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佳
24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護理體會
周慧佳
目的 探討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及護理。方法 對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24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內科治療臨床觀察, 及相應的護理資料進行分析。結果 24例患者經過治療, 痊愈16例, 顯效6例。結論 減輕患者的心身痛苦、提高療效和生活質量。
潰瘍性結腸炎;臨床護理
潰瘍性結腸炎臨床主要癥狀有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及里急后重。其病理表現為結腸黏膜和黏膜下層有慢性炎癥細胞浸潤和多發性潰瘍形成[1]。臨床表現與病變范圍、嚴重程度、病型及病期等有關。對吉林省公安邊防總隊醫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間收治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24例臨床護理方法報告分析如下。
本組臨床資料收治的病人共24例, 其中男13例, 女11例。年齡20~63歲, 平均年齡42歲。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黏液膿血便、腹瀉、腹痛。
2.1一般護理 注意病情觀察護理病情, 對病情較輕者應注意休息, 避免勞累, 減少活動量;病情較重的患者或潰瘍性結腸炎活動期患者應臥床休息, 保證睡眠充足, 以減少腸的蠕動并減輕腹瀉、腹痛等癥狀。給予高熱量、高蛋白、低渣、易消化富含營養的流質或半流質, 以供給機體足夠的營養。忌寒涼刺激性食物如水果、冷飲等減輕對黏膜及腸的持續性刺激, 防止腸出血及腸穿孔的發生。對潰瘍性結腸炎急性發作, 有嚴重腸道癥狀。嚴重營養消耗而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 應用PN或EN對維持和恢復患者營養, 保持病變組織質量和功能是有益的, 但對潰瘍性結腸炎本身的發展無緩解作用。觀察有無脫水癥, 定期監測血紅蛋白、清蛋白、體重及電解質的變化, 配合醫師及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飲食以高蛋白、少渣、易消化食物為宜, 忌食生冷粗糙及刺激性食物。在急性發作期宜給無渣半流質飲食, 避免冷飲、水果、多纖維素蔬菜及其他刺激性食物。
2.2用藥護理 需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 如水楊酸柳氮磺胺吡啶、硫唑嘌呤可出現惡心、嘔吐、皮疹、白細胞減少、溶血反應等, 用藥過程中, 加強監護, 如患者出現蕁麻疹、多形性紅斑, 同時或相繼出現黏膜、皮膚和眼部損害等斯-約綜合征表現, 應告知醫生, 立即停藥, 密切觀察, 并做好對癥治療。護理上注意口腔、眼、鼻、耳及外陰等黏膜衛生及護理, 尤其注意防止眼瞼粘連及繼發感染。應餐后服用, 服藥期間定期復查血象。嚴密觀察環孢菌素的不良反應, 本藥可出現感覺異常、血壓升高、惡心、嘔吐, 極個別患者可出現頭痛及癲癇樣大發作。用藥過程中要監測血肌酐濃度、肝功能, 若分別超過患者入院時正常值的30%和50%時, 需酌情減量;同時也要監測血壓變化, 尤其是舒張壓, 若持續超過12 kPa, 應立即減藥量觀察5-ASA的不良反應, 如密色拉嗪會引起間質性腎炎、腎病綜合征、膿尿和血中肌酐、尿素升高, 故原有腎功能不全者應慎用或禁用[2]。用藥過程中每周要隨訪2次尿常規, 每周測1次腎功能, 尿中一旦出現大量白細胞、膿細胞、蛋白或血清肌酐、尿素升高時, 立即減量或停用。
2.3腹瀉的護理 患者必須保持身體干凈、干燥、無氣味,直到腹瀉得到控制, 患者房間內應放除臭劑, 且應方便患者如廁, 要用清水(不用肥皂), 手紙應選擇柔軟, 動作要輕柔,仔細護理肛周皮膚, 這對治療和預防皮膚破損很有必要。坐浴, 地布卡因, 霧氣熏蒸或其他外敷方法或軟膏都可以減少刺激和肛門不適。當嚴重腹瀉時要及時補充水分、營養物質及電解質等, 用以滿足患者的生理需要。
2.4臨床心理護理 由于本病病因不明, 癥狀反復發作、持續存在, 且進行性加重, 使患者喪失治療的信心, 抑郁或焦慮。此時護理人員應該耐心向與患者做好宣傳解釋工作,多溝通, 耐心解釋治療方法, 傾聽患者的傾訴, 使其了解積極配合治療。生活中注意自我調節, 可使癥狀得到較好控制和長期緩解, 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協助患者及親屬認識患者目前的實際健康狀態, 明確精神因素是誘發潰瘍性結腸炎的重要因素, 同時要安慰患者, 使患者以健康平和的心態應對疾病, 緩解焦慮、恐懼心理。
與患者共同制訂飲食計劃, 保證其攝入足夠的營養, 避免辛辣、多纖維、冷飲等刺激性食物。指導患者正確對待疾病, 保持樂觀的情緒, 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因本病反復發作,應囑患者堅持長期治療, 不能隨意更換藥物及停藥, 服藥期間需大量飲水以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護理人員應教會患者識別藥物的不良反應, 出現異常情況如疲乏、手腳發麻、頭痛、發熱、排尿不暢等癥狀要及時就診, 以免延誤治療。
[1] 尤黎明.內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2:225
[2] 潘維紅,吳淑君,王文華.潰瘍性結腸炎的護理治療.吉林醫學, 2005,11(8):109-111.
130051 吉林省公安邊防總隊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