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語
本期的四位作者均來自西南大學附中,其中陳海亮、茍曉東、劉秋娟是還不到而立之年的青年才俊。他們述而有作,發而有中,其文可觀可喜。陳海亮老師采用近似對讀法,對《詩經·氓》進行了歷時比較和跨文化比較研究,既有助于我們重新認識《氓》的敘事結構和主人公的心路歷程,更鮮明地揭示了中國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與西方剛烈猙獰的“酒神精神”的不同。兩者孰優孰劣,發人深思。茍曉東老師具有哲學的慧根和功底,將《紅樓夢》“葬花吟”由通常解讀的傷春悲秋提升到生命境界和宇宙境界,其中蘊含的希緒弗斯式的困境更能引發讀者普遍的共鳴,使“葬花吟”別具一種余音繞梁之美。劉秋娟老師擘肌分理,深入剖析了唐朝妒婦現象產生的社會根源,為我們觀照唐朝社會提供了一個頗為獨特的視角。其所采用的文史互證法,乃陳寅恪先生《元白詩箋證》之遺響。在學術分工越來越瑣細的今天,要避免盲人摸象之憾,文史互證法不失為一條坦途。張愛明老師已過不惑之年,其文洞明世事,練達人情,對《三國演義》中“楊修之死”作了別具一格的解讀?!白髡呶幢厝?,讀者未必不然”,深度閱讀應該是以讀者為主體的創造性活動。
——張愛明(西南大學附屬中學高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
摘 要:法家用術講究“藏諸胸中潛御群臣”,而楊修不識時務,在為曹操近侍送葬時指而嘆曰:“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這句話一針見血地揭穿了曹操設局的陰險毒辣,使其陰鷙的性格暴露在稠人廣眾之下,“褫其華袞,露其真相”,讓曹操惱羞成怒,耿耿于懷,引發了曹操的殺機。
關鍵詞: 《三國演義》 楊修之死 法家 韓非 術
《楊修之死》是中學語文教材中選自《三國演義》的名篇。關于楊修為什么會被曹操殺掉的問題,歷來論者甚夥。本文擬從法家用術的角度給出一個全新的解釋。
楊修為什么會被曹操殺掉?我們在課堂討論時往往得出這樣的結論:曹操心胸狹窄,嫉賢妒能;楊修恃才放曠,目中無主。其實這樣的結論是根本站不住腳的?!度龂萘x》雖秉持擁劉反曹的基本價值取向,刻意把曹操塑造成陰險殘忍的亂世奸雄,但由于曹操在歷史上留下的背影實在太高大偉岸,該書也較為客觀地表現了曹操的一些高貴品質,如求賢若渴、知人善任、察納雅言、胸懷寬廣等。因而,《三國演義》中的曹操絕非一個簡單的扁平型人物,而是一個性格豐滿復雜的渾圓型人物。該書第二十二回寫袁紹起兵討伐曹操,命書記陳琳草成一篇檄文,歷數曹操之惡,將曹操罵得狗血淋頭,并辱及祖父,“操見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不覺頭風頓愈,從床上一躍而起”。而曹操打敗袁紹后是如何對待陳琳這個死敵的呢?我們且來看看小說第三十二回的一處細節:
眾將請曹操入城。操方欲起行,只見刀斧手擁一人至,操視之,乃陳琳也。操謂之曰:“汝前為本初作檄,但罪狀孤可也,何乃辱及祖父耶?”琳答曰:“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耳?!弊笥覄癫贇⒅?;操憐其才,乃赦之,命為從事。①
對陳琳不僅不殺,反而深愛其才,委以重任,足見曹操的雅量高致。小說第三十回還記有“曹操焚牘”的故事:
操獲全勝,將所得金寶緞匹,給賞軍士。于圖書中檢出書信一束,皆許都及軍中諸人與紹暗通之書。左右曰:“可逐一點對姓名,收而殺之?!辈僭唬骸爱斀B之強,孤亦不能自保,況他人乎?”遂命盡焚之,更不再問。②
連這種懷有二心、吃里扒外的奸細都能設身處地地加以體諒,一個露才揚己的楊修又何足介懷呢?曹操善待陳琳和“內鬼”的事例,足可看出其“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寬廣胸懷。楊修和曹操之間還有著不錯的私誼?!妒勒f新語·捷悟》記有一個曹操和楊修斗智的故事:
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修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魏武謂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別記所知。修曰:“黃絹,色絲也,于字為絕;幼婦,少女也,于字為妙;外孫,女子也,于字為好;臼,受辛也,于字為辭:所謂絕妙好辭也?!蔽何湟嘤浿?,與修同。乃嘆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雹?/p>
可見曹操與楊修私交深厚,對楊修是極為欣賞、佩服的。曹操求賢若渴,唯才是舉,加之胸懷寬廣,不計仇隙,斷無因楊修自作解人、擅解“雞肋”一事而將其無情誅殺之理。至于說楊修“恃才放曠,目中無主”,楊修固然恃才放曠,但他對曹操是絕對忠誠的。《三國演義》第六十回寫張松初到許都欲向曹操獻上西川地圖時,因形象猥瑣,言語無禮,備受曹操冷落,而此時楊修與張松長談,互斗機鋒,發現其過目不忘、見識超群,遂立即求見曹操,懇求其禮待張松,差點就成全了張松一番美意。
既然如此,那么曹操為什么必欲除楊修而后快呢?我們且來回顧一下文中楊修與曹操之間的幾個過節:
操嘗造花園一所;造成,操往觀之,不置褒貶,只取筆于門上書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曉其意。修曰:“‘門內添‘活字,乃‘闊字也。丞相嫌園門闊耳?!庇谑窃僦?,改造停當,又請操觀之。操大喜,問曰:“誰知吾意?”左右曰:“楊修也?!辈匐m稱美,心甚忌之。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寫“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頭。修入見之,竟取匙與眾分食訖。操問其故,修答曰:“盒上明書‘一人一口酥,豈敢違丞相之命乎?”操雖喜笑,而心惡之……
操第三子曹植,愛修之才,常邀修談論,終夜不息。操與眾商議,欲立植為世子。曹丕知之,密請朝歌長吳質入內府商議;因恐有人知覺,乃用大簏藏吳質于中,只說是絹匹在內,載入府中。修知其事,徑來告操。操令人于丕府門伺察之。丕慌告吳質,質曰:“無憂也。明日用大簏裝絹再入以惑之。”丕如其言,以大簏載絹入。使者搜看簏中,果絹也,回報曹操。操因疑修譖害曹丕,愈惡之。
操欲試曹丕、曹植之才干。一日,令各出鄴城門;卻密使人分付門吏,令勿放出。曹丕先至,門吏阻之,丕只得退回。植聞之,問于修。修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擋者,竟斬之可也?!敝踩黄溲浴<爸灵T,門吏阻住。植叱曰:“吾奉王命,誰敢阻擋!”立斬之。于是曹操以植為能。后有人告操曰:“此乃楊修之所教也。”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修又嘗為曹植作答教十余條,但操有問,植即依條答之。操每以軍國之事問植,植對答如流。操心中甚疑。后曹丕暗買植左右,偷答教來告操。操見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時已有殺修之心。今乃借惑亂軍心之罪殺之。④endprint
由于《三國演義》是宋元話本小說之集大成,帶有很深的話本小說的痕跡,羅貫中在對此書進行整理、加工時對很多問題未曾深究,顯得見識并不高明?!伴T上題‘活字”,“一人一口酥”,其事無傷大雅,非但不足以使曹操心生嫌惡,反而會使曹操倍感親近,畢竟曲高和寡會讓人感到落寞,唱獨角戲實在太沉悶無趣了。至于在立世子的問題上,楊修為曹植出謀劃策,使曹植多次出盡風頭,智蓋曹丕,更不會引發曹操的殺機。曹操如果真想立愛子曹植為世子,“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他是巴不得有楊修這樣一個智慧超群、忠心耿耿的謀士來輔佐曹植的。他后來不是留下了老謀深算的司馬懿輔佐曹丕嗎?楊修告密誤中吳質調包計一事倒是犯了疏不間親的錯誤,但還不至于使他成為曹操的心腹大患。真正讓曹操恨之入骨、必欲伺機除之的原因應是下面這樁大過節:
操恐人暗中謀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币蝗?,晝寢帳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蓋。操躍起拔劍斬之,復上床睡;半晌而起,佯驚問:“何人殺吾近侍?”眾以實對。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為操果夢中殺人;惟修知其意,臨葬時指而嘆曰:“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⑤
“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這句話一針見血地揭穿了曹操設局的陰險毒辣,使其陰鷙的性格暴露在稠人廣眾之下,“褫其華袞,露其真相”(魯迅),讓曹操惱羞成怒,耿耿于懷,引發了曹操的殺機。
中國古代統治者都是慣用陰謀權術的高手。所謂術,按照韓非的說法,就是“藏諸胸中潛御群臣者”,那是絕對不能讓旁人窺破的?!俄n非子·內儲說》中有這樣一則寓言:
商太宰使少庶子之市,顧反而問之曰:“何見于市?”對曰:“無見也?!碧自唬骸半m然,何見也?”對曰:“市南門之外甚眾牛車,僅可以行耳?!碧滓蛘]使者:“無敢告人吾所問于女。”因召市吏而誚之曰:“市門之外何多牛屎?”市吏甚怪太宰知之疾也,乃悚懼其所也。⑥
商太宰用術非常高妙,既能使群下覺得自己明察秋毫,從而戰戰兢兢,恪盡職守,又讓群下對自己產生一種“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神秘敬畏感。商太宰用術的成功還得靠文中少庶子的默契配合,這實際上上演的是一出雙簧戲。曹操本欲借“夢中殺人”震懾刺客,但楊修不識時務,偏偏揭穿了曹操的把戲,既使曹操有被當眾扒光衣服的羞辱感,又讓曹操以后在玩弄權術時不得不有所忌憚,所以曹操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伴君如伴虎,為官者應時時警醒自己“難得糊涂”,這是中國古代官場苦澀的智慧!
①②④⑤ 《三國演義》,岳麓書社1991年版,第175頁,第164頁,第385頁,第386頁。
③ 《世說新語》(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386頁。
⑥ 《韓非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35頁。
作 者:張愛明,漢語言文學學士,西南大學附屬中學高級教師,語文教研組組長,全國優秀教師,長期致力于文本細讀研究。
編 輯:趙紅玉 E?鄄mail:zhaohongyu69@126.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