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亮
高位結扎聯合腔內激光治療大隱靜脈曲張的臨床分析
潘亮
目的分析高位結扎聯合腔內激光治療大隱靜脈曲張的臨床療效。方法71例大隱靜脈曲張患者采用的是高位結扎聯合腔內激光進行治療并將其作為觀察組, 而將采用高位結扎聯合剝脫術進行治療的69例大隱靜脈曲張患者作為對照組, 觀察兩組手術時間、切口數量、術中失血量等。結果和對照組相比, 觀察組在1年復發數、術后并發癥、術后住院時間、術中失血量、切口數量、手術時間等方面上有著明顯的縮短或者減少(P<0.05)。結論在大隱靜脈曲張的治療中采用高位結扎聯合腔內激光可以使療效更為顯著。
大隱靜脈曲張;高位結扎;腔內激光;聯合治療
外科多發病、常見病之一就是大隱靜脈曲張, 根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其發病率在我國達到8.6%且多發于體力勞動人群和持久站立工作者, 其常規治療是高位結扎聯合剝脫術且存在一些缺點例如術后并發癥多、傷口較多影響美觀、手術創傷大等[1]。隨著近年來微創技術和相關設備的不斷進步使激光閉合術在大隱靜脈曲張的臨床治療中得到了一定的應用, 和傳統常規治療相比具有療效較好、恢復較快以及創傷較小等優點[2]。
1.1一般資料 本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期間共有71例大隱靜脈曲張患者, 其中女38例, 男33例, 患者的年齡分布在32~66歲, 平均年齡為50.7歲。根據國際靜脈聯盟的臨床分級共有64腿靜脈曲張伴下肢酸脹感、16腿曲張伴水腫、4腿曲張伴色素沉著和濕疹、1腿曲張伴愈合潰瘍,將這71例患者作為觀察組采用的治療方法是高位結扎聯合腔內激光。此外, 將2004年1月~2007年1月期間采用常規治療的69例大隱靜脈曲張患者作為對照組與觀察組進行對比, 對照組中女36例, 男33例, 患者的年齡分布在34~65歲, 平均年齡49.2歲, 根據國際靜脈聯盟的臨床分級共有61腿靜脈曲張伴下肢酸脹感、15腿曲張伴水腫、6腿曲張伴色素沉著和濕疹、2腿曲張伴愈合潰瘍。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觀察組使用的激光治療儀波長為810 nm, 超滑導絲0.035 in, 激光光纖口徑600 μm, 導管F5r, 套管穿刺針18 G。在進行手術前迂曲淺靜脈是由龍膽紫標記且腹股溝橫切口為2~3 cm之間, 而卵圓窩區主要游離在大隱靜脈的主干和屬支且在距離大隱靜脈與股靜脈的匯入部大約0.5 cm處對大隱靜脈進行切斷, 而結扎和縫扎則是使用斷端4-0絲線。對大隱靜脈的穿刺使用的是18 G套管穿刺針, 在退出針芯后需將超滑導絲置入并將其推送至大隱靜脈的高位結扎處,然后將導管沿導絲置入其中并在導絲退出后將光纖置入導管內, 在激發工作狀態之后發射激光并后撤光纖, 而腹股溝的切口可以通過吸收縫線進行皮內縫合工作。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單側手術時間平均為(50.0±10.0)min, 切口數量平均為(3.0±1.0)條, 術中失血量為(15.0±5.0)ml, 術后住院時間平均為(5.0±2.0)d;對照組的單側手術時間平均為(95.0±6.3)min, 切口數量平均為(5.0±2.0)條, 術中失血量為(50.0±20.0)ml, 術后住院時間平均為(12.0±2.0)d。
此外, 觀察組患者術后出現皮下瘀血的有2例、皮下索條狀硬結的有27例、下肢局部麻木感的有12例、切口感染的有12例且在1年內復發的只有2例;對照組患者術后出現皮下瘀血的有8例、皮下索條狀硬結的有25例、下肢局部麻木感的有23例、切口感染的有26例。
根據以上數據可以發現觀察組在療效和術后并發癥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0.05)。
大隱靜脈曲張主要是因為大隱靜脈的瓣膜處出現瘤樣擴張從而使下肢淺靜脈和深靜脈匯合處瓣膜失去了“單向閥門”作用阻礙下肢血液的回流, 而靜脈血液一旦倒流就會使大隱靜脈出現瘀血從而使靜脈曲張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一般治療大隱靜脈曲張的方法包括手術治療、穿彈力襪和藥物等,而其中的穿彈力襪和藥物治療只能緩解癥狀且只限于無法進行手術的患者。在大隱靜脈曲張的臨床治療中采用高位結扎聯合腔內激光具有安全有效的優勢, 和傳統常規治療相比在住院時間、術中失血量、切口數量、手術時間等方面都有明顯優勢存在。不過對于經濟條件相對較差的患者而言, 其病史較長病變較重會對整體療效造成一定的影響且高位結扎聯合腔內激光治療在國內應用時間尚短仍需不斷的研究和推廣。
[1] 郭志剛, 李立彬, 高妍, 等.腔內激光聯合高位結扎治療大隱靜脈曲張患者的效果觀察.中國醫藥導報, 2013, 10(35):68-70, 73.
[2] 蔣葉平, 李創, 顧建萍, 等.高位結扎聯合腔內激光術治療大隱靜脈曲張療效分析.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 2011, 05(6):1759-1760.
2014-05-19]
114011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鞍山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