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寧
青光眼術中脈絡膜暴發性出血分析
胡寧
脈絡膜爆發性出血可發生于任何內眼手術, 是一種少見而又極嚴重的內眼手術并發癥, 預后極其不良, 自1980年國內報道以來, 后國內文獻陸續有病例報道[1], 本院1990~2013年共發生3例, 均為青光眼晚期在實施深層鞏膜咬切術中發生, 通過相關病例研究, 分析青光眼術中發生脈絡膜上腔出血的危險因素及其預防。
病例1、2:有共同點, 均為女性, 年齡分別為40、56歲, 都因診斷雙眼急性閉角型青光眼, 一只眼為絕對期入院,一只眼無感光、無高血壓、糖尿病等全身疾病, 入院后經青光眼藥物及抗炎藥物治療, 術前給予甘露醇靜脈滴注, 但眼壓并未控制到正常范圍。在術中完成手術結扎鞏膜預置縫線后, 患者訴眼痛、煩躁, 測眼壓T+3左右, 鞏膜瓣突起, 虹膜、玻璃體不斷溢出無法恢復, 眼球堅硬, 考慮脈絡膜爆發,立即用9號針頭從切口處玻璃體穿刺放液約3 ml , 緊急關閉切口, 大跨度縫合角鞏膜切口, 立即給予止血敏500 mg, 肌內注射, 立即請麻醉科給予鎮痛治療, 快速靜脈滴注20%甘露醇500 ml, 等待30 min以后將虹膜還納, 剪除脫出的虹膜和玻璃體, 切口處不嵌夾虹膜和玻璃體, 連續緊密縫合球結膜,術眼繃帶加壓包扎, 術后每日換藥1次, 給予止血, 球結膜下注射地塞米松, 充分散瞳孔, 14 d后, 前房出血, 以及脈絡膜出血逐漸吸收, 眼壓正常。2個月后前房出血, 以及脈絡膜出血都吸收。
病例3:手術, 男性, 年齡60歲左右, 診斷為雙眼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左眼絕對期), 在局部麻醉下行深層鞏膜咬切術, 打開前房時先作后鞏膜穿刺放液, 行深層鞏膜咬切后,見虹膜脫出, 玻璃體涌出, 晶體前移, 患者訴眼痛、煩躁, 考慮脈絡膜爆發, 立即結扎預置縫線, 虹膜難還納, 用9號針頭從切口處玻璃體穿刺放液約3 ml , 緊急關閉切口, 大跨度縫合角鞏膜切口, 立即給予止血敏, 以及降眼壓處理, 等待30 min以后將虹膜還納, 剪除脫出的虹膜和玻璃體, 切口處不嵌夾虹膜和玻璃體, 連續緊密縫合球結膜, 左眼繃帶加壓包扎, 術后每日換藥1次, 給予止血, 球結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充分散瞳孔, 出血后2~3周開放血+玻璃體腔灌切注, 一周后脈絡膜出血逐漸吸收。
病因和發病機理:本病確切病因不明, 發病機理不一,但多數學者認為, 血管本身的病變導致血液循環受阻, 毛細血管壁發生營養障礙, 甚至缺血壞死, 在此基礎上加之手術創傷, 使脈絡膜血管的破裂, 而發生爆發性出血[2,3]。根據國外報道, 靜脈回流受阻是此癥的又一因素, 如手術操作時,可阻斷靜脈回流。球后麻醉過量使眶壓升高壓迫渦靜脈, 意外的球后出血亦可壓迫渦靜脈, 造成靜脈回流受阻。而致出血。其危險因素包括:①系統因素:高齡、動脈硬化、高血壓、血液凝固功能障礙和糖尿病等;②眼球局部因素, 青光眼, 無晶體眼, 近視, 脈絡膜炎, 近期內炎手術, 一眼發生脈絡膜術后另一只眼;③術中危險因素, 不用腎上腺素的球后麻醉, 突然地眼壓下降, 玻璃體丟失, 術中高血壓, 青光眼引流閥的植入和使用絲裂霉素等, 尤其是術中的高眼壓, 術中眼壓下降, 持續低眼壓, 最容易導致脈絡膜的出血[4]。
應急處理:出現并發癥后的緊急處理應立即給予玻璃體穿刺、降眼壓、止血以及立即關閉傷口, 如眼壓繼續上升,應立刻行后鞏膜切開放血, 術后加壓包扎, 根據后期得到眼壓、前房、玻璃體出血情況, 如玻璃體出現無法吸收還可以行切開放血+玻璃體腔灌切注, 此3例患者, 都因為得到的及時的處理, 而避免的眼內容剜除或眼球的摘除。
術后雖脈絡膜爆發性出血極為罕見, 但后果嚴重, 除術中兇險外, 預后不良, 由上3例病例可看出, 在高眼壓時打開前房, 眼壓降低是發生該癥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術前充分評估患者的全身情況, 降壓, 調整血糖等, 對不配合緊張的患者可以給予鎮靜, 實施深層鞏膜咬切術前, 可以行前房穿刺放液, 達到理想眼壓在考慮進一步的手術治療。手術在切開后前房后要細致, 迅速結束手術, 盡快恢復眼內壓。
[1] 畢燈輝.脈絡膜上腔暴發性出血2例報告.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 1989(4):237-239.
[2] 葉秀英.后鞏膜切開治療脈絡膜暴發性出血.眼科新進展, 1987(2):31.
[3] 付振和, 陳穎.三聯手術在治療挫傷性晶體半脫位繼發青光眼中的應用.天津醫藥, 1999(27):312-313.
[4] 魏文斌, 楊文利, 王景昭.驅逐性脈絡膜上腔出血的手術處理.中華眼科雜志, 1998, 34(6):408-410.
2014-07-31]
610081 成都大學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