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青霞
監測胎兒纖維連接蛋白聯合宮頸長度在預測早產的作用
柯青霞
為了檢測中晚孕期產婦陰道分泌物的胎兒纖維連接蛋白(fFN)聯合經腹B超測量宮頸長度在預測早產的作用, 本文主要對近兩年于本院產檢門診就診或住院患者中有不規律宮縮, 或有早產高危因素的180例孕婦進行研究, 檢測其宮頸陰道分泌物中fFN, 同時B超測量宮頸長度, 追蹤其妊娠結局。
胎兒纖維連接蛋白;宮頸長度;預測早產
胎兒纖維連接蛋白是人體20余種纖維連接蛋白的一種,分子量為31000~335000的糖蛋白, 其分子形式比較多, 達到20種。這種蛋白來源比較多, 比如肝細胞、纖維母細胞、羊膜細胞、內皮細胞以及癌細胞等, 其主要分布的部位有孕婦血漿、羊水、絨毛膜間隙基質以及絨毛蛻膜連接部位, 對維持妊娠的順利進行有著特定意義。正常孕囊的黏附著床和胎盤形成與多種細胞外基質密切相關, fFN就是其中一種重要的細胞外基質。在整個妊娠期間的子宮蛻膜和介導胎盤的保護與相互黏附中, fFN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羊水以及孕婦的血循環中, fFN的含量比較豐富, 而且是一種復合物,由絨毛和蛻膜間的細胞外基質產生。另外, fFN可能和胎盤音的黏附、受精卵的種植等相關, 在蛻膜和絨毛之間的融合結束之后, 一般周期為24周, 都很少會測到fFN, fFN的含量不超過50 μg/L, 但是在近足月的時候, 其含量會逐漸升高。如果周期為24~34周, fFN不會超過50 μg/L時, 早產幾率較大。如今已有相關研究證明, 在正常妊娠早期, 蛻膜和絨毛膜的融合不夠緊密, 而且在懷孕24周之前, 對宮頸陰道分泌物進行檢測, fFN含量比較少。當蛻膜和絨毛在子宮下段出現分離現象時, 會使得fFN被釋放出來, 其原因之一為局部炎癥。一直到孕足月再次出現時, 其機理也許和孕晚期宮頸膠原組織重組、宮縮時引起的基底膜和胎膜滑動有著密切關系。
早產是目前圍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 其發生率為5%~15%,我國的發生率為6%~7%, 我國定義早產為妊娠滿28周甚至不足37周分娩的婦女, 在這個期間, 如果其新生兒出生體重為1000~2499 g, 而且其身體器官也不成熟, 則將被視為早產兒。在國外, 部分國家已經將早產定義為妊娠20~37周分娩者。早產兒與足月兒相比, 其存活率明顯低很多, 比較容易發生很多近期疾病, 比如敗血癥、腦室內出血、呼吸窘迫綜合征、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或者肺炎等。遠期并發癥包括神經系統發育障礙、腦癱、癲癇發作、視/聽障礙和非神經系統障礙等。早產的病因很多, 而其具體的發生機制尚不明確,因此給早產的防治帶來困難, 目前已知的早產的檢測方法很多, 如胎兒纖維連接蛋白、超聲測宮頸長度、C反應蛋白、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細胞因子等, 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催乳素, 游離雌三醇, 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IGFBP-1), 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亞硝酸根及環磷酸鳥苷。僅通過傳統手段, 判斷孕婦在37孕周是否發生早產分娩, 70%是失敗的;大部分被確定存在早產危險的患者都是足月分娩;通過傳統危險因素來鑒別, 僅僅有1/3最終發生早產。而根據循證醫學的相關證據分析, 如今已經明確了臨床價值的早產預測方法僅兩種, 即為超聲宮頸長度測量與陰道分泌物胎兒纖維連接蛋白檢測。因此積極預測和治療先兆早產是降低圍產兒病死率和傷殘率的關鍵。
1.1一般資料 近兩年于本院產檢門診就診或住院患者中有不規律宮縮, 或有早產高危因素的180例孕婦為研究對象, 年齡20~42歲。入選標準為:①孕周24~34周;②無陰道流血、24 h內同房、陰道檢查史;③宮口擴張≤2 cm,胎膜完整; ④無其他嚴重妊娠合并癥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前置胎盤, 妊娠合并心臟病、慢性腎炎、病毒性肝炎等;⑤單胎妊娠。
1.2方法 首先是標本采集法, 即孕婦取膀胱截石位, 窺陰器打開, 將宮頸暴露出來, 再在陰道后穹窿處放置無菌拭子10~15 s, 采集分泌物, 取樣之前沒有其他的陰道操作, 24 h之內沒有性交史。其次就是fFN測定方法, 采用北京熱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fFN試劑盒, 以UPT上轉發光免疫分析技術對fFN水平進行測定。然后在緩沖液中插入拭子頭, 并且將其充分混合10~15 s, 再在緩沖液中將fFN快速測試條下端插進去, 放置時間為10 min, 最后取出測試條, 進行判讀。如果fFN≥50 ng/ml, 則可將其視為陽性。而宮頸長度測量方法即采用腹部超聲波對子宮頸內口一直到外口的距離進行測量, 也就是宮頸長度。
1.3統計學方法 本文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先兆早產孕婦有180例, fFN陽性有76例, 其陽性率達到42.2%。另外, 62例出現了早產現象, 其早產率達到81.6%。和fFN陰性組相比,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陽性組在48 h內分娩的陰性預測值達到了100.0%, 且在7 d和37周內也已經分別達到了100.0%和84.8%。經腹超聲對受檢者進行測量, 其宮頸長度在不超過30 mm的情況下, 則視為異常。而在出現異常的病例中, 有26例出現早產現象, 達到了74.3%。與宮頸長度正常組(>30 mm)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有fFN陽性、宮頸長度出現異常的病例中,預測其出現早產現象的敏感性達到了80.8%。而特異性病例敏感性則達到了96.9%, 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則分別達到了95.5%和93.9%。
fFN可作為早產預測的一種客觀指標, 與宮頸長度的測量相聯合, 則可以將先兆早產孕婦的陽性、陰性預測準確率提高, 也可以將其早產預測準確率提高。如果孕婦為fFN陽性, 有早產風險, 臨床上應該對其進行積極干預, 而對于fFN陰性的孕婦則避免沒有必要的醫學干預。這樣不僅可以將孕婦的精神壓力減少, 也可以為醫院節省資源占用, 從而避免沒有必要的住院和檢測費用。準確預測和早期診斷, 識別高危孕婦和高危中會發生的早產者, 是減少早產及相應并發癥的關鍵, 也是減少過度治療的關鍵。
2014-05-30]
512026 廣東韶關市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