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潤苗
(河南省洛陽市第一中醫院,471000)
西醫學認為,腦出血急性期之基本病理是腦血管破裂,血溢脈外,腦組織內形成血腫水腫,致顱壓升高而出現昏迷和劇烈頭痛。中醫認為是由于風火痰瘀,壅遏血脈腦內,腦病及腑,導致胃、腸、三焦腠理不通,則失神厥逆,頭痛劇烈,偏癱失語。昏迷、劇烈頭痛是腦出血急性期主要病癥。外科以手術清除淤血,西醫內科治療主要以甘露醇利水降顱壓,并給予止血類和營養腦細胞類藥物,其預后主要靠患者自身機能調節。此時若加以中醫藥調理,則可大大縮短病程,使病情很快出現轉機。
理不明則識不清,理明識清效神速。弄清楚腦出血急性期病因病機和由此導致的因內及外,全身機能障礙的病理實質,采取從外圍進行突破,使風火痰瘀之實邪迅速外達,是治療該病之新途徑。本文從腦出血形成的病因病機入手,主要探討由臟及腑,在外圍方面出現機能障礙的病理及治則。
腦出血之形成,因于風,盛于火,成于痰,敗于瘀。即先由肝木內風旋動,肝之四象為青龍。風繞心火,使其燔煉,進而風火相煽,觸動血脈內素有之痰瘀,風火挾痰挾瘀上竄入腦,脈道不堪其虐,則脈決血溢。
知常才能達變,想弄清楚腦出血致腸胃方面機能障礙,首先要弄清楚胃腸本身之常態。根據腸胃在機體中的主要生理功能,筆者認為,腸胃是人體中變生痰濁的源泉,也是泄越痰濁之腑。
《素問·五臟別論》曰:“夫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其氣象天,故泄而不藏,此受五臟濁氣,名曰傳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輸泄者也。”何為五臟濁氣?膀胱與腎為表里,尿液者腎之濁氣,腎屬陰,其尿液則酸(陰性)。膽汁者,肝之濁氣,肝為陽,其濁則堿(陽性)。胃與脾相表里,胃液者脾之濁氣,脾屬陰,其濁則酸。小腸者心之濁氣,心屬火,其濁則堿。大腸與肺相表里,大腸液者乃肺之濁氣。脈與大腦亦有自身濁氣。血脈之濁氣,三焦腠理之氣和津液;腦之濁氣,口腔中之唾液也,其液則堿。正常情況下,每天腸胃受五臟濁氣達上萬毫升。其中唾液日分泌量1000~1500ml,胃液1500~2000 ml,胰液1000~2000 ml。胰在中醫理論中雖然無其獨立的臟象,但是生理病理與肝關系密切,其液與膽汁同走一道,均為堿性。膽汁每日分泌800~1000 ml,小腸液1500~3000 ml。這些濁氣是五臟產生自身功能過程中的代謝產物,必須順利排出自身之外,五臟才能升清陽、生五志,尚若郁積臟內,五臟則生百病。但對于胃腸來說,則是沃肥腸胃,漚化食物的必需品。在正常情況下,這些五臟濁氣在胃腸內通過對食物的漬漚,將食物中精微分離出來,變赤為血,重新回到人體的血脈之中,由脾升運,淫予臟腑、奇恒、皮毛,并將濁氣自身中對機體有害的物質留在食物的糟粕內隨其排出體外。在非正常情況下,腸胃中上萬毫升濁氣,在與食物作用的過程中,得不到徹底的分解利用,隨同水谷精微進入人體血液則為痰濁,就會對機體造成各種毒害而產生疾病。當大腦突然出血,腦部血液循環發生障礙時,人體之最高主宰機關癱瘓,全身各處無不發生混亂。表現在腸胃方面,首先是食欲廢絕,胃氣不降,陽明燥結。當這種腸胃機能障礙出現以后,腸胃中的大量濁氣則無食可化,陽明燥結而又不能排除達外,機體為了維持體液平衡而將上萬毫升濁氣吸收進入血脈,使血進一步變惡,加重對機體重要器官的毒害(臨床則為應激反應——發熱、消化道出血等)。五臟與腸胃的關系是一種陰陽相互依存之關系,腸胃為五臟提供精微,五臟升清陽于四肢九竅奇恒,五臟為腸胃提供濁氣,腸胃消化食物,泄糟粕,降濁氣。五臟無腸胃之精微不升,腸胃無五臟之濁氣不降。血無痰濁則不瘀。痰濁,首先是五臟濁氣,其次為食物中的脂類物質和毒素(食物中化肥農藥殘余和自然界中的其他有害物質)。它們在食物的消化過程中進入人體血脈,隨血液循環流動,使血液變稠變黏,變惡變毒,流而不暢則為瘀。也就是說腸胃不生痰濁,血則不生瘀毒。瘀毒者大疾惡病之本也。血瘀責于痰濁,祛痰則能化瘀。通腸胃能泄越五臟濁氣,通腸胃能承順人體氣機,通腸胃能清除體內痰濁,通腸胃能凈化人體血脈。所以,通腸胃對于腦出血急性期標實之痰瘀有很好的泄越作用。
三焦腠理是人體的氣與津液之道,是外邪入侵之道,也是內邪外達之道。三焦者,氣與津液之道也,如霧似露,周身灌體。如《靈樞·五癃津液別》曰:“三焦出氣,以溫肌肉、充皮膚為其津。”《中藏經》曰:“三焦者,三焦出氣也,總領五臟六腑,營衛經絡,內外左右上下之氣也。三焦通則內外上下左右皆通,其于周身灌體,和內調外,營左養右,導下宣上莫大于此。”
腠理,《素問玄機原病式》曰:“然皮膚之汗孔者,謂泄氣液之空竅也,一名氣門,謂泄氣之門也;一名腠理者,謂泄氣液出行之腠道紋理也;一名鬼門者,謂幽冥之門也;一名玄府者,謂臟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萬物,盡皆有之,乃氣出入升降之道路門戶也……升降出入無器不有,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識,能為用者,皆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閉塞者,不能為其用也”。可見,三焦腠理是人體氣與津液之道,是人體陰陽升降出入之道,人身大乃頭足、小乃皮毛,陰陽萬物皆有之。故稱為“孤府”,孤府內通臟腑骨脈腦,外達肌肉皮毛竅,是人體血液轉化為能量,并產生功能和代謝產物及泄越糟粕的生命之道;是人體生命信息和宇宙信息進行交流的門戶。對人體疾病的形成和治療,則是外邪入侵、內邪外達之道,故通則安康,不通則生百病。當腦出血形成以后,主失神明而昏,使道閉塞不通,形乃大傷,全身之三焦腠理氣津怫郁,致血液產生能量和泄越代謝產物的功能喪失,更堵塞了血脈內風火的外達之路,血必滯而風火更厥,使病情更加嚴重。
血與氣,陰與陽也,血屬陰循脈在里,氣為陽行焦腠在表。血行在脈,藏而不泄則為精;氣行焦腠,泄而不藏則為神。精化為氣,血則生神。三焦腠理通利,血則循行不殆,三焦腠理壅塞,血則循行障礙。所以,在腦出血急性期,血脈腦內積聚風火痰瘀,大腦血液循環障礙,致三焦腠理壅塞不通時,用辛涼發散之風藥,開通三焦腠理,宣散內聚之風火痰瘀而改善大腦血液循環,臨床癥狀會明顯改善。
綜上所述,腦出血急性期,風火痰瘀積聚血脈腦內是本,腸胃三焦腠理壅塞不通是標。脈腦者,奇恒之腑,本質為臟。腦出血者,臟病也,屬風火淫內,痰瘀壅遏之證。《素問·通評虛實論》載:“五臟不平,六腑閉塞之所生也。頭痛耳鳴,九竅不通,腸胃之所生也。”《素問·至真要大論》曰:“風淫于內,治以辛涼,以辛散之……火淫于內,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發之。”用咸冷之承氣和辛涼發散之風藥,開通腸胃三焦腠理,使痰濁瘀惡下奪出肛,風火宣散達外,腑通臟平,陰平陽秘,升降出入承順,則腦出血所致的昏迷和頭痛癥狀能很快緩解。對于昏迷病人可鼻飼給藥,也可同時予芒硝灌腸,以除陽明燥結。
例1.患者,男,47歲。會診時患腦出血3d,現時醒時寐,時有譫語,煩躁不安,醒時大喊頭痛,左側癱瘓,查舌苔白厚燥黃,舌質邊尖鮮紅,脈象弦。3d無大便。證屬風火淫內,痰濁積聚,病在大腦血脈,致腸胃三焦腠理不通。處方:黃連10g,黃芩10g,大黃15g,川厚樸15g,枳實10g,芒硝15g(沖服),柴胡10g,黑葛根30g,菊花10g,蔓荊子10g,升麻10g,云茯苓30g,澤瀉30g,坤草30g。1劑便通,神清。去芒硝,大黃不必后下,3劑。煩躁消,頭痛止。
例2.患者,女,64歲。接診時已患腦出血17d。癥見:神清,語言流利,左側癱瘓,頭暈項強,頭痛較劇,不時用手拍頭,夜間躁煩不得眠,口渴,聲啞,半月未曾解大便(家屬代訴:很少進食,故無大便)。腹部可觸及大便結塊,查舌質鮮紅干燥無苔,脈象弦細而數。證屬風火淫內,陽明燥結,陰虧精枯,致腸胃三焦腠理壅塞。處方:太子參30g,生白芍30g,炙鱉甲30g,生地黃30g,炙甘草10g,大黃15g,芒硝15g(沖服),柴胡10g,黑葛根30g,菊花10g,蔓荊子10g,升麻10g,鉤藤30g,羚羊角2g(沖)。1劑大便通,頭痛減。后去芒硝,減大黃,3劑。頭痛止,項已不強,口渴緩解,思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