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磊 包 華 潘春山 張麗麗 房繄恭
(1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海拉爾021008 2.內蒙古海拉爾區農墾總醫院3.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
筆者通過運用放血療法結合穴位注射治療無先兆性偏頭痛取得滿意療效,現將研究報道如下。
病例來源:本研究60例病例來自2012年8月~2013年1月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門診患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采用2004年國際頭痛協會(IHS)所制定的國際頭痛疾病分類中偏頭痛的診斷標準[1]:A.至少5次疾病發作符合標準B~D。B.頭痛發作持續4~72h(未治療或治療無效)。C.頭痛至少有以下特點中的2項:①單側。②搏動性。③嚴重程度為中度或重度。④因日常的體力活動加重,或導致無法進行日常運動(如走或爬樓梯)。D.頭痛期間至少出現下列之一:①惡心和/或嘔吐。②畏光和怕聲。E.不能歸因于另一疾病。
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入選者均為發作期患者。③性別不限,年齡介于18~65歲之間者。④每次發作時間不短于4h。⑤病程在1年以上。⑥治療前未對偏頭痛進行治療者。
排除標準:①有癲癇、中風或其他神經系統器質性疾病史或精神病史。②治療前1個月內服用其他防治偏頭痛的藥物或激素,可能影響本研究的效應指標觀測者。③合并有心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危及生命的原發性疾病者。④孕婦。⑤貧血或有自發性出血傾向者。⑥排除全身性疾病、五官疾病、顱內器質性病變等引起的頭痛。
分組方法: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組,根據患者的就診順序,按隨機編號將納入病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
1.放血療法。①耳尖放血:患者取坐位,醫者先用拇指、食指將患者耳尖部推擦揉捻至發熱充血,再將耳郭由后向前對折,取準耳尖穴,75%酒精常規消毒后,用一次性5號注射針頭迅速點刺1~2下,擠出鮮血6~8滴,待出血停止后以無菌干棉球按壓針孔,并以75%酒精棉球清理創口周圍血跡。②局部放血:患者取坐位,醫者先用拇、食指將患者局部疼痛最為明顯的部位推擦揉捻至充血,75%酒精消毒后,用一次性5號注射針頭迅速點刺1~2下,擠出鮮血6~8滴,待出血停止后以無菌干棉球按壓針孔,并以75%酒精棉球清理創口周圍血跡。③循經放血:根據“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原則,臨床上偏頭痛以一側,即是少陽經循行部位多見,故選取手少陽經井穴即關沖穴。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醫者先用拇指、食指將患者所選手指揉壓充血后,醫者左手固定患者手指,取準末端井穴,75%酒精常規消毒后,用一次性5號注射針頭迅速點刺1~2下,擠出鮮血1~2mL(約4~5滴),待出血停止后以無菌干棉球按壓針孔,并以75%酒精棉球清理創口周圍血跡。
2.穴位注射。穴位:風池、陽陵泉。操作:患者取坐位,選取患側風池穴和陽陵泉穴,選準穴位后,75%酒精常規消毒后,采用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1支天麻素注射液穴位注射(每支2mL,每支藥物含量0.2g),分別穴注風池穴和陽陵泉穴,待局部得氣時,回抽無回血,即可將注射液緩慢注入穴位,每穴各注射1mL。
3.針刺療法。參照《針灸治療學》[2]。主穴:太陽、絲竹空、角孫、率谷、風池、外關、足臨泣。配穴:外感風邪加風池、風門,風寒加灸大椎,風熱針瀉曲池,風濕針瀉三陰交;痰濁上擾加豐隆、足三里;氣滯血瘀加合谷、太沖、膈俞;氣血不足加氣海、血海、足三里。操作方法:選0.30×25mm和0.30×40mm的毫針。囑患者仰臥位,穴位局部常規消毒。針刺太陽穴時,進針斜刺0.3~0.5寸,針刺角孫穴、絲竹空穴、率谷穴時,進針平刺0.5寸,針刺風池穴時,進針向鼻尖方向斜刺1.0寸,針刺外關穴、足臨泣穴時,進針直刺0.5寸。上述穴位得氣后行小幅度平補平瀉捻轉手法,留針30min。
觀察項目及指標:視覺模擬評分法(VAS)[3]。采用視覺模擬評分尺于治療前和治療后30min分別進行頭痛強度自我評定,以觀察即刻止痛效果。患者在移動標尺正面時,無法看到背面的數字刻度。由患者根據自己所感受的疼痛程度,將標尺定格在自感疼痛的位置,醫生可在標尺的背面看到具體的刻度數字。視覺模擬評分尺的正面依次分為無痛、輕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和劇痛5個等級,背面有0~10的數字刻度。
療效判定標準:止痛效果評價:采用尼莫地平療效評分法,即療效指數=(治療前分值-治療后分值)/治療前分值×100%,無效:疼痛減輕≤25%;有效:疼痛減輕≥26%且<75%;顯效:疼痛減輕≥75%。
1.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VAS評分比較(±s)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VAS評分比較(±s)
?
經檢驗,治療組與對照組VAS評分比較,兩組積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治療組即刻降低頭痛的效果優于對照組。
2.兩組患者療效的比較:治療組30例,顯效14例,有效15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6.7%;對照組30例,顯效7例,有效19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86.7%。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兩組總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偏頭痛其疼痛部位位于足少陽膽經循行部位,故中醫又稱少陽頭痛,發作時疼痛難忍。中醫學認為,該病多因內傷諸疾而致氣血逆亂,瘀阻經絡,腦失所養而成。放血療法令邪隨血出,此法受歷代醫家所重視,《靈樞·小針解》載:“菀陳則除之者,去血脈也”,即指放血以排除血脈中郁結已久的病邪?!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分小把獙嵰嗽E之”亦是此意[4]。郁絡刺絡放血,能出惡血、通經脈、調氣血,從而達到 “通則不痛”的目的。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風池穴、陽陵泉穴對腦血管具有擴張作用,本研究采取穴位注射風池穴、陽陵泉穴,通過經絡的調整作用改善腦血管微循環,能疏通經絡,調節氣血,從而達到陰陽的平衡,使氣血通暢,達到通則不痛之目的[5]。穴位注射療法具有針刺和藥物的雙重作用。加之藥物在穴位內發揮藥理作用,所以收到滿意療效,達到治療本病的目的。
[1]Headaehe Classifieation Sub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daehe Soeiety.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e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J].Cephalalgia,2004,24(Suppl 1):24-37.
[2]王啟才 .針灸治療學[M].第7版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
[3]單秋華 .耳穴綜合療法治療發作期普通偏頭痛療效評價[J].中國針灸,2006,26(10):687.
[4]楊曉霞,溫曉慧 .針刺配合三棱針點刺放血治療偏頭痛28例臨床觀察[J].哈爾濱醫藥,2008,28(5):43.
[5]田明萍,肖寶香,田泳 .風池穴注柴胡注射液治療偏頭痛60例[J].中國針灸,2002,22(5):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