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鳳 陸 洋 劉繼章 李 燕 陶溢潮
(湖北省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孝感市中心醫院超聲科,湖北 孝感 432000)
超聲對門靜脈高壓癥術后并發門靜脈系統血栓的診斷價值
吳小鳳 陸 洋 劉繼章 李 燕 陶溢潮
(湖北省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孝感市中心醫院超聲科,湖北 孝感 432000)
目的 探討彩超在門靜脈高壓癥術后并發門靜脈系統血栓的聲像圖的特征及臨床診斷價值。方法 對36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術后患者,在術后第3天行腹部彩超首診,觀察門靜脈系統管腔內有無血栓形成,以及血栓出現部位,對有血栓形成病例,以后每周超聲檢查一次,并動態觀察溶栓效果,連續3次,最長觀察時間為2個月。結果 門靜脈左支9例,門靜脈右支6例,主干4例,脾靜脈12例,主干伴左支3例,主干伴脾靜脈2例,用藥后動態觀察1周~2個月,33例門靜脈系統血栓完全溶解,3例血栓范圍較前明顯縮小,門靜脈血流及部分病例增寬的門靜脈主干內徑亦逐漸恢復正常,有效的防止了漏診、誤診。結論 超聲對門靜脈高壓癥術后并發門靜脈系統血栓的診斷及療效觀察可提供可靠依據,對于出現門靜脈血栓的患者進行超聲動態觀察診斷及臨床治療效果對比分析,簡單、無創、效果好,值得應用。
門靜脈高壓癥術后;超聲檢查;門靜脈系統血栓
門靜脈血栓是臨床較為少見的一種深部血管阻塞性疾病。它是門靜脈高壓術癥斷流術后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因此早期診斷、早治療對疾病的治療顯得尤為重要[1]。有資料表明[2]:門靜脈高壓脾切除術后門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可高達18.9%~40%。而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故漏診率較高[3]。隨著超聲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彩超的廣泛普及,門靜脈高壓癥術后門靜脈系統血栓的檢出率呈上升趨勢,使之成為臨床診斷血栓的重要方法之一。本研究對36例門脈高壓癥術后門靜脈系統血栓形成患者的超聲圖像特征進行總結分析,旨在探討其臨床價值。
1.1 研究對象
收集我院2008年6月至2013年7月門靜脈高壓癥術后并發門靜脈系統血栓36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齡為35~69歲,平均年齡45歲,肝功能分級為Child A級12例,Child B級24例,行單純脾切除術22例,行脾切除聯合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14例。
入選標準:均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術后患者,臨床有發熱、腹脹、惡心、上腹部隱痛不適等非特異性癥狀,術前均經彩色多普勒超證實門靜脈系統無血栓。
1.2 儀器與方法
使用Philips IU 22及GE Logiq 7彩色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3.5~5.0 MHz。患者取仰臥位,對腹部進行多切面掃查,觀察門靜脈主干及左、右分支、脾靜脈及腸系膜上靜脈管腔內徑、回聲及血流充盈情況,所有患者均于術后第3天經腹部彩超首診,以后每周1次,連續3次,最長觀察時間為2個月。
2.1 血栓發生部位與時間
術后門靜脈系統血栓經彩超確診36例,其中發生于門靜脈左支9例,門靜脈右支6例,主干4例,脾靜脈12例,主干伴左支3例,主干伴脾靜脈2例。出現血栓最早時間為術后第3天,多發生于術后7~20 d。
2.2 超聲聲像圖特征
二維所見:門靜脈內徑不規則增寬,管腔內見實性團塊狀或條片狀低或等回聲充填,游離緣較整齊,有時邊緣處尤其是兩側端可有絮條樣結構漂浮于血液中,病變內部常有較規則短線狀中等回聲,管腔常因此而呈不規則狹窄,甚至幾近阻塞,探頭加壓后管腔不能閉合;CDFI:管腔內彩色血流信號消失或部分充盈缺損。
2.3 療效觀察
確診后即刻給予低分子肝素鈣4100 U皮下注射,每12 h 1次,持續3 d,口服華法林,首劑5 mg,維持量2.5 mg,持續2個月,根據INR值調整劑量,使INR值維持在正常值的2倍左右。用藥后1周~2個月后,33例門靜脈系統血栓完全溶解,臨床癥狀逐漸消失。3例血栓范圍明顯縮小,無腸壞死、腹腔出血等并發癥發生。
3.1 門靜脈系統解剖
門靜脈是由脾靜脈和腸系膜上靜脈匯合而成,在胰頭、頸部交界處的后方向右上斜行至第一肝門,分左、右兩支進入左、右半肝。門靜脈系統血栓形成包括門靜脈主干、左右分支、腸系膜上下靜、脈脾靜脈血栓[4]。
3.2 血栓形成原因
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病無論何種手術方式,術后門靜脈系統均有血栓形成可能,血栓形成主要與門靜脈系統血流動力學改變有關[5]。門靜脈高壓癥術后門靜脈系統血栓形成三大原因:①肝硬化,脾功亢進時,脾內滯留血小板增加,血小板破壞增加,脾臟產生抑制血小板生成的循環因子,血小板生成受阻。當脾切除術后,上述三種原因消除,血液中血小板的含量增加,血栓形成概率加大。②由于肝硬化患者肝臟合成蛋白質的功能降低,其產生的抗凝酶低下,血液處于高凝狀態下也易形成血栓;脾切除加斷流術后脾靜脈呈一盲端血流緩慢,脾靜脈也易形成血栓,而門脈主干血流多數情況下是由來自脾靜脈的血栓順流蔓延而來,故脾切除術后雖然門靜脈系統血流量可減少20%~40%,門靜脈壓力下降,但在斷流術后門靜脈系統血流更為緩慢,易于門靜脈血栓形成。③手術時血管內膜損傷,膠原纖維暴露,激活凝血系統,加之手術創面較大,術后使用止血劑,也是促使血栓形成的因素。有資料報道[6]:感染在血栓形成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3.3 門靜脈系統血栓超聲聲像圖特征
血栓一旦形成,其預后相對較差甚至導致死亡,血栓的早期發現、預防及治療顯得尤為重要[7]。當患者術后出現不規則性或持續不明顯原因發熱及腹水增加且消退較慢等癥狀時,臨床醫師要警惕此癥的可能。隨著腹部彩超技術廣泛使用,超聲對門靜脈高壓癥術后門靜脈系統血栓診斷可提供可靠依據,其特征性表現為管腔不規則增寬,發現門靜脈中有不被壓縮的強回聲團塊[8],CDFI:局部管腔內彩色血流信號充盈缺損或探及細束血流信號。腹部彩超對明確診斷有重要意義,一旦確診后及時的抗凝溶栓治療可以取得較好療效[9]。
3.4 超聲的臨床應用
本組資料顯示超聲不僅能準確診斷門靜脈系統管腔內血栓形成,還可指導臨床治療,動態觀察療效。從而可達到早發現及時治療,并可防止血栓進一步擴大,以免蔓延至腸系膜上靜脈引起危及生命的腸壞死等并發癥。33例用藥1周后復查彩超,發現血栓無發展趨勢,部分血栓范圍不同程度縮小,臨床癥狀逐漸消失:18例于25 d左右完全吸收,12例于1個半月血栓完全消失,3例中途腹腔出現少量積液,給予維生素K對癥治療,腹水于用藥后7 d吸收,2個月血栓完全溶解。3例2個月內多次復查腹部超聲,血栓范圍較前明顯縮小,無擴大超勢。
綜上所述,門靜脈血栓形成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經門靜脈抗凝、溶栓預防和治療斷流術后門靜脈血栓形成是安全和有效的[10]。彩超對診斷門靜脈高壓術后并發門靜脈系統血栓可提供可靠依據,其具有經濟、方便、可重復性,已成為臨床檢查及動態監測門靜脈高壓癥術后門靜脈系統血栓常規檢查方法。
[1] Gabr MA,Bessa SS,El-Zamarani EA.Portal vein thrombosis in Egyptia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role of methyle 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C677T gene mutation[J].Hepatol Res,2010,40 (5):486-493.
[2] 崔衛東.脾切除術后門靜脈血栓形成因素分析[J].醫藥論壇雜志,2010,31(7):66-67.
[3] 李偉博,馬秀現,薛渙洲,等.門靜脈高壓癥手術后門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J].醫藥論壇雜志,2011,32(4):69-71.
[4] 陳佳祺,田力.肝癌切除術后門靜脈血栓形成機制及治療[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4):147-148.
[5] 吳婷婷,陳煒,吳志勇.門靜脈高壓癥門靜脈血栓形成的機制研究[J].外科理論與實踐,2012,17(6):629-633.
[6] 韋善學.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內科治療進展[J].內科,2011, 6(1):58-61.
[7] Song ZZ,Huang M,Jiang TA,et al.Diagnosis of portal vein thrombosis discontinued with liver tumor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tumors by contrast-enhanced US:a pilot study[J].Eur J Radiol, 2010,75(2):185-188.
[8] 王園園,吳子剛,杜意平,等.肝硬化合并門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特點[J].國際消化病雜志,2011,31(4):239-242.
[9] 徐文豪,郭發才,代遠斌.急性腸系膜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分析[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0,19(12):13321-13323.
[10] 張清華,潘萬能,徐剛,等.經門靜脈抗凝溶栓預防和治療斷流術后門靜脈血栓形成[J].浙江醫學,2011,33(10):1643-1645.
R445.1
:B
:1671-8194(2014)07-01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