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錦東 謝平金 林勇凱 溫俊茂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廣東 廣州 510405)
患者,男,43歲。2013年10月5日初診。患者失眠半年余,加重1周。患者自述近半年來晚上需服安眠藥方能入睡,睡眠時間僅三四個小時;近1周由于生活壓力大,思慮多,徹夜難眠。白天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納差,伴口干口苦,胸悶心煩,舌紅苔薄黃,脈細數。西醫診斷:慢性失眠;中醫診斷:不寐。病機:痰熱內擾,心陰不足;治則:化痰清熱,養心安神;處方:溫膽湯加減:陳皮15g,遠志8g,竹茹15g,五味子5g,酸棗仁12g,茯苓15g,半夏6g,枳殼8g,麥冬15g,炙甘草6g。水煎服,日1劑,共5劑。
二診:服用5劑后,癥大減,睡眠時間延長至四五個小時;白天困倦感減,口干口苦、胸悶心煩減、食欲正常。原方加生龍骨、生牡蠣各30g,繼服6劑。服11劑后睡眠基本恢復正常。
按:失眠癥又稱入睡和維持睡眠障礙(DIMS),多指患者對睡眠時間和(或)質量不滿足,影響白天社會功能的一種主觀體驗,中醫學稱其為“不寐”“不得眠”“不得臥”等。是以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臨床主要特征;以不易入睡、睡后易醒、醒后難寐、時寐時醒,甚或徹夜不寐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病癥。長期失眠會引起多臟器功能紊亂和免疫功能下降、記憶力衰退、機體衰老等癥狀;易引發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及神經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本案根據“睡眠障礙國際分類(CIDS)的診斷標準”分類,應屬慢性失眠。《三因極一病癥方論》卷十云:“溫膽湯,治心虛膽怯,觸事易驚,或夢寐不詳,或異象惑,遂致心驚膽懾;氣郁生涎,涎與氣搏變生諸證,或短氣悸乏,或復自汗,或四肢浮腫,飲食無味,心虛煩悶,坐臥不安。”本案患者素體膽氣不足,又因情志不遂,膽失疏泄,氣郁生痰,痰濁內擾導致膽胃不和,胃失和降,故納差,胃不和則臥不安。患者體質偏濕熱,痰熱內阻,上擾心神清竅;加之近日思慮過度,耗傷陰血,心脾兩傷,心神失養。治以清熱化痰,養心安神,擬溫膽湯加減。方中半夏、陳皮、枳殼、竹茹開胃土之郁,炙甘草清熱化痰;麥冬、五味子養陰生津;遠志、酸棗仁養心安神;茯苓燥濕健脾,與遠志相伍共養心神。復診加生龍骨、生牡蠣重鎮安神,鞏固療效。如是則不寒不燥而膽常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