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秋
(四川省內江市朱元秋中醫診所,641000)
通便湯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王應麟教授治療小兒習慣性便秘之經驗方。通便湯由鉤藤10g,茯苓10g,化橘紅6g,伏龍肝10g,炙甘草3g組成。臨床運用時可隨癥加減:如實熱便秘加青黛、瓜蔞;氣積壅滯加丁香、藿香;脾胃虛弱加建曲、焦山楂;便秘日久不愈加麥冬、白茅根。筆者學習王老經驗,用于臨床,每獲良效?,F舉例介紹如下。
案1.患者,女,3歲,2013年4月23日初診。大便秘結1年多,三五日一行,排便困難,食欲差,在外服用多種中西藥物無效。舌淡苔白潤,指紋淡,此屬脾胃虛弱,氣機不暢。治宜:健脾行氣。藥用:茯苓10g,橘紅10g,伏龍肝10g,鉤藤10g,炙甘草6g,焦山楂10g。3劑。
二診:大便一二日一行,不干,食欲好轉,繼服上方2劑,便軟,日一行,精神食欲正常。
案2.患者,女,4歲,2012年7月28日初診。經常便秘近2年,排便困難,數日一行,便如羊屎。食欲差,舌淡紅,苔白潤,指紋淡。此屬脾胃不和,運化失健。治宜:健脾和胃,行氣通便。藥用:茯苓10g,橘紅10g,伏龍肝10g,鉤藤10g,炙甘草6g,焦山楂10g,白茅根10g。3劑。
2個月后,患兒復診,家長述服前方后大便正常,食欲好轉。后因感冒又出現便秘,就診于某醫院,醫生給予含大黃的清熱瀉下通便藥。服后便秘反而加重,精神食欲差,故來就診。仍用通便湯加味服用3劑,患兒大便轉正常,精神食欲好轉。
筆者注:如無伏龍肝可用紅磚打碎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