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尼克·鮑曼 郭育青

來自瑞士的全景攝影師多米尼克·鮑曼(Dominik Baumann)是全景攝影的狂熱愛好者。在山區峽谷中距離谷底僅100米的空中,在疾馳的法拉利賽車中,他都拍過全景照片。他最近的一次瘋狂舉動,是在一架正在做飛行表演的戰斗機上拍全景。他的目標是:不但要拍到飛行員視角的全景照片,更要拍到周圍美麗的景色。
瑞士空軍的PC-7特技飛行編隊,是瑞士空軍的形象大使,也是國際上最為著名的飛行特技表演隊之一,經常做出精妙絕倫且令人賞心悅目的特技飛行表演。近距離飛行表演需要飛行員具備高超的飛行技術以及過硬的心理素質,所以只有那些天天都開著F/A-18大黃蜂飛機的專業空軍飛行員才能夠勝任。PC-7飛行編隊會在周末進行公共表演,總能吸引許多來自國內外的航空愛好者。2013年8月,PC-7贏得了最具分量的航空軍事表演大獎—皇家大獎(Royal International Air Tattoo,舉辦地在英國),該獎項也被稱作侯賽因大獎,旨在表彰全球最為頂尖的特技飛行表演團隊。
大概兩年前,我受瑞士空軍之托,獲得了一次拍攝航空飛行表演隊的機會,在阿爾卑斯山脈上空拍攝了起飛、特技表演和降落整個過程的全景照片。這是一個艱巨的拍攝任務,因為除了要拍攝到既定目標,還要思考如何增加照片的視覺沖擊力,如何讓照片更有趣。
關于拍攝
在地面上拍攝全景照片要采用超廣角鏡頭或者魚眼鏡頭,圍繞著光學節點旋轉拍攝。攝影師通常還會采用特殊的全景云臺來保證拍攝的精確性。在相對靜止、人流量較少的環境中,全景拍攝的成功率較高,但是對于我此次的拍攝環境,以上提到的理想拍攝條件都不具備。我被限制在飛機駕駛艙內,空間也就比浴缸大一點點。在這里無法使用三腳架,飛機做動作的時候,拍攝也會變得十分危險,萬一(器材滑落)打破了氧氣罩,后果不堪設想。在座艙中,我不得不穿著全套飛行服裝,佩戴氧氣面罩及安全手套。這些都使操作相機變得十分困難。另外,在駕駛艙內拍攝,光線千變萬化,再加上飛行速度實在是太快了,窗外的景色瞬息萬變,準確選擇曝光參數和控制快門速度對我都是很大的考驗。
我不僅想拍攝獨一無二的駕駛艙內的全景,還想要畫面中有一些地標性建筑或風景,例如蘇黎世城、阿爾卑斯山脈中的馬特洪峰等。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飛機需要在這些地標上空進行低空飛行并做出特技動作。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飛行高度越低,高速飛行引起的舷窗外的視差(先后拍攝的畫面出現錯位—譯者注)也越大。在以402.3千米/小時的速度飛行時,即使在很短的時間內,相機相對于地面的位移都很遠,而且在一些天地大回轉的動作中,相機轉,飛機也在轉,這就使不同圖片素材中舷窗外的景色可能是相近的,這些都會給后期圖像拼接帶來很大困難。在與飛行員溝通后,我們在飛行速度、飛行高度以及特技動作這三個要素之間互相做出了妥協,才將困難降到最低。
為了拍攝這些驚人的照片,我必須事先進行演練。在測試飛行中,我發現在駕駛艙中手動拍攝極其困難,尤其是在飛機以305.8千米/小時的速度向下俯沖和飛機做天地大反轉的動作時,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最終決定采用Roundshot VR全景電動云臺進行拍攝(Roundshot是瑞士的一家久負盛名的電動云臺廠家,其產品集剛度、便攜性、可靠性于一身,是電動云臺中的典范之作—譯者注)。這個設備能在6秒之內旋轉一周,拍攝8張圖片。為了保證操作的可靠性,我還特地定制了一個配備巨大按鈕的快門遙控器。
拍攝中,我使用佳能EOS 5D Mark III,搭配一只改口的尼康10.5mm魚眼鏡頭,沒有使用獨腳架,更沒有三腳架。至于最終采用的方法,你們也都猜到了吧,我是手持電動云臺進行拍攝的!
后期制作的考慮
鑒于天空中的大光比環境,我全部采用了RAW格式進行拍攝,以期獲得最大的寬容度和后期調整空間?;氐降孛婧螅揖驼归_了制作流程。
對于待拼接的照片,我會采用Adobe Lightroom進行前期的圖像修飾,批量完成修正曝光、高光陰影的關系、降噪、去色邊、銳化等操作。我沒有工夫去對色彩還原做太多工作,但是建議讀者如果有條件,最后能在這一步中順帶完成色彩校正工作,這對圖像的輸出效果極為有利。
在Lightroom中,為了充分利用RAW文件的信息,我會將圖片做成若干個虛擬副本(虛擬副本是Lightroom的一個后期制作功能,能夠將同一個圖像按照不同的調節參數渲染輸出—譯者注)。針對每一個虛擬副本分別有針對性地調節亮部、中間調和陰影,這將有助于圖片拼接。
圖像拼接工作,我選擇了PTGui軟件(PTGui是Helmut Dersch公司的多功能全景制作工具的一個用戶界面。Panorama Tools是目前功能最為強大的全景制作工具,但是它需要用戶編寫腳本命令才能工作。而PTGui通過為全景制作工具Panorama Tools提供可視化界面來實現對圖像的拼接,從而創造出高質量的全景圖像—編者注)。由于這里采用了虛擬副本,拼接將分組進行。針對不同的虛擬副本,我可以利用前一組生成的工程文件直接進行拼接。經過這一步的操作后,我就能得到若干個全景照片,有的高光合適,有的暗部理想。另外,我會利用Photoshop中的蒙版、通道計算等方法完成高光、中間調、陰影的合成。目的是擴展圖像的動態范圍,改善局部對比度,使之更加接近人眼的視覺感受。對于一些拼接瑕疵我也會用軟件中的蒙版、圖章等工具進行修正,讓拼接痕跡徹底消失。
在圖像輸出前,我會進行銳化操作,這里推薦Nik Software推出的Sharpener Pro銳化濾鏡。如果在不同的終端上看圖,我還會進一步做色彩空間的變換以保證色彩的豐富性和真實性,但在這里就省略了,因為拍攝時沒有做色彩管理。
在阿爾卑斯上空
飛行當天,一個由9架飛機組成的飛行表演編隊從瑞士小鎮杜本道夫(Dübendorf)起飛了,我坐在領航機的駕駛艙內。這個編隊首先飛向附近的蘇黎世上空,在蘇黎世湖上空做了一些特技動作,隨后又飛往阿爾卑斯山脈。我在座艙內目睹了阿萊奇冰川、馬特洪峰及其他幾座山峰的壯美景象。我的目標是:不但要拍到飛行員視角的全景照片,更要拍到周圍美麗的景色。
飛行前照例要進行周密的準備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查看當日的天氣情況,尤其是空中的能見度信息。對于飛行表演來說,能見度不能小于某個限定值,對于360°全景來講,我當然希望能見度越高越好。天空中有些云彩對于拍攝是很有幫助的,不僅會提高畫面的美觀度,也會給拼接帶來便利,總之,天氣對于飛行表演實在是太重要了。整個表演,編隊展示了12組特技動作。在與領航員馬丁·維特(Martin Vetter)上尉交流后,我們找到了最適宜拍攝全景照片的時機,然后在每個最佳時機到來之際完成拍攝。
水平飛行拍攝時,下方就是美麗的阿爾卑斯山脈。PC-7飛行編隊的指揮官沃納·霍夫曼(Werner Hoffmann)上校坐在前方駕駛艙內,負責操控整個飛機,我坐在他的后方—非常狹窄的副駕駛倉內。我們正飛往瑞士南部的Glarner山,在到達目的地之前,飛行員突然以接近70°的角度做飛升動作,這個瞬間的加速度達到了5g(1g=9.8m/s2),我甚至能感受到大腿中血液的流動。就在那個時候,我操控云臺開始拍照。
第一張的拍攝位置很重要。我首先選擇拍攝背對著自己的那部分,因為那里的山脈更加靠近飛機,否則拼接就會遇到問題。拍攝時,飛行速度達到了260千米/小時。相機固定在我抱著的Roundshot全景云臺上,圍繞節點旋轉拍攝。我要用盡全力抱穩這個云臺,否則節點的偏差將使艙內圖片的拼接遇到很大困難。與別的全景照片不同,我所拍攝的這個題材包含了無限遠的和距離很近的景物,為了保證遠近都能夠清晰就要將超焦距的概念銘記在心(當鏡頭對焦在無窮遠時,在距離鏡頭超焦距到無窮遠范圍內的物體在照片上都清晰,而近于超焦距的物體都模糊不清—編者注)。
鏡面飛行全景
PC-7飛行表演隊的一個標志性動作就是“鏡面編隊”表演,兩架飛機平行于地面,上下相對,呈鏡像狀飛行,其間距僅有3米。我試圖通過在下方飛行的飛機駕駛艙中拍攝全景來呈現一個難以置信的視角。通常,“鏡面編隊”持續20秒左右,就很快變為正常飛行。飛行員們在不同的海拔各做了一次動作,我也分別進行了拍攝,最后選出效果最好的一組用來拼接全景照片。越高位置拍攝的圖片,越容易拼接,但視覺沖擊力卻越小,因此找到兩者的平衡非常關鍵。
拍攝這組照片的操作環境可謂非常惡劣。飛行速度最大可達500千米/小時,加速度也可達6g,這時人的心跳可以達到每分鐘180次。同時,身體也會大量失水,脊椎和頸部會有不適反應。而且,由于空間有限,我無法身著緩沖服來拍攝。緩沖服的作用是減弱反重力加速度,保護人體循環系統不過度受到外界沖擊,保障心腦系統正常工作。
要知道,在“鏡面編隊”的表演中,作為一個坐在后駕駛艙的觀眾已經很困難,更不要說還要抱著一個寶貝云臺進行拍照。對于每次飛行,我都只有一次拍攝機會,不允許任何失誤。在做動作時,上方飛機的駕駛員要緊緊盯著遠方的地平線,下方的飛行員要向上看著上面的飛機,同時通過對講機溝通,保持飛行距離以及編隊姿勢。
拍攝特技飛行表演的全景照片是一段難忘的經歷。能夠身處這樣一個特殊的團隊,和他們一同上天、做各種高難度動作、通過對講機宣泄飛行的感受,令我久久不能忘懷。與瑞士空軍將士們的合作也非常開心愉快,沒有他們的悉心幫助,我無法完成拍攝。這組照片不僅僅是攝影師的成果,更是團隊協作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