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
(貴州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
滑坡區原始地貌為單斜緩斜坡地形,自然坡度14°~25°。滑坡分布范圍為K55+110~K55+460段,其主滑方向約306°,滑坡沿線路長約350m,主滑方向長約140m。面積約31 600m2,據監測數據顯示,滑面一般埋深15~18m,最大埋深約20m,滑體總體積約53萬m3,滑體平均厚度約16m,屬大型中層滑坡。滑坡體由含碎石粉質粘土及全、強、中風化粉砂質泥巖夾泥巖組成。
該路段右側坡體覆蓋層由坡積成因的含碎石粉質粘土組成,多為可塑狀,自然狀態下穩定性較差;同時下伏基巖為粉砂質泥巖夾泥巖,受構造影響強烈,節理裂隙很發育,巖體極破碎,巖石極軟,力學強度低,遇水極易軟化。
場區整體為一單斜坡地形,地下水及地表水補給范圍廣,含水層厚度大,隔水層埋藏深,受季節影響小,雨水下滲長期富集,坡體內地下水極為豐富,土體及巖體長期處于飽水狀態,抗剪強度降低,為潛在不穩定斜坡。
坡體本身處于極限平衡狀態,路基拉槽開挖卸荷臨空,使坡體前部失去約束,減小了坡體的抗滑力,破壞了坡體的自然平衡條件,穩定性降低,坡體在自重作用下向臨空面蠕動開裂變形。地下水沿裂縫不斷向深部滲透,進一步軟化深部巖體,巖體抗剪強度降低。
根據對滑坡的地質災害勘察成果表明,滑坡為土質滑坡,滑體物質由人工填土和含砂粉質粘土組成,局部夾卵礫石層,滑帶以土巖界面為主,滑面呈折線型。相應的計算方法選取折線滑動法(傳遞系數法,見圖1),計算公式如下
圖1 傳遞系數法計算說明圖
式中:Fs為滑坡穩定性系數;ψi為傳遞系數。Ri為第i計算條塊滑體抗滑力,kN/m;Ti為第i計算條塊滑體下滑力,kN/m;Ni為第i計算條塊滑體在滑動面法線上的反力,kN/m;ci為第i計算條塊滑動面上巖土體的粘結強度標準值,kPa;φi為第i計算條塊滑帶土的內摩擦角標準值,°;li為第i計算條塊滑動面長度,m;αi為第i計算條塊地下水流線平均傾角,一般情況下取浸潤線傾角與滑面傾角平均值,°,反傾時取負值;Wi為第i計算條塊自重與建筑等地面荷載之和,kN/m;θi為第i計算條塊底面傾角,°,反傾時取負值;Pwi為第i計算條塊單位寬度的滲透壓力,作用方向傾角為αi,kN/m;i為地下水滲透坡降;γw為水的重度,kN/m3;Viu為第i計算條塊單位寬度巖土體的浸潤線以上體積,m3/m;Vid為第i計算條塊單位寬度巖土體的浸潤線以下體積,m3/m;γ為巖土體的天然重度,kN/m3;γ'為巖土體的浮重度,kN/m3;γsat為巖土體的飽和重度,kN/m3;Fi為第i計算條塊所受地面荷載,kN。
滑坡為不涉水滑坡,屬地震烈度Ⅵ度區,計算工況包括:天然工況和暴雨工況。
(1)重度
天然工況下地下水位以上取天然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飽和重度,飽和工況下取考慮滑體全飽和,取飽和重度。
(2)抗剪強度參數c、φ值
該滑坡屬復活型滑坡,強度指標取值介于直接快剪值與殘余值之間。
按上述原則,滑坡在天然工況下穩定系數Fs取值宜在0.95~1.05之間,選取Ⅰ—Ⅰ'、Ⅱ—Ⅱ'兩條剖面聯合反演求參,(給定粘聚力C或內摩擦角φ,再反求另一值),反分析計算結果見表1。
表1 反分析計算成果表
根據反算結果,結合試驗值綜合取值。
(3)地下水
根據滑坡區內水文地質條件,Ⅰ—Ⅰ'剖面由于滑床平緩,易積存在滑體內形成統一地下水位。Ⅱ—Ⅱ'剖面滑床坡度陡,難以在滑體內形成穩定水位,但因滑床位置低,通常為地下水徑流區,滑帶土呈飽和狀。Ⅲ—Ⅲ'剖面滑床坡度大,也無穩定水位。
計算穩定時,Ⅰ—Ⅰ'剖面在天然及暴雨工況下宜考慮地下水作用,抗剪強度參數均取飽和值;Ⅱ—Ⅱ'剖面在天然工況下不考慮地下水作用,暴雨工況下宜考慮地下水作用,抗剪強度參數均取飽和值(天然狀態下,作為地下水徑流區,滑帶土飽和),Ⅲ—Ⅲ'剖面在天然工況及暴雨工況均不考慮地下水作用,但抗剪強度參數分別取天然及飽和值,暴雨工況下考慮土體飽和影響。
(4)地表荷載
Ⅰ—Ⅰ'剖面條石堆載高度普遍為3.50m,考慮條石間空隙,按22kN/m3計,荷載3.5×22=77(按 75kN/m2取值),Ⅱ—Ⅱ'、Ⅲ—Ⅲ'剖面基本無堆載,不考慮地表荷載。計算參數綜合取值見表2。
表2 穩定性計算參數取值表
在天然工況下,滑坡穩定系數0.95~1.14,即滑坡大部分仍處于不穩定狀態,局部停止滑動,而在暴雨工況下,滑坡處于不穩定~欠穩定狀態。
滑坡部分穩定性低,目前仍處于強變形階段,隨著滑坡的變形破壞,逐步牽引后部邊坡的變形,在暴雨條件下,還可能產生大規模滑動。
為了防止水對邊坡的沖刷,在第三級平臺設置排水溝,共長230.0m;坡口線外的裂縫必須采用粘土進行封閉,防止地表水從裂縫中侵入滑體內,工作量由現場有關方面據實計量。
(1)支擋
在路基中線右側48.85m處,即第三級平臺設置全埋式抗滑樁。抗滑樁設計。
A型抗滑樁長21m,共8根,截面尺寸3m×4m,樁間距7m;
B型抗滑樁長20m,共6根,截面尺寸2m×3m,樁間距6m;
C型抗滑樁長18m,共12根,截面尺寸1.8m×2.4m,樁間距6m。
(2)清方及坡面防護
對邊坡進行局部清方減載,并且在第三級平臺設計一個6m的平臺,便于抗滑樁的施工。邊坡防護第一級坡率為1∶1,采用框架錨桿護坡,第二、三級坡率為1∶1.25采用噴播植草灌護坡,第四級坡率為1∶1.5,采用植香根防護綠化。
(3)回填反壓
為了防止邊坡滑坡進一步的發展和施工抗滑樁過程中安全,在已經開挖的路基中采用回填反壓。此方案已經在緊急會議中形成了紀要,并且要求立即進行施工。
滑坡治理工程應有機地結合滑坡監測工作進行,在滑坡治理過程中及實施治理工程后一定時間內,均需加強對滑坡體的變形監測,在滑坡周界及滑坡體內建立有效的監測網點,在指派專業技術人員開展滑坡變形監測,做有效預警預報,確保運灰路工程的施工安全及運行安全。
綜上所述,邊坡的邊坡穩定性分析與防護加固是工程建設的重要環節,其關系著工程的建設與安全運行,是影響工程進度和投資的關鍵因素,因此必須結合工程特點,提出相應的邊坡穩定性分析與防護加固方案,最后綜合考慮施工方法和經濟條件,選擇便于實施的加固治理方案。
[1] 劉金龍.邊坡穩定性及路堤變形與破壞機理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007,(7):67-68.
[2] 何紅前.層狀黃土高邊坡穩定性分析及防護優選決策研究[D].長安大學,2006,(7):23-24.
[3] 張社榮.彭敏瑞.巖質邊坡穩定性分析方法及工程應用[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7,(3):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