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麗雅
探究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診治
穆麗雅
目的探討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治療。方法根據本院78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結果本組成功止血62例, 其中16例患者病情發生嚴重惡化, 其中肺性腦病3例, 出血性休克2例, 機體酸堿失衡2例, 肺內感染9例。結論患有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患者, 通過早期治療能夠提升存活幾率。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消化道出血;臨床治療
消化道出血是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在中晚期的時候出現的一種并發癥, 該并發癥出現幾率將近20%, 所以提前進行預防和治療能夠讓患者的生命得到保障。根據本院從2011~2013年的78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治療來進行研究分析, 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院2011~2013年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共有78例, 研究這些患者的病因、病情和癥狀等。患者中男49例, 女29例, 年齡最小46歲, 最大79歲。經過檢查后均符合此次研究的要求。
1.2并發癥 78例患者都存在肺部感染以及呼吸道疾病,其中出現休克3例, 貧血21例, 電解質紊亂以及酸堿失衡32例, 心律失常7例, 腎功能衰竭12例, 肺性腦病25例,急性肺水腫35例, 全心衰竭34例, 右心衰竭28例, 呼吸衰竭58例。
1.3檢查項目 給予所有患者電解質、腎功能、肝功能檢查以及心電圖檢測、肺部X光檢測, 在治療過程中隨時記錄患者的各種癥狀表現。
1.4方法 為患者提供必需的基礎治療, 用質子泵抑制劑和H2受體拮抗劑進行治療, 將凝血酶粉(1000~2000 U/次)或去甲腎上腺素冰鹽水(8 mg/100 ml)灌注于患者胃內。在治療過程中可根據情況輸注同類型新鮮血液。
62例患者順利止血, 有16例出現惡化的癥狀, 肺性腦病3例, 出血性休克2例, 機體酸堿失衡2例, 肺內感染9例。此次研究結果顯示, 出現消化道出血并發癥的幾率是22.3%, 患者患病后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 經治療后, 致死率也是20.3%。在死亡的患者中, 男性患者是最多的, 多是由于肺部感染、年齡過高、病程過長等原因引起。研究中患者的消化道出血可以因為臟器衰竭、低氧血癥、酸中毒等因素所致。
肺源性心臟病在重癥期出現的并發癥有消化道出血, 此病癥發病機制較為復雜, 而且根據不同患者的年齡、病程和體質等存在較大的不同, 發病后不易察覺, 因此, 臨床治療中常常被忽略[1]。消化道出血并發癥情況很嚴重, 死亡率很高, 因此對患者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威脅。臨床中, 部分醫生將注意力放在了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等疾病上, 以至于對此病癥忽略處理, 治療比較晚[2]。所以, 患者發病后, 醫生往往措手不及, 沒能夠提前進行準備, 導致患者的治療被耽誤。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并發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主要有:①臨床中患者使用的部分藥物產生了藥物性胃炎, 并且胃黏膜受到的刺激而引起了病變, 抗生素、氯化鉀、氨茶堿等等都是引起這類結果的藥物。②肺源性心臟病患者身體中的腎上腺皮質激素較多, 因此胃部分泌的蛋白酶和胃酸含量比較多, 對胃黏膜的保護作用被減弱, 產生了應激潰瘍。③右心衰竭, 肝瘀變成了肝硬化, 導致靜脈曲張破裂出血。④加重期患者胃黏膜分泌胃酸增加, 加速了胃黏膜的病變速度。所以治療該病需要對患者的高碳酸血癥進行處理, 調整心臟能力, 通常用止血、抗生素等藥物進行治療, 通過綜合性方法治療患者病癥, 降低死亡率發生[3]。本次研究中出現消化道出血并發癥的幾率大約是22.3%, 患者死亡率比較高, 經過統計顯示20.3%的患者死亡, 而且死亡患者中以男性年齡大以及病程長居多。引起消化道出血的誘因, 作者認為低氧血癥、酸中毒、臟器衰竭等是主要因素。
[1] 張逸強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消化道出血臨床分析 .醫藥論壇雜志 , 2009, 30(11):42.
[2] 張衛平 .肺源性心臟病并肺性腦病 30例臨床分析 .基層醫學論壇 , 2010, 16(19):478.
[3] 許丙俊.慢性肺源性心臟病伴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癥 36例分析.臨床肺科雜志, 2012, 17(8):789.
2014-07-30]
150076 黑龍江省醫院南崗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