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紅波 王卓淵 劉寶璘
(1.河南省周口市川匯區婦幼保健院,466000 2.河南省周口市中心醫院)
宮頸糜爛是婦產科最常見疾病,對有生育要求或不愿微波或Leep術患者,采用聚甲酚磺醛液直接涂抹,取得較好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1年1~12月在我院診治的宮頸糜爛患者400例,均為非妊娠婦女。隨機分為A、B兩組,各200例。B組均無生育要求,年齡25~55歲,平均年齡40歲。臨床表現:陰道分泌物增多,血性白帶,性交后出血。
診斷標準[1]:根據糜爛面積大小將宮頸糜爛分為三度:輕度指糜爛面積小于整個宮頸面積1/3;中度糜爛指糜爛面積占整個宮頸面積1/3~2/3;重度糜爛面積占整個宮頸2/3以上。
A組陰道沖洗時聚甲酚磺醛按1∶5比例稀釋,而用于局部涂抹時則無需稀釋,通常燒灼每3d1次。治療前徹底清潔宮頸及宮頸管,去除分泌物,可將浸有聚甲酚磺醛溶液的棉簽插入宮頸管,轉動數次取出,宮頸糜爛處直接原液涂抹,6次為1個療程,共用2個療程。
B組:月經干凈后3~7d行微波術,術前常規行液基細胞學檢查,排除宮頸癌前病變,兩組均在2個月后復診。
療效判定標準:以婦科檢查為準。痊愈:癥狀體征消失,糜爛面愈合,宮頸光滑;顯效:癥狀明顯好轉,糜爛面縮小1/2,中度轉為輕度,重度轉為中度;無效:癥狀體征無好轉,糜爛面積無變化。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A組200例,痊愈60例,顯效104例,無效36例,總有效率82%;B組200例,痊 愈180例,顯效20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100%。兩組療效比較:微波組(B組)的治愈率、總有效率明顯優于用藥組(A組)(P<0.05)。
不良反應:應用聚甲酚磺醛治療的200例患者,無明顯不良反應,微波組有不同程度的陰道排液及陰道流血,持續時間7~20d不等,出血均不超過月經量,無需持續治療。
對于宮頸糜爛患者,進行液基細胞學檢查,排除宮頸癌前病變,對無生育要求患者行微波或Leep術,對有生育要求及本人強烈要求藥物治療的患者,行藥物治療,治療的目的是緩解、消除癥狀,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
微波是一種電磁波,在作用處局部產生生物物理效應,使局部病變組織內發生熱效應及非熱效應。在治療宮頸糜爛時,使局部組織內部溫度升高,致組織蛋白發生變化,凝固壞死、脫落等一系列反應。由于局部微血栓形成,破壞一定范圍的組織結構,使周圍組織再生鱗狀上皮細胞,修復創面達到治療目的[2]。
物理治療比外用藥物效果明顯,尤其是在糜爛面縮小、宮頸糜爛分型的改善方面。但由于物理治療受時間限制(經后3~7d),治療后陰道流液及陰道少量出血,持續時間7~20d,且2個月內禁房事,出現治療后第一次經量多或經期提前諸多癥狀,且有瘢痕形成,以致造成分娩時宮頸機能不全,而使宮頸不易擴張,甚至因此剖宮產。所以對有生育要求者,局部用藥簡單、方便、經濟、實用,得到未生育及對微波有恐懼感的患者歡迎。大多數患者在使用A組藥物后癥狀得到明顯改善,而無明顯不良反應,有效率達82%,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適當延長療程,效果更佳。
聚甲酚磺醛的藥理機制為:通過高酸或蛋白凝固作用破壞細菌、霉菌和滴蟲。選擇性地引起壞死或病變組織及柱狀上皮蛋白變性。引起血管收縮和血漿蛋白凝固而止血。聚甲酚磺醛有廣譜抗菌作用,包括常見的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霉菌和病毒,對厭氧菌滴蟲和念珠菌尤為敏感,但陰道乳酸桿菌叢卻基本不受影響。目前此藥尚無引起抗藥性的報道。聚甲酚磺醛對壞死或病變組織具有選擇性凝固排除作用,能夠促進組織再生和上皮的重新覆蓋,健康的鱗狀上皮則不受其影響,而柱狀上皮的胞漿和細胞核卻可能在接觸此藥后發生腫脹,隨后幾秒鐘皺縮。且多年臨床應用未發現有致突變或致癌作用,局部使用無毒性。
總之,藥物治療較微波治療效果差,但藥物治療既祛腐生肌,又有抗炎,促進創面愈合作用,對合并陰道炎者可一同治療,簡便易行,無毒副作用,是廣大有生育要求婦女最好的治療方法。
[1]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65.
[2]辛啟霞,邢愛芹.微波治療慢性宮頸炎2000例臨床報告[J].中國計劃生育雜志,1989,7(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