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華
FQ-PCR法在丙型肝炎病毒檢測中的價值研究
馬建華
目的研究探討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FQ-PCR)在丙型肝炎病毒檢測中的價值。方法90例進行丙型肝炎病毒檢測的人員為研究對象, 將其分別采用FQ-PCR法和酶聯免疫吸附反應(ELISA)進行檢測, 然后將兩種檢測方法的檢測結果進行比較。結果FQ-PCR法的陽性率及陰性檢測正確率均高于ELISA法, 且特異性及敏感性均高于ELISA法,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結論FQ-PCR法在丙型肝炎病毒檢測中的價值相對較高, 更適用于丙型肝炎病毒的檢測。
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酶聯免疫吸附反應;丙型肝炎病毒;檢測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關臨床研究較多, 其中關于病毒檢測的研究也并不少見, 而不同的檢測方法之間的檢測結果也存在明顯的差異, 而要做到早期有效檢測的目的, 找到檢測準確率較高的檢測方法則是必要的前提[1]。本文就FQPCR法在丙型肝炎病毒檢測中的價值進行研究, 現將研究結果分析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90例進行丙型肝炎病毒檢測的人員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48例, 女42例,年齡19~60歲, 平均年齡(41.5±5.9)歲, 最終確診結果為:丙型肝炎患者52例, 健康人員38例。
1.2方法 取90例研究對象的肘靜脈血進行檢測, 血液采集量為5.0 ml, 將其以離心機進行離心處理, 取上清液進行檢測, 分別以FQ-PCR法和ELISA法進行檢測, 然后將兩種檢測方法的檢測結果進行比較, 將兩種檢測方法的陽性率及陰性檢測正確率、特異性及敏感性分別進行統計及比較。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軟件包SAS6.0對數據進行處理,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FQ-PCR檢測方法結果中:52例丙型肝炎患者檢測陽性者52例, 陽性準確率為100.00%, 陰性0例, 陰性準確率為100.00%, 38例健康人員中檢測陽性者1例, 陰性者37例。本類檢測方法的特異性為37/38(97.37%), 敏感性為特異性為52/52(100.00%)。
ELISA檢測方法結果中:52例丙型肝炎患者檢測陽性者48例, 陽性準確率為92.31%, 陰性4例, 陰性準確率為9.62%, 38例健康人員中檢測陽性者4例, 陰性者34例。本類檢測方法的特異性為34/38(89.47%), 敏感性為特異性為48/52(92.31%)。
FQ-PCR法的陽性率及陰性檢測正確率均高于ELISA法,且特異性及敏感性均高于ELISA法, P<0.0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丙型肝炎在各類肝炎中所占比例雖然相對不高, 但是其臨床危害也不容忽視, 因此臨床對其重視程度也應進一步提升, 而要達到有效防控及治療的目的, 對于丙型肝炎的早期診斷則是必要的基礎與前提[2,3]。臨床中用于診斷的方法較多, 其中FQ-PCR法及ELISA法均是臨床中用于丙型肝炎診斷的有效檢測方法, 但是對于兩類檢測方法的細致研究仍相對缺乏[4], 因此對其進行進一步細致探討的價值較高。本文中作者就FQ-PCR法在丙型肝炎病毒檢測中的價值進行研究, 并與ELISA法的檢測結果進行比較, 比較結果顯示, FQ-PCR法更適用于丙型肝炎的診斷, 其對丙型肝炎的陽性率及陰性檢測正確率均相對更高, 同時特異性及敏感性也明顯更高。FQ-PCR法在對窗口期及治療監測更有價值。
[1] 鐘佩怡, 鄧常春, 陳麗萍, 等.HCV膠體金法與ELISA法在輸血前檢測丙型肝炎抗體中的效果比較.醫學檢驗與臨床, 2014, 14(1):28-29.
[2] 盧珍, 楊金軍.115 463例住院及門診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檢測結果分析.實用醫學雜志, 2013, 29(16):2757-2758.
[3] 陳中友.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酶聯免疫吸附法在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檢測中的應用.吉林醫學, 2013, 34(15):3000.
[4] 劉靜靜, 劉巧玲.化學發光法和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丙型肝炎病毒抗體的觀察與對比.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9):120-121.
2014-08-01]
112700 遼寧省鐵法煤業集團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