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士寬
(山東省聊城市婦幼保健院,252000)
筆者于2013年9月與2013年12月分別治療2例腰腿痛的患者,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例1.患者某,男,62歲,建筑工人。長期從事體力勞動,1個月前開始出現左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自左臀部起,經大腿的后側,向小腿的后外側放射,伴小腿后外側麻木,行走或站立時疼痛加重,臥位時較輕。開始癥狀較輕,曾去某三甲醫院就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給予推拿按摩以及活血止痛藥物治療,癥狀無好轉,并逐漸加劇,醫院擬行手術治療。患者畏懼手術,轉來我處就診。就診時癥狀同前。
查體:腰部左側的骶棘肌壓痛,左側坐骨結節附近有一深壓痛。左下肢直腿抬高試驗陽性。CT示:L2~3椎間盤突出2 mm、L3~4椎間盤突出3 mm,硬膜囊受壓。在我院行腰部理療及脫水消除水腫等措施治療2d不見好轉。查體:按壓左側坐骨結節附近的壓痛點時,疼痛可向左下肢放射,于是在壓痛點注射2%利多卡因注射液5ml以做診斷性治療,注入后5 min囑患者下床行走,患者自訴左下肢已完全不痛,像健側肢體一樣,只是小腿后外側仍有些麻木,未能消失,不存在坐骨神經阻滯的征象。次日患者仍訴疼痛如前,用1∶2的強的松龍、2%利多卡因溶液5ml行痛點注射,疼痛隨即消失,觀察2d疼痛無復發,左小腿后外側麻木未能消失,但已不影響患者的正常活動,患者出院。囑其口服維生素B1、甲鈷胺等藥物并配合麻木處熱敷,1個月后隨訪,患者的麻木已消失。
例2.患者某,女,32歲。平時從事田間勞動,6d前長時間坐在櫈子上勞動后開始出現右臀部疼痛并伴右下肢后外側痛,如長時間行走可出現“抽筋”樣疼痛,同時伴右小腿后外側麻木感。
查體:腰部無明顯壓痛,右坐骨結節附近有一深壓痛點,右腿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因經濟原因未做CT等輔助檢查,借鑒前一患者的經驗,行臀部壓痛點2%利多卡因5ml注入,疼痛亦隨即消失,次日給予1∶2強的松龍、2%利多卡因溶液5ml痛點封閉注射。
因考慮患者是急性損傷期,囑其臥床休息2周,避免右臀部受壓,右臀部局部熱敷。2周患者復診,已痊愈。
腰腿痛是臨床上的常見病。腰肌勞損、棘上韌帶損傷等軟組織損傷的診斷,臨床上不能提供有效的影像學資料以及試驗室檢查等輔助證據,主要靠醫生的臨床經驗,致使軟組織疾病的診斷及鑒別診斷非常困難和不規范,于是臨床上陷入了只要有腰痛伴有腿痛的患者一般都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癥。
前些年拜讀了《宣蟄人軟組織外科學》[1]頗有體會,他在做椎間盤手術的時候,在局麻手術時曾用鑷子輕夾神經根,患者可出現觸電感,但沒有放射痛。筆者在臨床工作中也曾遇到過腰椎間盤CT示:突出4mm。但患者卻無臨床癥狀,而筆者在治療這2例患者的過程中,封閉了疼痛點,但放射痛也消失了,而且沒有神經阻滯的征象,所以筆者認為,放射痛并不都是神經根受壓所致。當然,筆者觀點也未經大量實踐證實,在此拋磚引玉,希望各位同道批評指正。
[1]宣蟄人.宣蟄人軟組織外科學[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