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勇軍
(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中醫院,272000)
近年來筆者采用芒針透刺治療中風偏癱80例,并與常規體針治療80例相比較,現報道如下。
全部病例均來自我院內科住院病人,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80例,男58例,女22例;年齡最小36歲,最大79歲,平均65歲;病程最短7d,最長半年;左側肢體癱瘓38例,右側42例;腦出血21例,腦梗死59例。對照組80例,男62例,女18例;年齡最小32歲,最大76歲,平均67歲;病程最短5d,最長半年;左側肢體癱瘓35例,右側45例;腦出血25例,腦梗死5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病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參照中華神經學會1996年制定的《各類腦血管疾病的診斷要點》[1]。中醫診斷參照《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2]。
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并經頭顱CT或MRI確診的初次發病者。②發病半年以內。③年齡在80歲以下者。④患者生命體征穩定,能配合治療。
排除標準:①有嚴重內科合并癥或既往運動障礙者。②妊娠或哺乳婦女。③治療期間主動退出或不配合針刺治療者。④繼發癲癇。⑤伴有失認癥﹑失用癥﹑失語癥﹑視野缺損和智能障礙者。
1.治療組:患側上肢取肩髃透臑會﹑曲池透少海﹑外關透內關﹑合谷透后溪;患側下肢取中瀆透血海﹑犢鼻透內膝眼﹑陽陵泉透承山﹑昆侖透照海﹑行間透涌泉。
患者取仰臥位,盡量使患側肢體外展,局部皮膚常規消毒后,選用0.35×200mm芒針,分別透刺上述穴位,緩慢捻轉進針,直至針尖到達對側穴位皮下(以不透過皮膚為度),使患者局部有明顯酸脹感并向周圍擴散為止。留針30min,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休息2d后再進行第2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2.對照組:采用常規體針法,以手足陽明經為主,配合少陽經穴?;紓壬现〖珞k﹑曲池﹑外關﹑合谷;患側下肢取中瀆﹑犢鼻﹑陽陵泉﹑承山﹑昆侖﹑行間。行平補平瀉手法,針刺得氣后留針30min,留針期間行針3~4次。每日治療1次,10次為1個療程,休息2d后再進行第2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療效標準[3]:臨床治愈:積分達18分,能獨立行走,生活能自理,患肢功能存在但力差;顯效:積分達12分,肌力提高2級以上,生活基本能自理,患肢功能活動不全;有效:積分增加超過4分,肌力提高1級以上,患肢能做部分功能活動,生活尚需輔助;無效:積分增加不足4分,患肢肌力無好轉,功能活動無改善,生活需人照料。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80例,臨床治愈36例,顯效22例,有效19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6.25%;對照組80例,臨床治愈22例,顯效18例,有效28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85.00%。兩組總有效率經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治療組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
治療組痊愈患者所需平均療程為1.7個,對照組為2.2個,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治療組痊愈患者所需的療程明顯較對照組短,芒針透刺法可明顯縮短療程。
患者,男,62歲。2009年10月6日因左側肢體無力,收入神經內科治療。發病時血壓240/140mmHg,經CT確診為右側橋腦及右頂葉腦梗死,輕度腦萎縮。在神經內科給予對癥治療,病情穩定后于10月25日給予芒針透刺治療。查:左上肢肌力0級,左下肢肌力1級,僅能扶坐,不能站立。給予芒針透刺法治療,2個療程后能下地行走,左上肢肌力恢復至4級,左下肢肌力5級,生活能治理,能獨立行走。
中風偏癱是最常見的中風后遺癥。中醫學認為本病是由于風痰痹阻,氣血虧虛,瘀阻脈絡,以致氣不能行,血不能榮,肢廢而不能用?!鹅`樞·刺節真邪》篇云:“虛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內居營衛,營衛稍衰則真氣去,邪氣獨留,發為偏枯。”外邪乘虛而入,氣血紊亂,脈絡瘀滯,形成偏癱[4]。
多年以來,以體針、頭針治療中風偏癱一直是中醫治療中風偏癱的主要手段?,F代研究[5]認為,中風后偏癱患者由于脊髓失去了高位中樞的控制,使原始的﹑被抑制的﹑皮層以下中樞的運動反射釋放,引起運動模式的異常,是一種運動控制障礙。中風偏癱患者?;加兄w運動功能障礙和感覺障礙,運用常規針刺法具有針感差,不得氣或得氣慢,對后遺癥形成病例、肌張力高者效果較差,尤其對肢體關節功能障礙者效果更不理想。而運用芒針透刺,以一針雙穴貫透二經(或二經以上),陽經透陰經,既可精簡用穴,避免多穴進針,減少患者之痛苦,又能疏通多條經脈經氣運行。根據“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理論,選擇肩髃透臑會﹑曲池透少海﹑外關透內關﹑合谷透后溪、中瀆透血海、犢鼻透內膝眼﹑陽陵泉透承山﹑昆侖透照海﹑行間透涌泉等穴,具有通經活絡﹑活血化瘀﹑調暢氣血﹑舒筋利節的作用[6]。透刺法具有針感強、刺激量大、使針感易于擴散傳導、能有效調節肢體陰陽平衡、刺激外周神經和患肢的肌肉、擴大針感和疏通多條經脈氣血的功能。在改善調節機體功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及癱瘓機體的恢復過程中起到較為重要的作用,故對中風偏癱有明顯療效。有部分患者經本法治療后即刻效應明顯,能使癱瘓肢體的功能活動明顯提高,有立竿見影之效,說明運用芒針透刺法對中風偏癱的治療有重要的臨床現實意義。本研究結果表明,該療法治愈率高,所需療程短,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此外,運用芒針透刺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操作時手法要輕巧,用力要均勻和緩,速度宜緩慢柔和,切忌粗暴﹑草率用力。②術前應穩定病人情緒,解除病人恐懼心理,因透刺時針感強﹑刺激量大,故應防止暈針﹑滯針。③透刺時刺激量的大小、手法的輕重,應結合患者病情的具體情況而定,不可千篇一律。
[1]中華神經科學會 .各類腦血管疾病的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作組 .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6,19(1):55.
[3]中華全國中醫內科學會 .全國中風診斷及療效標準[J].山東中醫雜志,1986,6:46.
[4]溫凌潔,俞蘭英 .巨刺加刺絡拔罐治療中風偏癱92例[J].上海針灸雜志,2000,19(1):23.
[5]盧君艷,屠文展,張丹迎,等 .不同穴位針刺結合康復訓練對偏癱患者肌痙攣的影響[J].中國針灸,2010,30(7):542-546.
[6]楊兆鋼,楊銘 .中醫芒針治療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