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強
(駐馬店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河南駐馬店463000)
顱咽管瘤是顱內最常見的先天性腫瘤之一,手術切除易損傷垂體、視神經及下丘腦等重要結構,導致術后出現電解質紊亂、尿崩、垂體功能低下等并發癥,作者與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間對本院收治的顱咽管瘤患者41例進行手術治療,并探討顱咽管瘤術后并發癥預防和治療的經驗。
1.1 臨床資料 入組接受手術治療的顱咽管瘤患者41例,男20例,女21例;年齡8~50歲,中位年齡26歲,其中<18歲10例。首發病例病程1~50個月,中位病程14個月。首發癥狀:視力下降伴性功能低下1例,頭痛和(或)頭暈伴惡心、嘔吐3例,視力障礙伴多飲多尿6例,頭痛伴頭暈伴多飲多尿1例,單純視力障礙(包括視力下降和視野缺損)12例,頭痛和(或)頭暈伴視力障礙6例,僅頭痛和(或)頭暈4例,頭痛伴記憶力下降1例,頭痛伴行走不穩1例,全身乏力1例、嗜睡1例、生長發育遲緩4例,女性患者月經紊亂者2例。首發病例31例,復發10例。
1.2 影像學資料 手術前行頭顱MRI平掃和增強及CT平掃。MRI示顱咽管瘤短T1、長T2信號6例,增強后呈環形強化;長T1長T2信號35例,增強后多呈蜂窩狀強化;其中囊實性腫瘤為環形加蜂窩狀強化。CT示鈣化30例,表現為點狀、蛋殼樣或團塊狀鈣化。腫瘤呈實性5例,囊性者13例,囊實性23例;合并非交通性腦積水12例。腫瘤位于鞍旁或鞍上或鞍上鞍內并侵及第3腦室39例位于左額底1例,單純位于第3腦室內1例。
1.3 手術方法 經額葉皮質造瘺1例,經翼點入路1例,經額下入路4例,經額底縱裂入路8例,經縱裂入路27例。所有患者手術后病理結果證實為顱咽管瘤。
1.4 并發癥處理 適量應用甘露醇脫水降顱壓,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卡馬西平預防癲癇,預防消化道出血;術后記錄24 h出入水量,密切監測血糖、電解質、尿量變化,根據尿量給予垂體后葉素皮下注射。如果尿量持續增多,給予口服醋酸去氨加壓素片,并且根據尿量及時調整垂體后葉素和醋酸去氨加壓素劑量。
顱咽管瘤術后并發癥較多,隨訪20~38個月,死亡1例,不能生活自理3例,能生活自理7例,恢復正常生活30例。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11例。所有并發癥中,垂體功能低下29例,鈉代謝紊亂32例,高熱20例,尿崩癥38例,精神障礙5例,意識障礙1例,深靜脈血栓1例,癲癇1例。
顱咽管瘤起源于胚胎期Rathke囊的殘余上皮細胞[1],屬良性腫瘤,占全部顱內腫瘤的2.5% ~4%,顱咽管瘤大部分生長于鞍膈以上、第3腦室底部以下的范圍內,其發病率在鞍區腫瘤中僅次于垂體瘤,術后復發率達10%以上。顱咽管瘤手術后病死率和致殘率較高,臨床并發癥多。術后尿崩癥發生率達75% ~100%,這可能與腫瘤體積較大,對垂體柄和漏斗壓迫較重有關[2],也可能與術中損傷垂體柄有關。術中應保護垂體柄,手術中如果發現顱咽管瘤與垂體柄粘連較緊密,不能完整保留,則術中應該盡量部分保留垂體柄。術中保護腦底動脈環的前穿通動脈,合理使用雙極電凝、吸引器,操作輕柔等措施,均能減少術后尿崩癥的發生。密切監測電解質和24 h出入水量的平衡,必要時監測中心靜脈壓,同時檢測每小時尿量,出現尿崩患者,皮下注射垂體后葉素,次日口服醋酸去氨加壓素片,大部分患者手術后3周左右尿量逐漸恢復至正常,少數患者需長期服用藥物。
顱咽管瘤手術后發生電解質紊亂率較高[3],主要表現為血鈉異常,包括高鈉血癥、低鈉血癥、高鈉低鈉交替。低鈉比高鈉發生較晚,高鈉血癥可能也與術后輸注鹽水較多及尿崩癥有關,動態監測尿量和電解質結果術后早期盡量少使用含鹽液體,尿量使用抗利尿劑控制后,適量應用鹽水預防低鈉血癥發生。抗利尿激素異常分泌綜合征與低鈉相關,發生較晚,同時低鈉與腦性鹽耗綜合征也相關。電解質檢查結果和臨床表現相似,治療原則不同:中心靜脈壓高應考慮抗利尿激素異常分泌綜合征,嚴格限制入水量,必要時用速尿;中心靜脈壓低則考慮腦性鹽耗綜合征,補充高滲氯化鈉以恢復血容量,控制補鈉速度,補鈉速度過快可引起腦橋髓鞘溶解癥。
垂體功能低下表現為甲狀腺素和糖皮質激素的缺乏[4],根據激素替代治療,即“缺什么補什么”。術后予甲強龍靜滴,術后2周逐漸減量,部分患者需長期服藥。兒童神經細胞抑制機能發育不完善,術后較成人易出現癲癇,且更易發生低鈉血癥等可降低癲癇發生的閾值,誘發癲癇發生[5]。
總之,顱咽管瘤病因復雜,腫瘤生長位置相對較深、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高,仍是困擾神經外科的一大難題之一,術后密切觀察電解質、體溫、尿量等變化,及早發現并發癥,是提高顱咽管瘤的治愈率和減少病死率。
[1]Clark AJ,Cage TA,Aranda D,et al.Treatment-related morbidity and the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craniopharyngioma:a systematic review[J].J Neurosurg Pediatr,2012,10(4):293 - 301.
[2]郭傳軍,王艷春,周振虎,等.186Re內放射治療顱咽管瘤的臨床療效[J].中華腫瘤雜志,2010,32(7):548 -550.
[3]Crowley RK,Hamnvik OP,O'Sullivan EP,et al.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craniopharyngioma after surgery[J].Clin Endocrinol,2010,73(4):516 -521.
[4]Elliott RE,Sands SA,Strom RG,et al.Craniopharyngioma Clinical Status Scale:a standardized metric of preoperative function and posttreatment outcome[J].Neurosurg Focus,2010,28(4):E2.
[5]Visser J,Hukin J,Sargent M,et al.Late mortality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craniopharyngioma[J].J Neurooncol,2010,100(1):10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