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紅
輸液致靜脈炎發生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對策
張美紅
目的 探討靜脈炎發生的原因和防范對策。方法 分析和總結靜脈炎發生原因, 加以合理治療和預防。結果 通過藥物治療和護理, 與有效的預防相結合。結論 減少靜脈炎的發生, 減輕患者治療痛苦, 提高護理安全性, 建立優質護理。
靜脈炎;原因;防范
靜脈輸液是一種治療方式也是臨床主要的治療方法, 靜脈炎是靜脈輸液中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近年來, 長期輸注高濃度、強刺激性藥物或在輸液過程中未按要求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成為引起靜脈炎的主要原因。表現為血管紅腫、壓痛、硬化。靜脈炎產生不僅給患者身體造成了很大的痛苦, 而且對疾病的治療和康復也有一定的影響。現將靜脈炎產生的原因及預防方式進行了研究和討論, 介紹如下。
1.1藥物因素 靜脈炎的發生主要與藥物的酸堿度、滲透壓、藥物濃度、藥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及Ⅰ型變態反應有關[1]。高濃度、強刺激性、高滲透性藥物迅速進入血液, 會刺激血管壁使靜脈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易引起靜脈炎。
1.2機體因素 患者由于自身營養缺乏機體免疫力大大降低, 對穿刺造成的血管壁創傷的修復能力及局部抗感染能力下降, 極易發生靜脈炎[2]。除此之外, 例如:患者穿刺部位皮膚情況、病室內的環境因素、誘發并發癥的感染因素等都是引起靜脈炎的重要因素。
1.3血管因素 外周血管細而短、靜脈回流障礙、血管壁硬化, 彈性差以及反復多次同一部位穿刺均會增加靜脈炎的風險。此外環境溫度,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液體輸入量、速度、壓力, 針頭對血管的刺激以及傳統法拔針對血管壁的損傷等均是靜脈壓發生的誘發因素[4]。
1.4技術因素
1.4.1護士在配置藥液過程中操作不規范, 消毒隔離概念不清, 致碎屑細菌等物質直接進入靜脈, 造成血管栓塞, 形成水腫和炎癥。
1.4.2護士穿刺技術不精, 反復多次穿刺易損傷血管壁, 造成機械性刺激, 產生炎癥。
1.4.3護士未合理選擇適合的留置針或留置針在血管內留置時間過久也會損傷血管壁引起化學炎性反應。
1.5感染因素 不按操作流程規范操作、在污染環境中執行醫囑或靜脈穿刺部位未做到徹底消毒, 易使病原微生物侵入靜脈, 也是靜脈炎發生的重要因素。
2.1物理治療
2.1.1冷敷法 冷敷能使局部血管收縮, 減慢血管對藥物的吸收, 促進某些藥物局部的滅活作用[5]。
2.1.2熱敷法 熱敷能擴張局部血管, 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利于組織吸收。有研究結果顯示, 熱水袋(40℃~50℃)熱敷穿刺局部使局部血管擴張, 加速血液循環, 縮短甘露醇在局部的停留時間, 從而減輕局部淤血, 減少了靜脈炎的發生率,優于50%硫酸鎂濕敷[6]。
2.1.3紅外線照射療法 對癥狀嚴重的患者可進行紅外線照射治療。促進滲出物的吸收, 具有消腫、消炎、鎮痛的作用,使局部血液循環特別是微循環得到明顯改善[7]。
2.2西藥治療
2.2.1硫酸鎂濕敷 用50%硫酸鎂溶液浸濕紗布, 濕敷于患處, 2次/d, 每次20 min, 可消除黏膜水腫, 改善缺氧所致毛細血管及小動脈痙攣, 降低靜脈炎的發生率。
2.2.2局部封閉 2%利多卡因5 ml+地塞米松5 mg在外滲皮膚的邊緣呈點狀環形封閉, 能迅速減輕局部癥狀, 緩解疼痛等不適, 有效的起到治療效果。
2.2.3喜療妥外敷 將喜療妥乳膏均勻涂抹于患處皮膚。通過促進間葉細胞的合成以及恢復細胞間物質保持水分的能力從而促進結締組織的再生, 阻止局部炎癥的發展和加速血腫的吸收[8]。
3.1正確選擇靜脈 靜脈輸液時,護士需按流程進行操作,為確保輸液順利安全進行, 輸液前需選擇血管彈性好且粗直的靜脈穿刺, 避開肌腱、韌帶、關節、靜脈瓣。長期輸液的患者應注意保護和合理使用靜脈, 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一般從遠端靜脈開始, 避免選擇患側肢體和下肢血管, 因下肢靜脈瓣多, 血流慢, 且患肢靜脈回流障礙, 輸液時加大發生靜脈炎的可能性[10]。
3.2增加營養攝入, 提高機體免疫力 抵抗力低下患者應多補充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等有機物質, 有效增強機體自身免疫力, 促使患者自我修復血管壁和加強抵御炎癥的能力。
3.3嚴格執行無菌技術原則 加強操作技能嚴格遵守無菌技術規程, 避免操作過程中因消毒不嚴密或藥液污染, 引起靜脈炎。掌握消毒液的有效期和使用濃度以及正確的使用方法, 保持穿刺部位清潔、干燥, 老年患者皮膚褶皺處加強消毒,預防穿刺部位感染。穿刺前合理選擇靜脈, 力爭一次穿刺成功, 避免在同一穿刺部位反復多次穿刺。
3.4合理使用輸液裝置靜脈留置針 現在已各大醫院得已廣泛應用, 它可以減輕患者反復穿刺帶來的痛苦。靜脈留置針替代輸液針后, 不僅減少護士的工作強度, 避免反復穿刺,同時有效的提高了搶救的成功率, 是臨床上值得推崇的醫療用品。但是靜脈留置針的使用并沒有減少輸液導致靜脈炎產生的機率降低, 所以有效的預防靜脈炎的輸液環節尤為重要。
靜脈炎是靜脈輸液常見并發癥。雖然全身癥狀較輕而局部比較明顯, 能使患者產生不安, 增加心理壓力, 影響疾病治療進程。因此, 預防及控制靜脈炎的發生具有重大意義。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加強靜脈輸液的維護, 護理操作中提高人員的操作技能, 同時掌握輸液中常用藥物的藥理作用, 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范, 提高靜脈穿刺能力。做到以減輕患者痛苦為目標, 減少靜脈炎的發生率, 提高護理質量和工作的效率, 確保優質護理順利開展。
[1] 歐麗萍.化療藥物所致靜脈炎的防治進展.護理研究, 2007, 21(6):1599.
[2] 張英梅,李華.靜脈炎護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對策.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3,10(7):100-101.
[3] 何勁松.配置大輸液控制微粒含量的幾點體會.海峽藥學, 1999,11(3):33.
[4] 嵇建蘭.化療性靜脈炎的分級及護理.基層醫學論壇, 2013, 17(12):1619-1620.
[5] 羅彩樹.靜脈炎發生原因及防治護理進展.全科護理, 2010, 8(25):2331-2333.
[6] 楊艷.熱敷法在甘露醇靜滴時減少靜脈炎發生及留針時間的效果觀察.實用臨床醫藥雜志(護理版), 2006,2(3):46.
[7] 徐榮紅.硫酸鎂濕熱敷在靜脈針留置期間的應用.中外醫學研究, 2013,11(12):61.
[8] 黃惠明.多磺酸黏多糖乳膏預防化療性靜脈炎的療效觀察.山西醫藥雜志(上半月), 2010,39(2):173-174.
[9] 曹松美.金黃散與喜療妥聯合外敷預防化療性靜脈炎護理研究.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2,16(24):97-98.
[10] 黃彩娟,韓艷艷,胡杰,等.靜脈炎危險因素及預防.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7,7(12):2772-2773.
200231 上海市徐匯區華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