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對話與重構
——建設當代形態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重要理路

2014-01-24 09:49:04陸貴山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14年2期
關鍵詞:語言

陸貴山

對話與重構
——建設當代形態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重要理路

陸貴山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與西方現當代文論對話是發展自身的重要理路。對話的重要話題包括:文學的自然生態研究、社會歷史研究和人文研究的關系;文學的客體性研究和主體性研究的關系;文學的內部規律研究和外部規律研究的關系;文學的科學研究和詩學研究的關系等。西方現當代文論具有高度的內向化和自我化、極度的語言崇拜、沉迷于審美學幻想、帶有明顯的非理性主義傾向、缺乏震撼人心的力量等基本特性,通過對話,應運用宏觀、辯證、綜合、創新的思維方式,批判繼承西方現當代文論中那些先進的有價值的思想理論資源,創構當代形態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

文藝理論:重要話題;基本特性;思維方式

學術事業的發展和學術理念的創新密切相關。原創是最可寶貴的,但原創是非常艱難的。學術理念的創新往往都是通過學術對話來實現的。我這里所說的對話,主要是指傳統經典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與西方文論、尤其是西方現當代文論、包括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對話。這種學術對話是發展和建設當代形態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重要理路。

一、對話的重要話題

當代中國文論的現實語境中,充滿了西方話語。西方文論的本土化和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中國化是同步進行的。西方文論,特別是西方現當代文論呈現出強勢狀態,擁有話語的主導權。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中國化往往受到西方現當代文論和西方現當代文論本土化的阻遏,實際上是在西方現當代文論和西方現當代文論本土化的夾縫中艱難進行的,處于被邊緣化的地位。鑒于此,推動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中國化必須正確對待西方現當代文論的思想理論資源,通過學術對話,承接西方現當代文論之所長,融入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建設之中,重構新質態的當代形態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

(一)文學的自然生態研究、社會歷史研究和人文研究的關系

首先談文學的自然生態研究和人文研究的關系。由于自然生態的危機,這個問題越來越得到學界重視。圍繞自然與人的關系,同時或交替出現兩種對立的理念,即“自然中心論”和“人類中心論”?!叭祟愔行恼摗睆娬{自然是人類的一部分,主張自然服務于人類,是造福人類的物質資源。英國愛丁堡大學的一個學科組提出了提升知識社會學的“強綱領”,把自然科學社會化和人文化,并將自然科學視為一種實質上的“社會政治結構”。這種理念客觀上有助于進一步推進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但如果極端運作,又可能會加劇人類掠取自然資源的競賽,從而引發對自然生態的破壞,加重自然生態的危機?!白匀恢行恼摗敝鲝埲祟愂亲匀坏囊徊糠?認為人類不過是自然界的一個物種。人類與自然的關系應當是平等關系。我們注意到,西方一些極端生態主義者和中國古代的道家思想和老莊哲學同謀,對維護自然生態是有益的,但如果過度強調,又可能遏制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這兩種理念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片面性。人類和自然的關系不應當是不可調和的對立關系,而應當友好互惠,和諧相處。大自然是人類的母親。人類與自然的關系應當是哺育和反哺的關系,是共存和互養的關系。我們既要善待人類,也要善待自然,促進和建構兩者關系的良性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通過對巴爾扎克和托爾斯泰等作家作品的評論,主張通過社會變革,實現從封建宗法式農耕社會向民主制市民社會的轉型。他們促進歷史變革,同時又提醒人們注意,對自然的每一次勝利,都會付出沉痛的代價。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頗有預見地揭示出建構人類和自然和諧關系的前景。經過深刻的漫長的歷史過程,自然主義和人道主義相互走向,彼此靠攏:即人道主義走向自然主義,自然主義趨于人道主義,使兩者得以雙重實現,逐步達到完美和諧的理想境界。我們應當以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相關論述為基礎,以開放的心態,吸納西方文論中有價值的思想理論資源,創構當代形態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生態學理論。

其次再談文學的社會歷史研究和對文學的人文研究的關系。馬克思主義被視為強大的社會歷史學派。馬克思主義擁有深刻系統現實主義文藝理論,對文學與社會歷史和現實生活的關系的闡釋縝密而精當。相對而言,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對文學與人的關系的研究顯得薄弱些。但馬克思主義的經典作家對人學思想仍然具有許多深刻的框架式表述。如關于人的社會屬性和人的自然屬性的關系理論、關于人的客體性和人的主體性的關系理論、關于人的群體性和人的個體性的關系理論、關于人的認知關系和人的價值關系理論、關于人性的共同性和人性的差別性的關系理論、關于人的自由、異化和解放的理論,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馬克思主義文藝人學理論理應得到更具有時代感和當代性的發展。西方文論具有極其豐富的人文主義的理論思想資源。從文藝復興時期古典的、傳統的人道主義到現當代各式各樣的新人本主義:如歸屬于“主體哲學”和“意識哲學”的主要派別的胡塞爾的“現象學”的人本主義,到以薩特為代表的“存在主義”的人道主義,到狄爾泰的“解釋學”的人本主義,到伽達默爾的“教化解釋學”的人本主義,到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化批判”的人本主義,都從不同層面對文學與人文的關系進行了深入開掘,對發展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人文維度大有助益。這中間也出現過一些非常極端的主張:如福山宣告“歷史終結論”,德里達聲稱“人的終結論”和??鹿拇怠叭说乃劳稣摗薄⒛岵尚麠睢吧系垡阉馈?、“理性的人已死”、巴爾特主張“作者已死”……對這些“深刻的片面”的真理,應當進行科學的鑒別和剖析。

馬克思主義通常被稱為強大的社會歷史學派。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非常注重對文學的社會歷史研究。但并不是只強調文學與社會歷史的關系,忽視文學與人的關系;不是只強調文學的社會理性和歷史精神,拒斥文學的人文關懷和人文精神,而是主張文學的歷史精神和文學的人文精神的和諧統一,反對脫離人文精神片面地強調歷史精神,或脫離歷史精神孤立地強調人文精神。在與人文精神的聯系中倡導歷史精神,或在與歷史精神的聯系中提升人文精神,都是應當支持和鼓勵的。文學與人的關系和文學與社會歷史的關系實際上是密不可分、血肉相連的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論述文學與社會歷史的關系,實質上也應當是從社會歷史的視域闡發文學與人的關系;論述文學與人的關系,實質上也應當是從人的視域解釋文學與社會歷史的關系。因為社會歷史是人的社會歷史,人是社會歷史的人。歷史只不過是人的實踐活動過程的記錄而已。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歷史什么事情也沒有做……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1](P118-119)人的進步和社會歷史的進步是分不開的。沒有社會轉型和歷史的發展,就不會有人的自由和解放,不會給人帶來利益和福祉;沒有人的觀念和素質的提升,就沒有人的變革意識,也不會有社會的進步和歷史的轉折。兩者是互動共進的。

研究文學與社會歷史的關系和研究文學與人的關系是相互補充的,因而都是必要的和重要的。擅長于研究文學與社會歷史的關系的學者和鐘情于研究文學與人的關系的學者,理應相互尊重。人與社會歷史的關系是非常復雜的:有時是和諧的,當社會歷史的發展給人們帶來自由、幸福和解放時,這樣的社會歷史對人來說,是溫暖親切的;當社會歷史捉弄人、壓抑人、給人造成痛苦和災難時,這樣的社會歷史對人來說,是冷酷無情的。人與社會歷史的關系往往是不相協調的。實際上,處于完全均衡狀態的歷史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不存在的,總會有所傾斜和偏重,這是正常的。

然而在時代發展的過程中,經常發生人與歷史的矛盾,人被歷史的強勢的制度、體制、物質力量和文化氛圍所壓抑,甚至受捉弄,遭踐踏。人與社會歷史的矛盾,實質上是一定時代的社會歷史結構中人與人之間的矛盾,龍其表現這一部分人和那一部分人在占有和再占有、分配和再分配物質資料和生活資料方面的矛盾,表現為不同群體在權力、財富和利益方面的占有和再占有、分配和再分配方面的矛盾,往往引發出社會歷史結構中具有壓倒優勢的集團和個人與弱勢群體之間的矛盾。因此,人與社會歷史的矛盾掩蓋著、同時又可以表現、還原、轉化為這一部分人和那一部分人之間的矛盾。只有解決不同人群之間在占有和分配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之間的不合理和不公平的畸形狀態,才能從根本上消除人與社會歷史的矛盾。那些激憤地指控人與社會歷史的矛盾的言論,只能流為一種美好而無效的空談。

(二)文學的客體性研究和主體性研究的關系

文學與自然和社會歷史的關系以及文學與人的關系反映到文學自身,集中表現為文學的客體性和主體性的關系問題。這個問題具有根本性和母源性的意義。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比較強調對文學的客體性研究。但并不是只主張客體性,不要主體性,而是主張客體性和主體性的完美融合,反對單方面地強調客體性和孤立地夸大主體性。西方現當代文論,個別的后現代主義者,如德里達消解人和文學的主體性,宣揚“人已終結”和“主體已死”,還有一位美國學者帕森斯·哈丁倡導突出政治基因的“強客觀性”,最近又涌現出一種彰顯客體性“物質性批評”。除此而外,大多數學者,特別是以強調人文主義為旨意的理論家都是宣揚人和文學的主體性的。著名的存在主義者海德格爾和薩特都把人的主體性,強調到不恰當的程度。海德格爾的“此在”和薩特的“先于本質”的“存在”被賦予極強的排斥客體性的封閉的孤立自足性。薩特竟然宣稱:在人的世界,人的主體性世界外,并無其他世界。脫離主體性的“強客體”和消解客體性的“強主體”,都是不妥當的。

筆者認為,在文學的客體性和主體性的存在和組合結構上,往往表現為幾種形態:和諧統一的融合形態,表現為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合理適度的傾斜形態,或向客體性傾斜,表現為現實主義和寫實主義,或向主體性傾斜,表現為浪漫主義、現代主義和表現主義;如把客體性推向極端,則表現為以直觀反映論和庸俗社會學為基礎的自然主義,如把主體性推向極端,則表現為以唯心主義為依托的意志主義。我們應當提倡和諧統一的融合形態,支持和鼓勵合理適度的傾斜形態,同時也要吸收偏執失衡的極端形態所蘊涵的那些具有正價值和合理性的元素。這些元素往往蘊藏著“深刻片面的真理”,以尖銳的挑戰姿態和沖擊力量,給人們以警醒和啟迪。如極端張揚主體性的意志主義,特別是尼采的意志主義,從哲學和詩學的結合上宣示超人的“權力意志”和張狂的“酒神精神”,曾迷醉魯迅一代偉人。把客體性推向極端的自然主義,盡管有點摹擬和拘泥于生活,但自然主義藝術流派的首創者左拉的一些小說很有特點,充滿著生活的質感,洋溢著淳樸的真情。又比如自然主義畫派的領軍人物米勒的《拾穗者》等畫作描繪勤勞善良的農民的勞動和生活,溫潤和激蕩著濃郁的田園牧歌式的世俗風情。因此,我們沒有理由拒絕這些奇特的精神之花。

與研究文學的客體性和主體性問題緊密相關,存在著一個怎樣理解對文學的反映論研究和價值論研究的關系問題。長期以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是重視對文學的反映論研究的。但并不是只主張反映論,不要價值論,而是認為應當把反映論和價值論有機地融合起來。我們所反對的是那種直觀的、被動的反映論,主張能動的、積極的反映論??茖W的反映論永遠是行之有效的價值論的基礎。人們的價值訴求是認知活動的驅動力。脫離價值論的反映論是空洞的,撇開反映論的價值論是盲目的,至少會使價值訴求、價值取向和價值選擇失去明確的方向感和目標感,從而局限人們價值目標的圓滿實現。人們活動的合規律性和合目的性是密切聯系著的。只有合規律性,才能達到合目的性;為了實現合目的性,必須追求合規律性。我們應當把人的認知活動和人的價值活動視為追求和實現人的預期目標的同一個過程和同一件事情。因此,用反映論去價值論,或用價值論去反映論,都會使反映論和價值論受到同樣程度的傷害。

(三)文學的內部規律和外部規律研究的關系

文學的存在和發展都是有規律的,包括內部規律和外部規律。不承認文學有內部規律是不妥當的。事物有外因和內因,矛盾分外部矛盾和內部矛盾、作戰劃為外線和內線。研究文學的內部規律是完全必要的。從俄國形式主義到新批評派;索緒爾從語言學視閾對內部規律和外部規律的探索都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一般認為,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比較注重文學的外部規律。確實存在著一個怎樣正確理解文學的內部規律和外部規律的關系問題。

任何事物都存在于內部和外部的關系中,并通過這些關系的變化而不斷建構和發展。探討規律,叩問對象富有真理性的內部聯系和外部聯系都是完全必要的。文學的內部規律和外部規律是相互依存和競相發展的。一位文藝理論界的學術前輩曾把文學的內部規律和外部規律比喻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的關系,十分貼切。地球是圍繞著公轉的軌道自轉的,又是通過自轉實現公轉的。如果只自轉不公轉,地球永遠停留在一個地方;如果地球不自轉,無法實現地球的公轉,如果地球的自轉脫離公轉的軌道,人類唯一的綠色星球會消失在茫茫的宇宙中。

與文學的內部規律和外部規律緊密相關,還存在一個文學的內容研究和形式研究的關系問題。從俄國形式主義到英美新批評派,對作品的語言形式符號研究取得了長足進展,諸如關于“陌生化”的理論、關于“文學性”的理論、關于“骨架和機理一體化的”理論、關于“詩學”的理論、關于“結構——解構功能”的理論,都富于啟發性。但一些學人倡導的“文本本體論”和“形式本體論”幾乎完全消融和隱去了文本內部的語言形式、外部對象和創作主體的密切聯系。學壇中的一些研究者作為對“內容決定論”的反撥,開始從“內容決定論”走向“形式決定論”。對形式研究的日趨深入,產生了一些諸如“內容是完成了的形式”,形式是“有意味的形式”等有代表性的觀點。實際上,“內容決定論”和“形式決定論”都是不完整的。從與內容的聯系中,強化形式研究,或從與形式的聯系中,優化內容研究,都是值得提倡和鼓勵的。盡管形式具有一定的相對獨立性,但形式和內容共存于一個機理相關的共同體中,把兩者斷然分開是不可能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關于“內容決定形式”,“形式是內容的形式”,“內容是形式的內容”,這些傳統的經典性的理論表述仍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生命力。忽視和脫離形式強調內容是不妥當的。西方現當代文論一味地遮蔽、隱匿、消解、掏空內容,倡導所謂“純形式”、“炫形式”和“玩形式”,也是不可取的。我們應該在當代形式研究取得新成果的語境中,重構文學的內容與形式的新關系。

(四)文學的科學研究和詩學研究的關系

文學是既具有思性,又具有詩性的;是既具有思想,又具有情感的。在文學藝術中,無詩性的思性和無思性的詩性、無情感的思想和無思想的情感,實際上都是不存在的。別林斯基和普列漢諾夫都主張文學中的思想和感情的融合和統一。基于文學中存在著的思性或思想,對文學進行科學研究;基于文學中的存在著的詩性和感情,對文學進行詩學研究,都是合理的、必要的。因此,對文學進行科學研究和對文學進行詩學研究都應當得到同等重要的尊重。這兩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對提高文學的思想性、說服力、親和力、感染力和藝術魅力都是非常需要的。

現當代的西方文論和詩學,附著強烈的政治色彩,帶有突出的意識形態特征。如??碌摹爸R權力說”、新歷史主義文化詩學的代表人物格林布拉特和海登·懷特的凸顯文本“權力結構”的“文化政治學”、詹姆遜對文學中的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強調、伊格爾頓等人的“審美意識形態”理論,都十分重視文學的政治訴求和社會的政治權力對文學的重大影響,富有濃郁的意識形態性質,可以說是一種追求政治化的詩學理論。我們過去比較輕視對文學的詩學研究,以致造成作品的冷漠感和概念化的傾向。

現在,當代中國和西方已經開始形成詩學研究的熱潮。誠然,這種趨向帶有明顯的反撥傳統的反映論和現實主義的意味。實際上,對文學的詩學研究和對文學的科學研究都是必要的。不脫離文學的詩性和感情,側重于對文學進行科學研究;或尊重文學的思性和思想,對文學進行詩學研究,都是應當得到支持和鼓勵的。用文學的思性和思想去文學的詩性和感情,或用文學的詩性和感情去文學的思性和思想;用對文學的科學研究去對文學的詩學研究,或用對文學的詩學研究去對文學的科學研究都是不妥當的。

相對而言,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比較重視對文學的科學研究。但對文學的詩學研究也應當得到同樣的尊重。我們應當維護兩者的和諧生態,使兩者互補共進,競相發展,把對文學的科學研究和對文學的詩學研究有機統一起來。

對文學進行科學研究可以充分體現文學的科學精神,對文學的詩學研究,可以充分體現文學的人文精神。對文學的科學研究,實質上是突出表現文學中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關系問題。文學中的科學精神并不能完全等同是自然科學中的科學主義,如表現為自然基礎主義、邏輯實證主義和分析哲學,而屬于人文哲學、人的精神哲學和部分語言哲學的范疇。盡管人文哲學意義上的人文科學的思想內涵還是一個尚待解析的問題,但其基本的精神意向應當是追求公平、正義和真理,揭示符合歷史發展規律和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那種大勢所趨和人心所向的社會理性和價值訴求。與這種人文哲學所蘊涵的科學精神相聯系的人文精神表現為堅持真理、公平和正義的民主自由精神,與時代相協調的和諧精神,與歷史發展規律相適應的人的歷史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在社會轉型時期表現為強烈的奮發進取的變革精神。

文學中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既悖立又互補,兩者相輔相成,競相發展。任何用科學精神反對人文精神、或以人文精神抑制科學精神的言論和行為都是非理性的。明智的學者們把兩者比喻為孿生兄弟、姊妹花、雙翼鳥、并蒂蓮,把科學精神比喻為發動機,把人文精神比喻為方向盤。讓文學中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之花綻放得更加豐富多彩,萬紫千紅。

綜上而論,我們應當鞏固和發揮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強項,吸納西方現當代文論的優勢,以補充、豐富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那些空疏、模糊、弱勢和缺失的部分,使其發生結構性和新質性的變革。我們應當把握上述兩大學理中所蘊涵著的那些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有科學性和真理性的思想文化資源,通過兩者的富有成效的對話,重構和發展中國當代形態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

二、西方現當代文論的基本特性

西方現當代文論有魅力,也有局限。而這種魅力與局限又往往是互為一體,雜然并存的。從西方現當代文論的總體精神中,可以概括出一些基本特性。

(一)高度的內向化和自我化

以海德格爾和薩特為代表的存在主義者的人生哲學表達了處于異化狀態下的人生體驗。這種描述是高度內向化和自我化的。他們對所處歷史條件下的人生境遇和人生感受,如“世界是荒誕的,人生是痛苦的”,“他人即是地獄”,人們感到孤獨、煩惱、操勞、畏懼、迷惘、困惑、惡心、沉淪,乃至悲觀失望,這些人生體驗是十分真摯痛切的。這些心理癥候實際上都是兩次世界大戰所釀成的心理創傷。

一些存在主義者好比精神病態的心理醫生,他們對這些精神病態心理的體驗和描述,頗能為處于生存逆境中命運多舛的人們感同身受。一些存在主義者覺察到世界的非人化的陌生和冷漠,提出使自身成為“此在”或“親在”的祈盼。他們以高度內向化的自我意志和主觀欲望作為“先于本質”的“自我存在”,一切從自我出發,提出一套“個人自由”、“自我選擇”、“自我設計”、“自我塑造”、“自我實現”的“拯救自我”的方案,完全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不可能實現的主觀幻想。但他們為了追求個體自由,欲想擺脫心理痛苦的愿望,對啟發文藝真切地表現人的生態和心態,重視文藝的主體性和自由性,處理好文藝中的個體性和群體性的關系都是頗有助益的,同時要看到,這種封閉性十足、排他性極強的個人主義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冷漠現實,貶抑群體,脫離大眾,對以集體主義思想為基礎的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的確立以及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可能產生一定的負面作用。

(二)極度的語言崇拜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西方現當代文論對文學語言的研究取得了深層次、全方位的進展。批判繼承西方現當代文論的這些語言理論的成果是理所當然的事。19世紀中葉后,語言哲學崛起,一定程度上和范圍內取代了傳統的形而上學和自然哲學,成為一種有主導性和影響力的學術思想。西方現當代文論家多半都是具有很深的學術造詣的書齋學者和擅長語言研究的專家里手。他們中間有一些人是具有變革意識的左翼人文知識分子,想通過文本語言和語言文本的研究介入社會現實,以引發社會變革。但多半都停留在語言層面。有的語言學家極端地夸大了語言的作用,把語言的功能推向巔峰狀態,被視為擁有上帝般造物主那樣的權威,認為不是人說語言,而是語言說人;不是人塑造語言,而是語言塑造人。這種表述顯然是把語言和現實生活中的人的關系搞顛倒了。從第一性的意義上說,是人塑造語言;只有在第二性的意義上才能確認和肯定語言的反作用,即在一定的社會和文學語境中,人也要接受語言的陶冶和塑造。還有的學者主張用語言的人文主義闡釋學革命,欲想通過發動語言結構變革推動和實現社會結構變革。語言朝人文主義的轉向被稱為語言闡釋學的“哥白尼革命”。這種意圖是左翼進步知識分子的語言幻想。

自“語言學轉向”以來,結構主義語言學把人隱匿和遮蔽在孤立自足的封閉的語言結構中。一些解構主義者和西馬文論家,主張打破僵硬的語言結構,倡導“沖破語言的牢籠”是有道理的。誠然,還有的語言學家意識到語言功能的局限性。如從邏輯實證主義者轉為日常語言學派的代表人物維特根斯坦,并不承認語言是外部客觀世界的反映,但又曾經追求語言與對象的同構性,后來又強調語言按照人的約定俗成的規則運作的游戲性,從而夸大了語言的相對性和隨意性??赡苁怯捎诰S特根斯坦懦弱的性格和帶有悲劇色彩的人生態度,他覺察到因主體和對象雙方都存在著極其復雜的差異性和流變性,語言不可能非常清晰、準確地說明和解釋事物,往往陷入無能為力和捉襟見肘的困境。面對語言功能的軟弱無力,對那些特別陌生的神秘的事物,主張只能“保持沉默”。盡管如此,西方的一些語言學家把語言從客觀對象的對應物轉換為對象的主體性構成符號,變成表現人的生存方式和主觀意向的工具,為語言學研究提供了新的向度、新的內容和新的視域。承接和吸納這些新的語言觀念,對充實和豐富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文學語言學,從而提升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話語權力是完全必要的。

其次,由于西方現當代文論的語言學理論和語言的敘述學理論艱深晦澀、詭秘玄奧,往往陶醉于無法使常人意會的語言游戲。語言學家們應當考慮運用簡明易懂的表達方式,以便為廣大讀者所接受。只有通過西方語言理論的大眾化和通俗化才能真正實現西方語言理論的中國化和本土化,才能真正化到大眾的心里,融入普通作家和評論家的實踐中。語言革命或許在組織社會意識形態,影響社會心理,發出精神呼吁,調動世俗輿論方面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認為“文本之外一無所有”這種絕對的語言文本主義,想通過解構和重塑語言文本來解構和重塑歷史,從根本上改變社會結構和政治體制是不可能的。這種愿望大體上相當于“詞句革命論”的奢望,并不意味著對現實生活和社會環境發生什么實質性的改變。

馬克思、恩格斯曾在批判青年黑格爾派的“詞句革命論”時尖銳指出:“盡管青年黑格爾派思想家們滿口講的都是‘震撼世界’詞句,而實際上他們是最大的保守分子。”“他們之中最年輕的人……說他們僅僅是為反對‘詞句’而斗爭。不過他們忘記了:他們只是用詞句來反對這些詞句,既然他們僅僅反對現存世界的詞句,那末他們就絕不是反對現實的、現存的世界?!盵2](P22-23)語言批判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馬克思、恩格斯說:“歷史的動力以及宗教和任何其他理論的動力是革命,而不是批判。”[3](P43)“要真正地、實際地消滅這些詞句,要從人們的意識中消除這些觀念,只有靠改變條件,而不是靠理論上的演繹?!盵4](P45)馬克思、恩格斯的相關論述對正確理解和評價語言變革的作用和功能具有重要的方法論啟示。

(三)沉迷于審美學幻想

黑格爾說:“審美帶有令人解放的性質?!盵5](P142)西方現當代的文論家和美學家都想把審美和人的解放問題聯系起來。這是非常重要的思路。倡導審美,對人的解放和社會的進步是頗有助益的。審美是令人感到溫暖和慰藉的精神靈丹。對人的心靈世界具有安撫、滋潤、補償、調解、激蕩、救贖的作用。有貼近現實的審美理論,也有耽于幻想的審美理論??偟母杏X是,西方現當代的文論和美學與現實生活大有隔膜,多半癡迷和沉溺于審美幻想。

如果說,席勒的《美育書簡》還表現出通過審美教育改造和培育人生的美和美的人生的現實感,那么到弗洛伊德的“白日夢”,到各式各樣的“審美烏托邦”、“審美救贖”,再到海德格爾的“詩意地棲居”,都帶有濃郁的虛脫和幻想的色彩。“白日夢”中的人生故事可能非常美麗迷人,但醒來后,窮苦的人們仍然要在痛苦和災難中煎熬;“烏托邦”是美的,但這種“美”畢竟是“烏托邦”的;從根本上說“審美”對人是無法實現“救贖”功能的;沒有巨額的金錢和財富,想實現物質上和精神上的“詩意地棲居”是不可能的。海德格爾所追求的本來是荷爾德林所倡導的“詩意地棲居”也存在著虛假和偽善的一面。令人驚異和痛惜的,為了充當法西斯帝國哲學王,他竟然在法西斯的營壘中“棲居”了一段相當漫長的歲月?!皩徝览硐搿?、“詩意地棲居”是人們憧憬的來生活的美好愿景。

筆者主張把具有現實根據、能夠通過實踐可以實現的審美理想和沒有現實根據、不能通過實踐實現的審美幻想加以區分,使審美理想多一點實際,少一點空洞的幻想。讓現實更理想些,讓理想更現實些,不要過于癡迷和崇拜審美幻想。從根本上說,純審美理論是無助于人的解放和社會進步的。

馬克思、恩格斯曾在《神圣家族》中指出:“否認純理論領域內的解放”是“世俗社會主義的第一個原理”,“認為這是幻想”,“為了真正的自由它除了要求唯心的‘意志’外,還要求完全能感觸得到的物質的條件”[6](P121)。恩格斯曾經批評所謂“真正的社會主義者”倍克的一些“飄浮在云霧中的”詩,只歌頌“蒙朧的幻想”,并嘲諷“他的詩歌所起的并不是革命的作用,而是‘止血用的三包沸騰散’”[7](P242)。

(四)非理性主義傾向

非理性主義是現當代西方文論的主要特征和思想靈魂。非理性主義社會文化思潮貫穿于人文、主體、心理、生理、審美、內部規律、表現主義、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解構主義之中。非理性主義無疑是具有兩面性的。非理性主義研究,在人文、主體、心理、意識和語言形式符號領域中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相當顯赫的學術成果。這些學術成果作為人類的思想文化資源,必須得到尊重、承接和吸取,以豐富和補充傳統的學術格局中所空疏和缺失的部分。非理性元素是人類的生理機能和意識思想結構中不可忽視和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失去了歷史的先進性和合理性的、過時的、僵化的舊理性的反叛、消解和顛覆,對超穩定的社會結構和社會體制、思想結構和思想體制的沖擊和破壞,對舊權威的褻瀆和顛覆,對大一統的文化專制主義的抗爭和攪擾,從這些意義上說,具有思想解放的意義。

一方面要肯定非理性研究的學術價值,另一方面我們又要反對一切去科學化、非科學化、反科學化的研究理路.應當科學地評價包括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解構主義和各種非理性主義的是非功過。對一切無節制地反對主流、反對中心、反對權咸、反對穩定、反對統一性和整體性,主張平面化、邊緣化、碎片化、無深度、去價值的觀念,理應采取有鑒別、有選擇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科學的理性態度。

一切反對認知理性、道德理性和科技理性的論說只能使一個民族陷入被動和愚昧的狀態。非理性意識,作為人類思想結構中的必要的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事實上,世界上不存在著沒有非理性滲透的純理性,也不存在著脫凈理性元素的單純孤立的非理性。我們在批判非理性主義社會文化思潮時,不要把非理性主義的合理性也一并拋棄了;我們在破除舊理性主義時,也要克服和防止把正確的、有價值的理性也一股腦扔掉了。這種“棄水潑嬰”的幼稚病是昏昧的表現。舊理性過時了,非理性太時興了,有的學者提出新理性的概念加以回應。這種新理性應當理解和闡釋為實踐理性。如果新理性只是停留在輿論、語言和幻想層面,會局限、縮小乃至損害它的意義和價值。只有通過實踐實現了新理性,只有變成現實生活的物化形態的實踐理性,才是新理性的理想境界。

(五)缺乏震撼人心的力量

由于不同程度地脫離現實生活,人民群眾和社會實踐,使西方現當代文論缺乏震撼人心的力量。書齋中的左翼人文知識分子本身并沒有力量。知識要通過實踐才能轉化為力量。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與群眾相結合的知識分子才是有力量的,不掌握權力和財富的知識分子是沒有力量的。葛蘭西關于“文化霸權”的理論,對推動建立文藝的領導權和話語權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擁有領導權和話語權的文學理論和文學作品才是有力量的。

從整體上看,西方現當代文論和文學是缺乏力量的。尼采的“權力意志”和“超人哲學”從表面上看是有力量的。這種哲學褻瀆上帝、冒犯權威、反叛傳統。這種思想的表述方式如狂飆烈火,似有摧枯拉朽般的磅礴氣勢。尼采以批判家的雄偉,傲視一切。但由于全然拒斥理性,缺乏堅實的生活基礎,顯得底氣不足,似有虛脫和內荏之憾。

法蘭克福學派的社會文化批判理論對遮蔽社會問題的“虛假意識形態”的批判,對壓抑人的、表現出某些悲劇元素和負面作用的“啟蒙理性”的批判,對導致人的異化、使人成為“單向度的人”的“工具理性”的批判,對包括大眾文化在內的依附資本意志、被文化工業和商業社會所同化、一定程度上與主流意志同謀、蒙蔽、誤導和改塑的大眾意識、實際上帶有“反文化”性質的“文化批判”,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文化批判作為一個新興的學科領域是不可或缺的。文化批判企圖從文化層面介入政治,表現出一定的文化批判力量。法蘭克福學派的社會文化批判理論對疏導意識形態、工業理性、文化生產如何按照符合人性的方向發展,具有深刻的思想啟示。但這種文化批判理論也是有局限的。它只敏銳地看到了工具理性的非人性的一面,如可能造成對人的欲望、個性、靈韻、浪漫情懷、自由意志和創造精神的壓抑,但并沒有論述工具理性肯定人,如提高人的智慧、技能和力量,健全自身、征服和善待自然、捍衛真理和維護正義的一面。存在主義比較關注“實踐”的功能,表現出改變人的生態的意向,但忽視群體的力量,這種學說所張揚的孤獨的悲觀絕望的個體實際上是沒有力量的。

由于受到金錢拜物教、權力拜物教、商品拜物教的侵害和作賤,人們一度都變得怯懦和孱弱了。反映到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缺乏力量的,如卡夫卡的著名小說《變形記》,描寫人在壓迫的重軛下變成了大甲蟲那樣的軟體動物,有的作品表現處于異化狀態下的人由于承受痛苦和災難的折磨心靈上受到重創所造成的病態和畸形。這些荒誕的和處于異化狀態下的“單面的”或“偏型的”弱勢的小人物是值得憐憫和同情的,卻是沒有剛氣和血性的?,F代派的一些作家和理論家在國家機器、戰爭機器、工業機器和強大的物質力量的輾壓下,他們的人生步履維艱,命運坎坷不幸。他們本身十分軟弱,卡夫卡被他的研究者們稱為“弱的天才”,絕不可能創作出震撼人心的理念和作品。

我們有時只能在一些科幻影視作品中看到少許孔武有力的超常的巨人形象。既便是那些帶有批判意念不忘向的理念和作品,對現實的批判決多半都停留在輿論、幻想、語言層面,或迷信于道德說教、精神呼吁、審美救贖,甚至新感性革命、文化批判都帶有不同程度的“坐而論道”或“紙上談兵”的性質,一切精神批判都無法超越和取代實踐批判,只能靠塑造“新人形象”培育被馬克思、恩格斯稱為“有實踐力量的人”通過變革現狀的物質批判去加以解決。因為只有“新人形象”才能從正面充分體現出全新的價值體系和思想體系,才能作為“有實踐力量的人”變革現實,改變舊環境,創造新世界。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8](P6)“對實踐的唯物主義者,即共產主義者說來,全部問題都在于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和改變事物的現狀?!盵9](P48)只有服務并推動和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的文學作品和文學理論才是有力量的。

三、對話的思維方式

學術思想的對話實質上也是思維方式的對話。思維方式和思想方法作為客觀對象的對應物,需要盡可能最大限度地切合客觀對象的基本性質和主要特征。

以新人本主義為主潮的西方現當代文論,都隨心所欲地夸大主體,心理、精神和意志的作用,包括海德格爾和薩特宣揚的“存在論”,都帶有濃郁的主觀成分。一些很有價值的思想,都這樣那樣地脫離客觀世界,消解和遮蔽與現實生活的深層關聯。對這些帶有主觀隨意性的文學模式、理念、思想和學說理應進行歷史唯物主義的解析,通過對話和改制,將其置放在堅實的客觀世界的基礎之上,賦予這些文論思想以可靠的現實性生活的根基和源泉,從而加強和提升這些文論思想的科學性。

對西方現當代文論中的一些所謂“深刻的片面的真理”,應當進行辯證的解析。西方的文論史上,一種文藝理念崛起后,不久便被另一種文藝理念所取代,像走馬燈那樣,風水輪流轉,各領風騷三五年。一點論、片面性、絕對化、走極端、具有濃厚的“自戀情結”和強烈的排他性。同時和交替地出現兩種不可兼容相互對立的觀點。如客體性和主體性相互排斥,歷史精神和人文精神彼此消解,有的宣揚“歷史終結論”,有的則主張“人的終結論”。有人強調語言的可通約性,有人則認為語言的不可通約性?!拔飿O必反”。一種理念講過頭了,又要回過頭來重新言說,以至不斷出現學術研究的輪回現象和鐘擺現象。我們注意到,一些西方現當代文論家,特別是一些后現代主義者、新歷史主義者、西馬文論者,由于新的歷史條件和文化需要的驅動,又峰回路轉,明顯地表現出從他們所心儀的人文主體性學理向歷史客體性學理回歸的走向和趨勢。

西方現當代文論,無論是現代主義,還是后現代主義、結構主義,還是解構主義,都具有非理性主義的思想特征,不少消解社會理性,追求生理欲望,玩弄語言游戲,炫演“娛樂至死”的精神意向,都不同程度的陷入非理性主義的偏執。因此,運用理性的思維方式對各種非理性主義社會文化思潮進行鑒別和解析,在肯定非理性因素的合理性的同時,創造富有時代精神和實踐精神的新理性是完全必要的。

總之,我們應當運用宏觀、辯證、綜合、創新的思維方式,改制和整合西方文論。為了實現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全局性和總體性的理論創新,必須對西方現當代文論進行重組和整合。文學藝術和任何事物一樣,實質上都是一個包括多層面各種復雜元素的有機集合體,因此必須對其進行跨學科的全景式和整體性探索和宏觀的綜合性研究。我們注意到,當代西方的一些明智的學者已經意識到并開始努力改變迷信“深刻的片面的真理”的局限性。美國哲學家奎因力倡“整體主義”的學術研究??茖W史家庫恩主張打破學科壁壘,提出一種“范式理論”,強調對學科進行“系統結構研究”。伽達默爾的解釋學、社會知識學的“強綱領”、特別是一些人類學和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藝家的許多論述,都有意識地對文學進行各種形態的跨學科多層面的綜合研究,表現出西方現當用代文論從局部的微觀分析研究追求向全面性和總體性的宏觀綜合研究轉型的發展勢頭。

文藝學既然是科學,便應當以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和科學的思維方式,通過平等的、有選擇的學術對話,梳理和整合各種具有一定科學價值的文藝理論資源。對待人類的一切思想文化遺產和理論資源,既要有開放、包容、拿來的心態,同時又要有鑒別、批判、改造的精神。既要尊重和吸納西方現當代文論的有益的學術成果,又要破除對西方現當代文論的盲目迷信和極端崇拜。在文化交流、交鋒和交融中,我們應當本著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擇善而從,采長補短,優化組合的原則,經過批判繼承,把西方現當代文論中那些先進的有價值的東西,融入和重構到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

我們應當效仿馬克思那樣的胸襟、智慧、膽識和勇氣,像對待黑格爾和費爾巴哈那樣來批判繼承西方現當代文論的學術成果和思想資源。馬克思并沒有全盤否定黑格爾,但從黑格爾那里拿來了辯證法,拋棄了他的唯心主義;馬克思并沒有完全否定費爾巴哈,但從費爾巴哈那里拿來了唯物主義,拋棄了他的唯物主義的機械性,從而實現了人類思想上的偉大創舉,開創了嶄新的哲學體系和思維方式。馬克思主義從來都是一個開放的思想體系,具有分析、鑒別、整合、改制、重塑人類的一切文化思想資源的卓越能力。我們應當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對待一切有科學價值的文化思想理論資源,重構、創造和發展當代形態的科學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

[1][6]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3][4][8][9]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5] 黑格爾:《美學》,第一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7]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責任編輯 張 靜)

Dialogue and Reconstruction——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Marxist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Forms of Critical Thought

LU Gui-shan
(School of Liberal Arts,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

The dialogue between Marxist theory and contemporary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is an important way of the development itself.Dialogues on important topics include: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natural-ecology research of literature,social history studie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ubjectivity and the object of literature study;literature of internal research and external research relations;relations of literature betwee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oetry study.Contemporary Western literary theories possess a set of basic features as follows:highly introverted and selflanguage worship,obsessed with aesthetic fantasy,with a significant non-rationalist tendency,lack of striking power.The paper elucidates the use of macro,dialectical,integrated and innovative ways of thinking,and through dialogues,critically inherit the advanced and valuable thought resources in Wester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theories,and reconstruct the frame of contemporary forms of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Literary theory:an important topic;Basic characteristics;Way of thinking

陸貴山: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北京100872)

猜你喜歡
語言
詩之新,以語言創造為基
中華詩詞(2023年8期)2023-02-06 08:51:28
語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多向度交往對語言磨蝕的補正之道
累積動態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日常語言與播音語言
新聞傳播(2016年10期)2016-09-26 12:15:04
語言技能退化與語言瀕危
我有我語言
論語言的“得體”
語文知識(2014年10期)2014-02-28 22:00:56
Only Words慎用你的語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a级毛片|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99re在线视频观看| 毛片最新网址|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成人| 欧美伦理一区| 亚洲成人77777|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19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欧美日本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日韩在线播放欧美字幕| www.亚洲色图.com| 亚洲无码A视频在线|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少妇熟女|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中文字幕色站| 久草美女视频| 丰满少妇αⅴ无码区| 国产免费黄| 日本一区高清| 国产区在线观看视频|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精品国产欧美精品v|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69| 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欧美亚洲日韩中文| 欧美日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99|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国模粉嫩小泬视频在线观看| 婷婷色一二三区波多野衣| www.91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欧美一级高清免费a| 久久综合色88|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l|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亚洲永久色|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伊人91在线| 亚洲aaa视频| 草逼视频国产| 久久久四虎成人永久免费网站|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5388|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最新痴汉在线无码AV| 国产黑人在线| 无码高潮喷水专区久久|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91无码国产视频| 综合色亚洲| 日韩a级毛片| 亚洲乱码视频| 黄色福利在线|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91精品国产福利| 综1合AV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精品国产Av电影无码久久久| 2022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日本欧美午夜|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福利| 欧美日韩v|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