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娟 姚貴江
降鈣素原在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中的臨床價值
姜娟 姚貴江
目的探討在感染性與非感染性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中降鈣素原(PCT)對二者的鑒別診斷及對感染性SIRS患者病情的評價作用。方法123例臨床診斷為SIRS的患者, 隨機分為A、B兩組。A組為非感染組, B組為感染組。監測兩組患者血常規的白細胞總數、中性粒細胞比例、血小板計數、C反應蛋白值(CRP)、血清降鈣素原(PCT)。結果感染組血清PCT水平明顯高于非感染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傳統的炎癥指標相比, PCT可以作為鑒別感染性與非感染性SIRS的重要指標之一, 并對感染性SIRS作出病情嚴重程度評估、預后判定。
降鈣素原;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感染性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
全身炎癥反應綜合癥(SIRS)是指機體的一種炎癥反應,表現為自我破壞, 病情可呈持續放大、不能控制, 可使遠隔部位出現炎癥反應。膿毒癥(sepsis)是表現為SIRS, 由感染因素引起的。膿毒癥是當前臨床上最具威脅性的并發癥, 其高發病率、高病死率、高耗資和發病率持續增加的特點已經成為導致重癥患者死亡率增加的主體原因。
膿毒癥在隨著廣譜抗生素的應用、有創性診斷、有創性治療的增多、高?;颊呤中g機會的增多, 各種原因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等因素使其發生率不斷增加。為減少膿毒癥的發生, 減輕膿毒癥患者的病情, 早期診斷感染性SIRS、盡早采用有效抗菌素治療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認為, 與常用的傳統感染指標體溫、血常規白細胞計數、CRP等比較, 血清降鈣素原(PCT)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對感染性疾病的診斷更有價值, 且血清降鈣素原濃度與全身性感染的嚴重程度以及臨床預后明顯相關[1]。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2013年10月本院ICU收治的臨床診斷為SIRS的患者, 共123例。其中男68例,女55例, 年齡35~88歲, 平均年齡(69.83±15.24)歲。診斷標準參考1992年美國胸科醫師學會和危重病醫學會(ACCP/ SCCM)共識會議有關SIRS、膿毒癥的診斷標準[2], 其中有明確感染依據的SIRS患者入選感染性SIRS組, 其余病例列入非感染性SIRS組。SIRS診斷依據有(具備以下四點中的至少兩點):①體溫>38℃或<36℃。②心率>90次/min。③呼吸>20次/min或過度通氣, PaCO2<32 mm Hg(1 mm Hg =0.133 kPa)。④血白細胞計數>12×109/L或<4×109/L。將患者分為兩組:A組64例, 為非感染性SIRS, B組59例, 為感染性SIRS, 感染性SIRS尚需具備經實驗室或影像學、超聲學檢查, 結合臨床表現明確存在感染灶, 如三大常規血、便、尿化驗提示感染, 胸片或肺CT提示炎性滲出表現, 感染部位穿刺引流液為膿性, 感染部位標本及血標本培養呈陽性等。
1.2檢查方法 入選患者均行基本生命體征監測、胸片或肺CT檢查、腹部彩超、三大常規血、便、尿化驗、肝腎功能指標、血清CRP、PCT及血、尿、痰、引流物等細菌學培養。血清PCT測定采用酶聯熒光分析法(ELFA法), 靈敏度為0.05 ng/ml。CRP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 正常值<0.8 mg/dl。
1.3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進行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血清PCT水平在非感染性SIRS組與感染性SIRS組結果比較:A組(非感染性SIRS組)血清PCT水平正常或有輕微上升, B組(感染性SIRS組)血清PCT水平上升幅度明顯提高,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PCT可作為鑒別感染性與非感染性SIRS的重要指標之一, 見表1。
表1入選患者基礎情況及監測的炎性指標結果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例數平均年齡(歲)體溫(℃)WBC(×109/L)NEUT(%)PLT(×109/L)CRP(mg/dl)PCT(mg/ml) A組64 70.0±17.1236.6±0.7 7.1±2.271.3±9.9268±1464.28±4.77 0.10±0.190 B組5969.98±16.2337.3±1.110.2±4.9 75.9±13.6247±1354.87±4.790.34±0.70
感染性SIRS組按其病情嚴重程度及近期預后分為輕、重度。入院10 d內出現休克、膿毒癥、臟器功能不全、全因死亡的為重度。59例患者輕度28例, 重度31例, 具體情況見表2。
表259例不同程度感染性SIRS患者PCT結果
程度例數PCT(ng/ml)輕度280.34±0.70重度314.99±0.73
降鈣素原(PCT)是一種生理狀態下主要由甲狀腺C細胞分泌, 在體內外穩定性很好的降鈣素的前體蛋白, 在健康個體血清中含量非常低 (成人10~50 pg/ml), 幾乎檢測不到[3]。內毒素等細胞因子誘導下, PCT在2~3 h開始增加, 6~8 h快速升高, 12~48 h在血中濃度達峰值, 2~3 d后可回落至正常水平。在全身性感染的情況下, 甲狀腺以外的多種組織和細胞開始釋放PCT。一般PCT達到0.5 μg/L可認為感染存在[4,5]。有研究發現在膿毒性休克時, 血清中PCT濃度顯著上升, 其上升幅度與感染存在的嚴重程度成正相關[6]。有觀察報道認為對患者PCT的動態監測, 可及早認識到感染的嚴重程度、分析抗感染藥物治療效果, 指導抗生素的及時更換, 縮短住院時間[7]。 因臨床工作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對PCT指導感染診斷的特異性、敏感性不能一味認同, 有研究報告發現一些重癥感染患者并沒有隨著感染的加重血清PCT濃度明顯增高, 反而在某些非傳染性疾病中PCT指標可能升高。分析可能的原因與患者嚴重病情導致的營養狀況較差, 特別是老年患者對刺激的反應性降低有關[8]。因此, 臨床采用PCT指導感染患者的評價必須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 動態觀察患者的癥狀、體征、監測化驗結果及治療效果等因素使PCT的應用達到最大化。
[1] Castelli GP, Pognani C, Cita M, et al.Procalcitonin, C-reactive protein, white blood cells and SOFA score in ICU: 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of sepsis.Minerva Anestesiol, 2006, 72(1-2):69-80.
[2] 張勇, 朱述陽, 韓兆勇, 等.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變化及其與 C反應蛋白和降鈣素原的相關性研究.實用醫學雜志, 2011, 27(21):3863-3866.
[3] 馮亞群, 胡祥華, 梁亞勇.聯合檢測降鈣素原和超敏C反應蛋白對新生兒敗血癥早期診斷的臨床價值.實用醫學雜志, 2010, 26(9):1582-1584.
[4] Van Rossum AM, Wulkan RW, Qudesluys-Murphy AM, et al.Procaleitonin as an early marker of infection in neonates and children.Lancet Infect Dis, 2004, 4(10):620-630.
[5] Giamarellos-bourboulis EJ, Mega A, Greeka P, et al.Procalcitonin:a marker to clearly differentiate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and sepsis in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Intensive Care Med, 2002, 28(9):1351-1356.
[6] 黃偉平, 胡北, 江穩強, 等.血清降鈣素原對感染性休克病情程度及療效評估的價值.廣東醫學, 2012, 33(17):2083-2084.
[7] 勞永光, 黃慶, 宋小娟.降鈣素原指導 ICU危重患者抗菌治療的臨床價值.實用醫學雜志, 2012, 28(9):1479-1481.
[8] 曹秋梅, 傅研.血漿降鈣素原在危重患者中臨床應用的研究.中華全科醫師雜志, 2007, 6(7):411-414.
2014-07-18]
132001 吉林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