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濤 王志學 尹曉翔 朱鷙祥
動脈灌注四聯化療治療高齡胃底賁門癌的臨床療效分析
吳濤 王志學 尹曉翔 朱鷙祥
目的 評價動脈灌注四聯化療對高齡胃底賁門癌治療的臨床療效價值。方法 選擇89例高齡胃底賁門癌患者行超選性胃左動脈灌注化療。結果 89例癥狀明顯改善, 65例體重較前增3~5 kg, 76例胃鏡:癌灶不同程度縮小, 13例鋇餐造影示:癌灶縮小。0.5、1、2年生存率92.13%、76.4%、29.2%。36例無明顯不良反應, 53例上腹脹飽、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42例有不同程度骨髓抑制。結論 氟尿嘧啶、絲裂霉素、表阿霉素、卡鉑四聯藥物動脈灌注治療胃底賁門癌, 是一種有效的、安全的治療方法, 尤其對于高齡患者。
胃底賁門癌;動脈灌注化療;高齡
胃底賁門癌是較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 外科手術治療是首選的治療方式;但對于高齡患者(75歲以上者), 大部分患者或家屬不愿意外科手術治療。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對89例高齡胃底賁門癌實行動脈灌注四聯化療, 取得滿意療效,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患者89例, 男性68例, 女性21例, 年齡75~91歲, 平均年齡81.2歲, 所有病例均胃鏡檢查并取活檢,病理證實為胃底賁門腺癌, 肝內轉移者26例, 肺轉移者19例,臨床以消瘦、上腹部不適、貧血、吞咽哽噎感或進行性吞咽困難為主要癥狀和體征。89例共行胃左動脈灌注化療275次, 26例4次, 45例3次, 18例2次。
1.2方法 完善術前常規檢查, 血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心肺功能等。在西門子F II DSA機下, 采用Seldingers技術穿刺股動脈成功后, 引入5F鞘, 常規肝素化, 用5F RLG導管, 成攀后, 超選至胃左動脈造影, 可見胃左動脈增粗、扭曲、分枝增多, 灌注氟尿嘧啶1.0 g、卡鉑200~400 mg、表柔比星30~60 mg、絲裂霉素10 mg進行灌注化療, 灌注時間30 min以上。術后拔管加壓包扎, 平臥24 h。術后給以抗炎、抑酸、止吐、保肝、水化等處理。以1、2、5、11個月為周期進行灌注化療。
2.1臨床癥狀及病灶情況 89例患者均在首次灌注化療后臨床癥狀明顯改善, 65例患者體重較前增加3~5 kg, 76患者復查胃鏡提示:癌灶不同程度縮小, 13例患者復查鋇餐造影提示:癌灶縮小。
2.2生存率統計分析 0.5年生存率92.13%(82/89), 1年生存率76.4%(68/89), 2年生存率29.2%(26/89)。
2.3不良反應 89例275次介入治療后, 36例無明顯不良反應, 53例上腹脹飽、 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對癥處理2~3 d均緩解消失。42例有不同程度骨髓抑制。
高齡胃底賁門癌大部分已失去外科治療機會, 或患者及家屬拒絕外科手術治療。賁門癌對放射治療不敏感, 療效較差, 而全身靜脈化療到達局部藥物濃度較低, 達不到滿意的治療效果, 化療不良反應重, 高齡患者往往不能耐受。動脈灌注化療可明顯通過局部藥物濃度及作用時間。藥物動力學規律及藥效學規律, 療效與藥物濃度及作用時間正相關。動脈灌注化療療效顯著, 且不良反應小[1,2]。胃底賁門部血液供應主要來自胃左動脈, 經胃左動脈灌注化療藥物是最佳治療途徑, 使癌腫局部藥物濃度明顯提高, 首過效應大大提高,從而更有效的殺死癌細胞, 且明顯減輕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 有效地保護全身重要器官, 尤其是心肝腎等重要代謝器官。化療藥物的選擇, 是能否有效地使腫瘤縮小的關鍵。氟尿嘧啶、絲裂霉素、表阿霉素、卡鉑四種藥物都對胃癌細胞敏感, 四種不同機制的抗癌藥物聯合應用可增強直接殺傷腫瘤細胞的能力, 增強抗癌療效[3,4]。從本組治療的結果分析,氟尿嘧啶、絲裂霉素、表阿霉素、卡鉑四聯藥物介入灌注治療胃底賁門癌, 可使腫塊縮小, 一定程度緩解食道梗阻, 增加進食量, 提高患者的機體機能, 改善生活質量。本組治療未發生嚴重并發癥。但需根據患者心肺功能、體重、體質等狀況,來確定化療藥物用量。因此, 超選擇動脈灌注化療對胃底賁門癌治療是一種有效的、安全的治療方法, 尤其對于高齡患者。
[1] 顏志平.進展期胃癌介入治療的療效評價.中國腫瘤, 2002, 11(1): 36-39.
[2] 王新華.晚期胃癌動脈內化療栓塞的療效分析.放射學實踐, 2002, 17(2):110- 111.
[3] 陳象遜,顧康生,梅蔚德,等.不同化療方案治療晚期胃癌的近期療效觀察.現代腫瘤醫學, 2007,15(7): 984- 986.
[4] 韓新巍,高雪梅.科學進行食管和胃連接部病變介入治療.介入放射學雜志, 2005,14( 2) :113-115.
475001 開封, 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介入科
王志學 E-mail:wangzhixue91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