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成偉+梁慶文

新賓滿族自治縣把創建農村“黨建綜合示范村”作為提升全縣農村黨建工作整體水平的重要抓手,按照“建精品、抓示范、創特色、帶整體”的工作思路,通過重點培育、規范建設、創新提高,在全縣首批建設了40個具有時代鮮明特色的農村基層“黨建綜合示范村”,使黨建之花在滿鄉美麗綻放。
“創新思路”抓黨建
2013年年初,縣委書記王樹成提出在全縣開展“黨建綜合示范村”創建活動,通過典型引路、示范引導、輻射帶動的方式,全面提升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水平。縣委把“村級班子堅強有力、黨員素質全面提升、工作制度健全完善、村容村貌整潔美觀、各項規章制度健全、村風民俗積極向上、農村經濟持續發展”六項內容作為創建標準,建立了副縣級以上領導包鄉鎮、聯系村制度,45個縣直部門結對幫扶40個示范村,集中各部門資源,提供資金、項目、物資、信息、人才、技術支持,形成“縣領導定點抓、幫扶部門協助抓、鄉鎮書記親自抓、包村領導具體抓、村黨支部書記直接抓”的工作格局。
“先鋒旗幟”暖萬家
全縣40個示范村全都開展了“黨員服務群眾先鋒路”活動,600多名在家有能力的黨員找到自己的崗位,成為環境衛生保潔員、鄰里糾紛調解員、社情民意聯絡員、法規政策傳達員,走家串戶,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牽手群眾共奔富裕路。
縣委組織部在示范村中實行黨建工作項目化管理,圍繞基層黨建、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精心設計載體活動,共設項目40個。示范村黨員、干部積極參加以“爭當人居環境的建設先鋒、爭當產業發展的致富先鋒、爭當文明鄉村的和諧先鋒;黨組織工作講規范、講服務、講發展;共同創建文明鄉村、和諧鄉村、美麗鄉村”為主要內容的“三爭三講三創建”活動。2013年,縣委組織部組織示范村村民評選出40多名“百姓心中最親共產黨員”,樹起共產黨員的先鋒旗幟。
“美麗鄉村”亮山鄉
縣委把建設“美麗鄉村”作為創建活動的突破口,40個村在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幫扶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開展村莊巷道硬化亮化、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村屯綠化美化等工作,同時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已累計投入5000多萬元,極大地改善了農村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
“黨建綜合示范村”創建活動的開展不僅改善了人居環境,農民綜合素質也得到了提升。如今,各示范村中,打架斗毆、賭博、無理上訪等不良陋習和風氣逐漸消失,農民在閑暇之余到文化廣場跳健身舞、扭秧歌,學習致富信息和農業科技知識已成為生活的新風尚。
“產業發展”奔小康
縣委堅持圍繞黨建抓發展,引導扶持農民發展致富產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細辛種植是北四平鄉楊樹村傳統產業項目,但山地細辛種植不能重茬。2013年,村黨支部組織村民建立平地種植基地,黨支部成員帶頭進入基地,引導黨員、致富能手、群眾參與進來,成立中草藥材合作社,提供產、供、銷服務,基地規模達到了230畝。村黨支部還積極探索富民新路子,帶領黨員群眾去外地學習種植大榛子,黨支部書記張志龍率先種了50畝。
紅廟子鄉南四平村黨支部采取黨員、干部帶頭集資入股的形式,先后投產綠色山野菜、玉米速凍深加工等項目,并幫助全村肉雞養殖戶轉型,從外地引進500只新品種雞雛進行先期試驗,目前長勢良好。
永陵鎮赫圖阿拉村采取黨員干部帶頭、村集體控股、村民自愿入股的方式發展“農業觀光采摘園”,已完成230畝采摘園一期項目,形成了村集體和群眾共同致富的產業格局。
2013年,40個“黨建綜合示范村”圍繞種植業、養殖業和特色產業累計投入資金6935萬元,基本達到了村村有自己的產業項目,村集體經濟得到了發展壯大。“黨建綜合示范村”創建活動使新賓縣2萬余戶、8萬多農民直接受益,基礎設施、人居環境、村容村貌、產業發展等發生了今非昔比的變化,一個以“黨建綜合示范村”建設為主線的農村黨建工作格局已經形成。(作者單位:新賓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