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向平
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子宮肌瘤后的并發癥研究
殷向平
目的觀察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子宮肌瘤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方法300例施行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為研究對象, 其中行腹腔鏡剔除子宮肌瘤152例為觀察組, 小切口開腹剔除子宮肌瘤148例作為對照組,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結果觀察組術后發生切口感染2例,盆腔粘連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2.0%;術后肛門首次排氣平均時間為(17.20±6.57)h, 對照組術后發生切口感染5例, 盆腔粘連8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8.8%, 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為(25.53±6.25)h。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具有創傷小、并發癥少、恢復快的優點,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子宮肌瘤;腹腔鏡;并發癥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常見于30~50歲婦女, 20歲以下少見, 30歲以上的婦女約20%有子宮肌瘤, 隨著年齡的增長, 肌瘤可能逐漸增大, 其癌變率較低, 約0.4% ~0.8%[1]。目前臨床上對子宮肌瘤的手術治療分為開腹手術和腹腔鏡微創手術, 隨著微創手術技術的不斷提高, 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逐漸成熟, 以恢復快、創傷小的優勢在子宮肌瘤的治療中逐漸取代開腹手術, 在臨床上得以相繼開展, 本院近年來采用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子宮肌瘤取得一定療效, 并對其術后并發癥進行回顧性研究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300例施行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行腹腔鏡剔除子宮肌瘤152例為觀察組, 有剖宮產手術史42例, 有盆腔手術史者23例, 多發肌瘤20例。小切口開腹剔除子宮肌瘤148例作為對照組, 有剖宮產手術史40例, 有盆腔手術史者21例, 多發肌瘤22例。兩組患者年齡均在28~58歲,子宮肌瘤直徑5~11 cm, 肌瘤均位于漿肌層, 無盆腔粘連及附件包塊證據, 兩組年齡、肌瘤數量和大小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手術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小切口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 觀察組采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所有患者術前均行婦科檢查, 彩超檢查了解子宮肌瘤的情況和子宮的活動度,肌瘤均位于漿肌層, 無盆腔粘連及附件包塊證據, 無腹腔鏡禁忌證。術前常規檢查排除心、腦、肝、腎及高血壓糖尿病等其他并發疾病, 術前查腫瘤標記物, 排除惡變及惡性腫瘤等可能, 術前排除發熱及手術區皮膚感染問題, 所有患者均采用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 子宮創面均用1-0可吸收線褥式包埋縫合, 未穿透內膜, 并涂抹醫用幾丁糖2支。對照組:采用小切口取下腹恥上4.0~6.0 cm長橫切口, 行子宮肌瘤術。觀察組:采用縱行或橫行切于臍孔上緣或下緣皮膚長約1 cm, 1 cm的套管針穿刺進入腹腔, 插入腹腔鏡。右下腹麥氏點1 cm及左下腹相應部位穿刺。腹腔鏡下在子宮肌瘤假包膜層注射垂體后葉素。選擇肌瘤最高點行單極電鉤切開子宮漿肌層以暴露瘤體后, 螺旋器穿刺固定, 處理假包膜血管,單極電凝切除瘤體。可吸收線連續全層縫合閉合瘤腔。
1.3觀察指標 觀察手術并發癥發生情況, 如盆腔粘連, 切口感染, 腸梗阻等情況, 術后恢復, 如肛門首次排氣時間。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為(17.20±6.57)h, 術后發生切口感染2例, 盆腔粘連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2.0%;對照組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為(25.53±6.25)h。術后發生切口感染5例, 盆腔粘連7例, 腸梗阻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8.8%。兩組比較觀察組的并發癥明顯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觀察組明顯少于對照組, 腹腔鏡微創手術恢復較開腹手術快, 且手術后的并發癥明顯低于傳統的開腹手術。
子宮肌瘤是婦科臨床上常見的疾病之一, 中年后女性多見, 發病因素尚不明確, 一般認為其發生生長與雌激素的長期刺激有關[2]。臨床治療子宮肌瘤最重要的方法為手術切除。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作為一種微創手術, 具有創傷小、疼痛輕、不影響腹部美觀、患者恢復快等優點。并且,腹腔鏡手術術野暴露清楚, 可在鏡下直視進行操作, 降低肥胖、腹壁肥厚患者術后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的危險性, 避免切口疝的發生, 安全可靠。手術在操作時傳統的開刀手術牽拉所造成腹膜機械性創傷會比微創手術多, 形成粘連的可能大。當然盆腔粘連的程度與手術者的操作技巧、熟練程度亦有密切關系。有研究結果表明, 腹腔鏡下肌瘤剔除避免了大部分盆腔粘連形成的誘因, 而盆腹腔手術是引起盆腔粘連的重要原因, 有文獻報道單次開腹術后腹腔粘連的發生率可高達93%;而沒有開腹手術史的患者腹腔粘連的發生率僅有10.4%[3]。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為微創手術, 刀口小,創面小, 愈合快, 恢復快, 減少不必要的操作, 使術后并發癥少,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沈健, 黃磊, 田訓, 等.腹腔鏡與經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比較研究.中國婦幼保健, 2013, 28(8):1241-1244.
[2] 郭尚云, 陳秀芹.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68例臨床分析.中國婦幼保健, 2011, 26(18):2854-2855.
[3] Arung W, Meurisse M, Detry O.Pathophysiology and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peritoneal adhesions.World J Gastroonterol, 2011, 17(41):4545-4553.
2014-08-25]
450007 鄭州市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