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佳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康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5)
慢性支氣管炎是指發生于氣道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的一種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性疾病,是臨床最為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以中老年人多[1]。主要表現為慢性咳嗽、咯痰及喘息,病程長,病情易反復發作,常并發阻塞性肺氣腫,疾病發展到晚期還可發展至肺源性心臟病,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及預后[2]。筆者對48例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患者采取中西醫結合護理,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間收治的48例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的患者,其中男性 28 例,女性 20 例;年齡 45~75 歲,平均(60.5±18.5)歲;病程 2~23 年,平均(12.5±8.5)年;所有患者診斷符合《內科學》慢性支氣管炎診斷標準,痰檢排除結核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期常規護理,包括控制感染、鎮咳、平喘、袪痰等對癥支持治療;結合中醫護理,主要包括入院教育、體位護理、排痰護、情志護理、膳食指導及抗感染護理等。
1.3 療效評定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療效評定。痊愈:咳嗽、咯痰及喘息等臨床癥狀消失,肺部啰音消失,白細胞及淋巴細胞恢復正常。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均較治療前明顯緩妥,血常規接近正常。有效: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較治療前有所緩解,血常規指標也有所改善。無效:治療前后癥狀、體征及血常規等均無顯著變化。
48例患者中痊愈 26例 (54.17%),顯效 20例(41.67%), 有效 2 例 (4.17%), 無效 0 例, 愈顯率95.83%。
3.1 入院評估與健康宣教 根據患者的文化背景及對疾病的了解情況,向患者仔細講解慢性支氣管炎疾病發作的發病原因、處理方法及疾病預后,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同時也能取得患者的配合,使其積極配合臨床各項治療和護理工作。
3.2 日常起居護理 患者多由肺氣虛弱,衛外不固,易感外邪。因此,患者起居環境應清潔無污染,保證充足的陽光,隨四時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物,慎防外邪侵入。
3.3 保持呼吸道通暢 給予鼻導管持續低流量吸氧,遵醫囑每日用氨溴索、生理鹽水進行霧化吸入,在霧化吸入過程中,嚴密觀察患者呼吸及面色情況。
3.4 指導患者有效咳嗽與咯痰 指導患者采取立位或坐位進行咳嗽,咳嗽前先緩慢深呼吸,用雙手按壓上腹部,一次吸氣后,連續咳嗽數聲[3]。定期叩擊患者背部,使附著于肺泡及支氣管的痰液松動,利于痰液排出。叩擊時五指并攏且向掌心微曲,呈空心拳,叩擊順序按照先肺底再肺尖,先肺外側再肺內側,叩擊的同時囑患者深呼吸[4]。每側肺葉叩擊 1~3min,每日 2~3 次。叩擊時間選擇在餐前,避免在餐后。
3.5 飲食護理 中醫認為慢性支氣管炎病變在肺,而實質卻在脾臟與腎臟。急性期發作期時多為標實,不能過早滋膩補養,否則易于留邪。在慢性遷延期時則應以調補肺虛、脾虛及腎虛為主,以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5]。因此,飲食宜多食奶類、蛋類、豆制品及甲魚等,蔬菜應以蘿卜、蘑菇、絲瓜、冬瓜等養肺、清熱、化痰的食物為主;而水果則應以清肺、止咳的梨、枇杷、西瓜等為主。飲食不宜過咸、過甜,忌煙、忌白酒及毛筍及一切辛辣刺激和油膩的食物,避免邪從內生。可指導患者食蘿卜糖水、黃芪粥、人參湯及阿膠粥等,這些食物對慢性支氣管炎均有很好的調理作用。而且飲食方面需特別注意在服用人參時忌與蘿卜配伍,鯉魚忌與豬肝同食[6]。
3.6 情志護理 中醫強調七情是一種重要的致病因素,思傷脾,脾失健運致水濕不化聚而為痰,憂傷肺,而肺傷則水道不通致肺津凝聚而成痰。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由于長期受到疾病的折磨,擔心給家庭帶來負擔,因此,常有多思慮、苦憂愁的心理,因此,應做好患者的情志護理。
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期患者的護理目的在于有效緩解患者咳嗽、咯痰、喘息癥狀,有效清除患者氣道內痰液,保持呼吸道通暢,輔以飲食護理及情志護理,從而提高患者治療質量,縮短病程。本觀察發現,對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期患者在采取常規對癥支持治療及護理的基礎上,結合中醫護理,可取得更為顯著的臨床效果。
[1] 吉云蘭.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30例護理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07,13(19):28-29.
[2] 吳蘭花.循證護理在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期排痰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36):63-64.
[3] 劉美珍,周和,姚陽,等.中西醫結合治療108例慢性支氣管炎[J].廣東醫學,2008,29(2):332-333.
[4] 楊淑紅.中西醫結合聯合霧化吸入治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65 例療效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22(8):131.
[5] 牛莉娜.慢性支氣管炎病人的中西醫結合護理[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1,23(9):819-820.
[6] 吳麗娟,黃小民,何煜舟,等.消咳喘片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07,16(9):1057-1058.