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明
(濟南軍區青島第二療養院,山東 青島 266071)
患者某,男,56歲。來我院門診消化內科就診。1d前有異物吞服史,自述上腹部有疼痛感。經胃鏡檢查,有一2.6cm×0.5cm的棗核嵌頓于賁門處。遂配合醫生進行電子胃鏡下的處理[1]。
詳細詢問病史,了解吞入異物的形狀、大小、數量、時間,以確定異物與鄰近臟器的關系,排除食管、胃的穿孔。
心理護理:由于事發突然,患者痛苦難耐,對內鏡檢查及治療缺乏了解,存在焦慮、恐懼情緒。護士應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解釋此時行內鏡檢查治療的必要性及手術過程中正確配合治療的方法,安撫患者,使患者保持情緒穩定。
器械準備:根據異物的性質和狀態備齊術中需要的器具,檢查器械及附件處于完好備用狀態,備好急救器械和藥品。
患者準備:用利多卡因膠漿充分麻醉咽部,以利于胃鏡的插入。囑患者松解腰帶、衣領,取左側臥位,雙腿屈曲,全身肌肉放松;彎盤置于口角旁,上下牙齒張開輕輕咬住口墊,為防止患者嘔吐劇烈時吐出口墊、咬損內鏡,采用帶橡膠帶口墊,將橡膠帶繞過頸后以固定口墊兩側。指導患者正確配合的方法,告知患者術中緩慢深呼吸,用鼻吸氣,用嘴呼氣,勿做吞咽動作。
術中醫護患密切配合是治療成功的因素之一。護士必須固定口墊防止其脫出,因患者所吞為兩邊尖銳的棗核,尖端嵌頓于賁門口兩端。需調整異物方向,使尖銳端向胃側,同胃鏡一起退出。又因為吞入的異物直徑較長,為2.6cm,如果冒然取出可能會損傷食道黏膜,所以配合醫生在胃鏡下用活檢鉗和胃鏡推擠法將其推入胃內,以解除梗阻。因推擠到幽門口及十二指腸處,所以再次發生嵌頓的幾率較小。
注意觀察患者是否有胸痛、腹痛、呼吸困難、出血等異常癥狀。告知患者異物處理后短時間內仍會有異物感,應避免用力咳嗽;術后2h內禁食,之后可進食溫涼流質或半流質飲食[2]。同時告訴患者回家后注意大便顏色,如有血便、黑便即來院就診。
常見的并發癥有疼痛、異物感、黏膜擦傷、少量滲血、感染等。指導患者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給予抑酸和黏膜保護劑。
[1]饒向東.胃鏡取上消化道異物的體會[M].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2,17(1):42-43.
[2]彭敬芝,劉芳.無痛胃鏡下取上消化道異物的護理配合[M].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19):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