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巍
我是江蘇省無錫市惠山街道金馬社區的一名社區干部。近日,在走訪離退休干部時,我有幸結識了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離休干部包宗正老人。在包老簡陋的住所里,他回憶了自己在抗美援朝期間的經歷,講述了深藏在心底多年的一些故事。
“返部”與“歸隊”
包老說,有一次,他所在的部隊接到上級命令,要求部隊緊急趕到30華里外的戰斗前線。他們立即動身,連夜急行軍趕路。時間緊迫,部隊來不及休息,許多戰士的腳底都磨出了血泡,但頑強的意志支撐著他們繼續前行。由于行軍過快,在到達前線后,首長發現有16名戰士走丟了。經過多方打聽,才得知這16名戰士被扣押在朝鮮人民軍的一支部隊里。連指導員立即派僅有的文化干部包老作為臨時“外交官”,前去接回我們的戰士。經交涉才明白,原來,朝鮮方面誤把這16名戰士當成了逃兵,于是就扣押了他們。包老當即解釋說:這些戰士個個都是優秀的軍人,他們肩扛重機槍,又幫助其他同志提行李,連夜的疾行使得他們沒能跟上隊伍。經過這番解釋,朝鮮方面同意包老帶走這16名戰士。
在辦理交接手續時,包老作為負責人,要留下字條作為憑證,于是包老就在文書上寫下:16名戰士返部。這時,朝鮮方面卻不同意了,爭辯道:“這16名戰士又不是來訪問,又不是來學習,怎么能叫‘返部呢?”大敵當前,時間就是生命,部隊還等著這16名戰士早點回去,沒有時間在這里爭辯,于是包老急中生智,將“返部”改為“歸隊”,這場爭執順利地解決了。包老感慨地說:“外交辭令要慎之又慎,漢語的博大精深能使我們成功化解許多危機。”
嚴守紀律
包老這樣描述當時的艱苦條件:那時候,真是白天槍林彈雨,夜晚血雨腥風。寒冬的夜晚,氣溫低至零下40攝氏度,食物短缺,同志們就著雪吃壓縮餅干,從來都是和衣而睡,隨時準備戰斗。
在一個寒冷的深夜,包老陪同聯絡員在部隊間傳達命令時,在樹林中迷了路。他們看到不遠處有一戶朝鮮居民,就打算暫且住下,天亮再找部隊。當時,志愿軍部隊明確規定嚴禁私進民宅,在當時惡劣的天氣情況下,包老用朝鮮語提出的請求也只是:“阿粗瑪(大嬸),可以在你家外面的牛棚草堆邊借住一宿嗎?天亮就走。”
讓美國人灰頭土臉
在嚴酷的戰爭中,中美雙方都會有士兵被對方俘虜。一次交換戰俘的情景,讓包老至今記憶猶新。
那天,雙方準時于上午9點來到交換地點。我方早已布置好場地,拉起橫幅,上面寫著“祖國懷抱”四個大字,意在歡迎被美軍俘虜的戰士們回到祖國的懷抱。此時,美方用戰車荷槍實彈地押著我們的戰士來到場地中央,而我方則是給被我俘虜的美軍士兵穿上整潔的衣服,讓其自行走到交換場地。我方回歸的戰士一個個激動得號啕大哭,高喊著“祖國萬歲”、“打倒美帝國主義”等口號。對此,美方大為不滿,找到中方代表交涉說:“為什么你們的戰士每次回去,都要大喊打倒我們呢?”我方代表義正詞嚴地回答說:“這還用問嗎,為什么你們的戰士回去的時候不罵我們?那是因為我們優待俘虜,而我們的戰士在你們那里受到了虐待!”美方代表啞口無言。
1953年,在我志愿軍的英勇作戰和頑強斗爭下,美方被迫提出簽訂停戰協定,歷時三年的抗美援朝戰爭終于結束。包老回憶說,1953年7月27日在板門店簽訂協定時所用的簽字廳,是由朝鮮負責平整土地,中方負責搭建房屋,韓國負責安裝門窗玻璃,美方負責安裝電線。由于戰場上的失利使得美方深感恥辱,于是在簽訂協定那天,美方用飛機在板門店附近投放巧克力、面包等食品,企圖誘使志愿軍戰士撿拾,使中方出丑。但是,志愿軍戰士個個昂首挺胸,視若不見,表現出來的錚錚傲骨又一次讓美國人汗顏。最終,美方灰頭土臉地簽下了停戰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