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紅
(山東省萊蕪市中醫醫院,271100)
通過對分娩室安全隱患的分析與思考,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與防范措施,確保母嬰與醫護人員的安全。
1.技術方面:助產士承擔的是一項特殊的任務,要求業務能力強,應急能力強。目前整個助產隊伍業務素質存在明顯差異,尤其是年輕的助產士專業技能不熟練,經驗不足,面對分娩過程中的特殊情況不能及時發現和積極處理。突發事件應急搶救配合能力差,延誤搶救時機,給患者及家屬造成傷害,而引發醫療糾紛。專業知識不健全,不能正確及時評估分娩過程中潛在的風險。隨著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新技術、新業務的不斷開展,新的分娩方式的廣泛推廣,導致助產士工作技術方面風險加大,從而影響醫療安全。
2.管理方面:①制度不完善或不遵守制度: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出臺,給助產士帶來了新的挑戰,許多舊的制度需要不斷完善修改,甚至制訂新的制度,如分娩室安全制度、病理性廢物管理制度、患者安全風險評估制度、分娩前后交接制度,各種記錄單的書寫規范。只有科學操作規范和健全規章制度,才能保障正常的醫療活動,才能減少或避免醫療糾紛。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會遇到無章可循或者由于管理人員監督力度不夠,有些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強,缺少慎獨精神而有章不循造成潛在的安全隱患。②異常情況反饋不及時:產婦的整個分娩過程都是有助產士全程陪伴,從最初的陣痛開始,到分娩后的兩個小時,都是在助產士的全程指導下進行的。每一次分娩有其共性又有個性,分娩過程中經常遇到一些特殊情況,如產程異常、產婦并發癥、新生兒窒息,新生兒產傷,若助產士不能及時發現并向醫生匯報,不積極采取有效的緊急措施,將造成不可逆轉的嚴重后果。
3.醫患方面:①醫療作風不嚴謹:產婦進入分娩室后無家屬陪伴,面對陌生的環境及分娩過程中的陣痛,焦慮感和恐懼感倍增,如工作人員因為忙碌而忽視對產婦的尊重和理解,或在分娩室談笑風生,導致產婦對安全產生懷疑,將給日后的醫療糾紛埋下導火索。遵循慎獨精神是助產士需要具備的重要素質,有些人員在操作中心存僥幸,不嚴格遵循操作規范,從而容易導致醫療差錯、事故的發生。②法律意識淡薄、記錄單記錄不規范:未及時履行風險告知義務,助產人員不熟悉國家的法律條文,不明確自己在助產工作中的法律責任、義務和范圍。對產婦出現的風險告知較少,容易造成醫療糾紛。記錄單記錄不認真、不及時、不規范,醫護記錄相符性差。③溝通不到位:與產婦溝通過程中不注重語言交流,解釋工作不耐心,語言生硬,回答問題簡單,缺乏技巧。如產婦出現異常情況及相應的處理措施不能及時合理地向產婦及家屬解釋,導致產婦及家屬對助產工作的不理解、不信任。
4.產婦方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母嬰安全也越來越關心。一方面,對自身保護意識和維權意識大大增加;另一方面,不理解醫療行業高技術、高風險的性質,往往出現不遵醫行為。表現為:有些產婦不按要求,隱瞞一些事宜。
5.其他方面:醫療是一個高風險行業,醫患沖突和醫療糾紛的原因是復雜的,而其中不乏偶然、巧合、突發、誤會,他人捏造及其他因素。
1.重視職業道德素質教育,樹立安全意識:臨床實踐表明,醫療工作者的素質和能力與醫療差錯、事故的發生有著直接關系,是維護醫療安全最重要的基礎。分娩室的工作節奏快、范圍廣、要求高、專業技術性強。因此,只有通過有計劃地開展業務培訓,助產士才能不斷地更新知識及掌握新技術的運用,才能在繁忙的工作中鎮定自若,防止差錯事故的發生。只有通過多形式地學習法律法規及安全制度,助產士才能遵守規章制度和各種操作規程,才能不斷提高安全意識。只有通過系統的素質教育,助產士才能不斷強化高度職業責任感和慎獨精神,才能擔當助產工作的高風險,做到有人無人都自覺地把職業感融入工作中的各個環節。
2.加強法律知識培訓:組織助產人員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母嬰保健法》、《護士管理條例》等法律知識,以提高助產人員的法律知識,提高防范醫療風險的能力。
3.健全規章制度,加強監管力度:助產管理者應從實際工作出發,及時總結經驗,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環節,不斷完善規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管理者要大膽心細,經常督導檢查不良行為,處理時賞罰分明,注意方式方法,充分調動助產士的積極性,發揮她們的潛能,提高助產工作規范化。
4.服務禮儀的培訓,增加人員配備:通過對助產士進行禮儀培訓,提高她們的交流能力,掌握溝通技巧,以文明、得體的語言贏得產婦及其家屬的信任和尊重。只有提高助產士素質,才能保證助產護理質量。增加助產士的配備,接生必須有2名助產士上分娩臺,并有一名產科醫生在臺下隨時準備投入到母嬰的搶救工作。
總之,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要以預防為主,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更新觀念,提高綜合素質,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種不安全因素,為產婦及新生兒提供更加安全、優質的服務,保障母嬰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