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燕香
(廣州市白云區紅十字會醫院,廣東 廣州 510545)
手術患者術中給予預防性護理對壓瘡的預防效果
馮燕香
(廣州市白云區紅十字會醫院,廣東 廣州 510545)
目的 研究預防性護理干預對壓瘡的預防效果。方法 選擇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的200例患者,按隨機分組原則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成員實施常規護理措施,實驗組成員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預防性護理措施,觀察兩組患者術后壓瘡的發生情況以及患者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結果 實驗組成員術后3 d壓瘡的發生率分別為:18%、10%、5%,明顯低于對照組23%、15%、9%。實驗組患者的滿意率為9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8%,P<0.05,實驗結果有統計學差異。結論 在患者手術過程中實施預防性護理可明顯降低壓瘡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手術;預防性護理;壓瘡;滿意度
壓瘡是由于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運受阻導致局部缺氧、缺血、營養不良,從而發生組織的潰爛甚至壞死[1]。術中壓瘡是指患者在手術結束至手術后6 d,皮膚組織受損,發生潰爛壞死[2]?;颊哂捎谑芗膊〉那忠u,身體狀況本身相對較差,又加之手術刺激,術后由于切口疼痛,活動受限,壓瘡的發生率進一步提高。壓瘡在臨床上雖然較為常見,但由于其易引發感染,且不易治療,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傷害。為了降低壓瘡在術中的發生率,提高治療效果,特進行了如下研究。

表1 兩組患者的壓瘡的發生情況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n(%)]
1.1 資料
選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需要手術治療的200例患者,其中男患者126例,女患者74例,年齡在12~82歲,平均年齡為(45.4 ±2.3)歲,術中臥位情況為:平臥位72例、側臥位48例、俯臥位36例、截石位44例。按隨機分組原則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100例患者,男患者65例,女患者35例,平均年齡為(43.9±3.7)歲,其中平臥位患者36例、側臥位患者25例、俯臥位患者17例、截石位患者22例;對照組100例患者,男患者61例,女患者39例,平均年齡為(46.1±2.5)歲,術中臥位情況為:平臥位患者36例、側臥位患者23例、俯臥位患者19例、截石位患者22例.以上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手術臥位的選擇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對照組成員實施常規護理措施。
1.2.2 實驗組成員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預防性護理措施。
①術前評估:訪視護士于手術前1 d對患者進行評估,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患者皮膚潮濕度、感覺、活動方式、活動能力、營養情況、剪切力、摩擦力等。手術開始前,再次進行皮膚的檢查,主要對易發生壓瘡的部位進行檢查。易壓瘡部位由患者的臥位決定,仰臥位時主要檢查肩胛、肘部、骶尾、足跟等;側臥位時主要檢查肩峰、大轉子、髖部、膝部等;俯臥位時應檢查頰部,頦部、乳房、髂前上棘、男性生殖器,足趾[3]。②術中選擇合適體位:在不影響手術操作的前提下盡量不影響其生理功能。術中嚴密觀察易發生壓瘡的部位,必要時使用軟枕將其懸空,間斷改變支撐部位,降低壓迫感,在患者平臥時,應尤其關注骶尾部和足跟,因其承壓最大,應適當在其下方使用厚度合適的軟墊。側臥時,要注意觀察兩膝間以及腳踝部骨隆突處的皮膚狀況,使用棉墊進行保護。③正確使用手術床:經術前評估,對于壓瘡發生率較大的患者,應換掉普通床墊,給其接觸面壓力相對較低的充氣床墊或者高密度泡沫墊[4]。在不影響手術的前提下,稍微抬高床尾約5°,這樣可減少患者的滑動、降低剪切力,在手術中,隨時觀察床單的清潔情況,保證床單整潔、干燥、無碎屑。④正確使用體位墊:在給患者安置體位時,尤其注意觀察支撐物或者墊襯物的位置,觀察患者的支撐點、固定點、著力點,放置體位墊時,應注意不讓其影響患者的呼吸系統、神經系統、循環系統。⑤保護受壓皮膚:可使用凡士林進行保護。凡士林可在涂抹部位形成一種油性保護膜,降低摩擦系數,從而降低摩擦力、剪切力,對抗垂直壓,潤滑皮膚,促進血液循環,延緩壓瘡發生[5]。⑥嚴密觀察:定時給解除受壓部位的壓迫,兩次解壓時間間隔不得超過1 h;檢查約束帶的松緊情況,以通過一手指為佳,約束帶和皮膚接觸的部位也要使用保護墊,并定期檢查墊下皮膚狀況;術中每20 min檢查一下患者肢體末端的皮膚狀況和血運狀況,并適當給患者松解約束帶。⑦心理護理:面對手術,多數患者出現焦慮緊張等情緒,該種負面情緒容易導致患者出現震顫、僵持的狀況,皮膚血液循環也會受到影響,從而導致皮膚發生破損,此時護理人員應安慰患者,指導患者進行放松,將其情緒狀態調至最佳。⑧認真完成交接班:手術室護士在手術完成后,應和醫師再一次對患者的皮膚狀況進行評估檢查,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和外科護士進行交接時應該全面負責,并和其一起進行檢查。
實驗組成員術后3 d壓瘡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實驗組成員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為9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8%,P<0.05,對比結果有顯著差異,有相關統計學意義。見表1、2。
手術中的壓瘡主要和以下因素有關:摩擦力與剪切力、手術體位的要求、手術時間相對較長、手術類型、應激反應、再灌注損傷、患者自身情況等[7],因此對以上因素進行預防和改變是降低壓瘡發生率的關鍵所在。本實驗通過進行預防護理,在不影響手術操作的前提下,盡量將損傷風險降到最低,從術后開始一直到手術結束,關注可能引發壓瘡的每一個環節,并配合心理護理,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使患者以放松的狀態進行手術,保證了手術的順利進行。在整個護理措施實施中,術前評估是關鍵的一步,根據患者術前皮膚的狀況制定相應的方案,然后根據方案執行護理計劃。護理人員在日常護理中,也應加強壓瘡管理知識,強化管理意識,及時發現問題,并制定與之相符的解決方案[8]。此外通過本次試驗,實驗組成員的滿意度得到了明顯的提高,這對于和諧護患關系,降低醫療糾紛有重大意義。
綜上所述,在術中護理使用預防護理措施,可明顯降低壓瘡的發生率,建議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張的青,林衛紅,葉媛媛.試用修訂版Braden評分方法預警干預術中壓瘡的效果評價[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2):32.
[2] 趙丹鳳.改良壓瘡危險因素評估表在腦外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08,15(5):64-66.
[3] 江華容,廖健敏,彭敏.持續壓瘡危險預警管理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7):587-589.
[4] 王曉梅,徐應琴,德琴.應用壓瘡危險因素評估表對85例癱瘓病人的護理[J].護理實踐,2007,7(2):12.
[5] 王英,蒙張敏,黃丹莉.壓瘡評估和預防的循證醫學證據[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3):37-39.
[6] 張艷.俯臥位手術患者術中壓瘡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1,14(8):1154-1156.
[7] 趙霞,周立穎.國內壓瘡的研究及護理新進展[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10,21(4):l-3.
[8] 胡美華,孟琳.手術患者發生壓瘡的手術室相關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4):1332-1333.
R473.6
:B
:1671-8194(2014)07-02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