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杰
不穩定型心絞痛應用血塞通治療的臨床評價
王麗杰
目的探討血塞通注射液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可行性。方法79例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患者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治療組40例, 對照組39例, 兩組患者均常規治療:給予硝酸酯類藥物、抗凝和抗血小板藥物、β受體阻滯劑、他汀類降脂藥、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抑制劑。治療組在此常規治療上加血塞通注射液治療, 比較分析治療效果。結果治療組40例, 顯效30例, 有效8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5.0%;對照組39例, 顯效29例, 有效7例,無效3例, 總有效率為92.3%。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臨床合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療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比單純基礎治療, 療效更加顯著, 能提高治愈率, 降低不良反應, 應用安全, 值得臨床推廣。
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血塞通;治療體會
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現已成為“隱形殺手”及“元兇”之稱。在我國每年死于心腦血管疾病人數可達300萬, 該病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 復發率高以及昂貴的治療費用等問題已成為嚴重影響人民身心健康的主要問題。目前血塞通注射液在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作用上已得到循證醫學的研究證實。為此, 本文回顧作者所在醫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間收治入院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79例, 其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療40例, 取得了較好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將79例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患者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治療組40例, 男23例, 女17例;年齡56~74歲, 平均年齡(62.24±5.48)歲, 其中高血壓21例, 糖尿病6例, 高脂血癥13例, 病程1~5年。對照組39例,男21例, 女18例;年齡52~76歲, 平均年齡(64.12±4.82)歲,其中高血壓18例, 糖尿病4例, 高脂血癥17例, 病程1~6年。上述所有患者均符合WHO臨床冠心病的診斷標準及不穩定型心絞痛的分型。且經心電圖和心肌酶普檢查排除心肌梗死,均無出血傾向, 而出凝血時間正常, 無抗凝治療禁忌證。兩組患者性別構成和年齡結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本文兩組患者均常規治療:給予硝酸酯類藥物、抗凝和抗血小板藥物、β受體阻滯劑、他汀類降脂藥、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抑制劑。治療組在此常規治療上給予生理鹽水250 ml加血塞通注射液30 ml靜脈滴注1次/d, 14 d為1療程。
1.3觀察指標 觀察每天心絞痛發作次數、程度、持續時間,以及心率、血壓等情況。治療前后做血、尿常規、血糖、血脂、肝腎功能、常規心電圖檢查和癥狀發作時心電圖檢查。治療期間并要記錄不良反應[1,2]。
1.4療效判定 癥狀療效:顯效:同等勞力程度不引起心絞痛發作及硝酸甘油用量減少80%以上;有效:心絞痛發作次數及硝酸甘油用量減少50%~80%;無效:心絞痛發作次數及硝酸甘油用量減少不足50%。心電圖療效:顯效:靜息心電圖恢復正常, 活動平板運動試驗心電圖由陽性轉為陰性, 或運動耐量上升Ⅱ級;有效:靜息心電圖相關導聯降低的ST段治療后回升0.1 mV以上, 但未正常;或主要導聯倒置T波變淺達50%以上, 或T波由平坦轉為直立, 或運動耐量上升I級;無效:靜息或活動平板運動實驗心電圖與治療前基本相同。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3,4]。
1.5統計學方法 本文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 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本文治療組40例, 其中顯效30例(75.0%), 有效8例(20.0%), 無效2例(5.0%), 總有效率為95.0%;對照組39例, 顯效29例(74.4%), 有效7例(17.9%),無效3例(7.7%), 總有效率為92.3%。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
2.2兩組治療后心電圖比較 本文治療組40例, 其中顯效20例(50.0%), 有效18例(45.0%), 無效2例(5.0%), 治療后心電圖總有效率為95.0%;對照組39例, 顯效19例(48.7%),有效17例(43.6%), 無效3例(7.7%), 治療后心電圖總有效率為93.6%。治療組優于對照組, 兩組心電圖治療后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
冠心病是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見病, 多發生在40歲以后, 男性多于女性。而不穩定型心絞痛是由于動脈粥樣斑塊破裂, 伴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及遠端血管狹窄的一組臨床綜合征, 是冠心病的常見臨床表現。不穩定型心絞痛臨床又包括有:①靜息性心絞痛;②初發性心絞痛;③惡化性心絞痛的三種類型。其目前認為有三方面因素可引起心絞痛發作或惡化:①心肌供血下降;②心肌耗氧量增加;③心肌細胞耐低氧、缺血能力下降均可導致[5-8]。本文血塞通注射采用中藥三七有效成份精制而成。研究發現三七的主要成份三七總皂苷其藥理作用:可增強機體功能, 增加腦血流量, 擴張血管, 降低動脈血壓, 降低心肌耗氧量, 抑制血小板聚集, 降低血漿纖維蛋白濃度, 增強細胞表面電荷, 降低血粘度, 降低血脂等功能[9,10]。
總之, 臨床應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療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比單純基礎治療, 療效更加顯著, 并能提高治愈率, 降低不良反應, 應用簡單安全,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雷寒.內科學.第6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0:167-180.
[2]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會,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不穩定心絞痛診斷和治療建議.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00, 28(2): 409-412.
[3] 何建平, 伍蓓影.低分子肝素治療老年人不穩定型心絞痛療效觀察, 廣東醫學, 2002, 5(23):539.
[4] 楊曉陽, 粟河莉.注射用血塞通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液流變性的影響.中國中醫急癥, 2003, 12(4):428.
[5] 陳其奎, 李立.PNS對急性缺氧性腦損傷及血液中有關生長指影響的探討.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1990, 8(6):472.
[6] 蓋爾博, 馮玉飛, 高國麗, 等.三七對大鼠LPO及SOD的影響,中草藥, 1990, 6(4):26.
[7] 韓金安, 胡威夷.三七總皂甙對缺血性腦損傷保護作用的研究進展.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1996, 12(8):506.
[8] 金武, 譚斐, 張德英, 等.三七總皂甙對腦梗死腦人血漿蛋白C活性的影響.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 1998, 6(3):128-129.
[9] 李荷英.不穩定型心絞痛治療中低分子肝素的應用.中國醫學創新, 2011, 8(1):39-40.
[10] 周小波, 范學榮.西洛他唑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脂聯素和內皮素-1及一氧化碳的影響,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3, 21(4) :48-49.
2014-06-16]
138000 吉林省松原市中西醫結合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