18%;⑤惡化:缺損分增加>18%;⑥死亡??傆行?%)=(基本治愈+顯著進步+進步)/總人數×100%。仔細觀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應。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結果顯示, 觀察組基本痊愈、顯著進步、進步、無變化、及惡化、死亡的人數分別為11、13、4、2例和0、0例, 總有效率為93.3%, 對照組基本痊愈、顯著進步、進步、無變化、及惡化、死亡的人數分別為8、10、4、6、1、1例, 總有效率為73.3%;治療組療效好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不良反應 對照組出現1例皮疹, 觀察組出現輕度轉氨酶增高2例, 皮疹1例, 均未給予特殊處理, 停藥后恢復正常。余未見不良反應。
依達拉奉是全新且高效的抗氧化劑及自由基清除劑。研究證實依達拉奉可以消除自由基, 抑制脂質過氧化和血管內皮的腦損傷, 減輕腦水腫和腦組織損傷, 延緩神經細胞死亡、神經細胞的氧化損傷, 改善神經功能損害。在臨床研究中還證明了依達拉奉對血液凝固、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出血時間都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因此, 不必擔心出現出血風險,雖然其會對人體肝腎功能產生負作用, 但只要對肝腎功能定時定期的檢查, 出現狀況及時采取救治措施, 并不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所以, 在臨床上依達拉奉的應用是安全的。
綜上所述, 依達拉奉對氧自由基的消除有很好的效果,有效的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神經功能缺失情況, 且無明顯不良反應, 安全有效, 值得臨床應用。
[1] 秦曉改, 杜一民.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的薈萃分析.醫學綜述, 2010, 16(18):2964-2966.
2014-06-24]
455133 河南省安陽市安陽縣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