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軍平
臨床藥師在ICU藥學服務實踐與體會
程軍平
在重癥監護病房(ICU)開展藥學服務工作中, 作者將抗菌藥的合理使用、藥物相互作用、藥物不良反應作為主要藥學服務內容, 取得了一些經驗和成效, 對藥師服務臨床有了較深的體會。
藥學服務;重癥監護病房;臨床藥師
醫院藥學界必須建立自己的學科-臨床藥學學科[1]。臨床藥師是醫院藥學發展、藥學服務模式轉型過程中的必然產物[2]。作者從事醫院臨床藥學, 參與重癥監護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查房, 在工作中發現, 大多臨床醫生用藥首先考慮的是藥物的治療作用, 對藥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較少關注,而藥師的參與可彌補這一不足, 協助醫生提高藥物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抗菌藥物是ICU常用的一大類藥物。抗菌藥物的品種選擇要考慮細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程度, 患者感染部位的血藥濃度是否合適, 同時像萬古霉素、頭孢他啶、亞胺培南等則需要考慮患者的肝腎功能, 要根據肌酐清除率進行劑量調整,在使用時要提醒醫師檢測腎功能, 并根據結果隨時調整。如:患者藥敏結果顯示:萬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 而患者肌酐值上升, 建議醫師改用利奈唑胺注射液抗感染, 效果較好。
重癥監護室患者使用的藥物比較多, 因此藥物相互作用發生率較高, 調查顯示重癥監護室約40%患者至少存在1種潛在的藥物相互作用[3]。例如, 患者, 男, 36歲, 主因“發作性抽搐、神志不清20余天, 發熱咳嗽5 d”, 門診以“癥狀性癲癇(大發作)、腦炎待查、肺部感染”收入院, 患者癲癇不能控制, 作者審核醫囑后發現患者丙戊酸鈉(VPA)和苯巴比妥(PB)同用, 建議醫生停用PB, 地西泮僅在癲癇持續狀態時泵入。第30天, 測當日晨VPA濃度為17 μg/ml;第40天,癲癇控制較好, 嗜睡癥狀減輕。
ICU的患者病情復雜且變化較快, 新出現的臨床癥狀可能為病情變化所引起, 也可能由藥物引起, 臨床藥師要協助醫師進行識別并做出相應的臨床決策。例如, 針對患者長期臥床, 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防治下肢靜脈血栓, 使用后患者血小板下降, 到底是患者本身的病情造成的還是使用哪種藥物之后造成的, 分析原因時, 建議醫師暫停使用低分子肝素,同時加強抗感染治療, 監測結果顯示血小板逐漸恢復, 由此得出結論, 血小板下降是低分子肝素不良反應的結果。
在ICU藥學服務中, 還需干預不合理處方, 藥學監護、營養支持監護等, 工作量大, 充滿挑戰。
4.1參與查房的必要性 ICU在用藥上, 一般以靜脈給藥為主, 結合多途徑給藥;用藥常需要個體化;使用藥物品種多,發生藥物相互作用的幾率大;病情嚴重, 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幾率高;不良反應監測難。ICU的這些用藥特點, 就需要臨床藥師協助醫生和護士解決用藥問題, 觀察用藥后的各種臨床反應, 研究減少和預防不良反應發生的有效辦法, 同時,藥師臨床實踐工作, 是積累專科用藥知識和補充專科醫學知識的一個重要過程, 對培養臨床藥師, 服務醫護和患者都有重要意義。
4.2要加強自身的學習 ICU收治的患者都具有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 侵入性檢查、治療較多等特點, 同時科室擁有眾多先進的監護儀器、急救設備及生命支持裝置。藥師參加臨床工作后, 常常會遇到知識“不夠”的尷尬。面對自身不足, 藥師需要加強自身建設, 不斷的加強醫學知識學習,儀器設備的基本功能及作用, 尤其的定科之后, 在專科用藥上要不斷積累經驗, 提高服務水平。
4.3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臨床藥師對用藥提出的建議經常會被醫師所采納和重視, 但是當遇到一些具有爭議性的問題時, 醫生更傾向于自己的觀點, 在目前的情況下, 藥師的意見并不被醫院或法律承認, 臨床藥師無法最終左右醫生的用藥, 在臨床上常會遇到比較尷尬的局面。隨著藥學服務的深入開展, 臨床藥師在醫療服務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但如何有效深入開展臨床藥學服務臨床工作, 既有制度方面的因素,又有藥師自身的因素, 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的問題。
[1] 吳永佩, 顏青.藥學部門和藥師是醫院醫療工作四大核心技術支撐系統之一.中國醫院, 2014, 18(1):59-61.
[2] 應菌, 黃萍, 薛飛, 等.臨床合理用藥專家質詢制度的實踐與藥師的體會.中國現代應用藥學 , 2011, 28(3):271-273.
[3] Smithburger PL, Seybert L, Kane-Gill, et al.Drug-drug interactions in the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anassessme nt of frequency, severity and the medications involved.Int J Pharm Prac, 2012, 20(6):402-408.
2014-6-16]
215009 蘇州市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